近日,一篇题为《年轻人的新选择——回乡去种地》的文章,引发了广泛关注。文章如下:
屏幕内外,时空之间,“七个兄弟”和返乡新农人彼此交叉、融会,让人们看到了农业的希望与未来,“谁来种地”这个问题也有了呼之欲出的答案。
后陡门的一场大雨,让地里成了烂泥汤,本来打算种小麦的小李等人犯了难,他跟几个伙伴合计了一下,决定先疏通排水沟。但几个年轻人都是种地的新手,而且其中一块地积水浅,面积大而分散,用不了抽水泵,用铲子铲泥又十分费力。小陈干脆跳到了沟里,“肉身通沟”,手脚并用把沟里的淤泥一点点往外扒。经过一整天的折腾,排水沟终于通了。
这一幕发生在综艺节目《天地之间》,这档劳作纪实真人秀,由于真实地记录了七个不出名的年轻人(组合名为“七个兄弟”)在200多天的时间里播种、灌溉、施肥与收获的种地全过程,吸引了许多年轻人观看。“90后”小赵就是其中之一,几年前决定辞职回老家种地的他,在看到这一幕时,感同身受。唯一的区别大概是,这样的事情对“七个兄弟”来说,只是他们漫长人生的小插曲,但对小赵而言,则是他所“看见”的日常。
小赵一开始也没想着干农业,毕竟祖辈都是种地的。虽然他有一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但干了一段时间后,他一直在思考着要做点自己想干的事。几经挣扎,他选择辞职在老家成立了一家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起初,我还是和父辈一样,在土里刨食。但我发现这不是我想要的。后来,我开了直播,把每天种地的场景和感受分享出去,点赞关注的越来越多。我就做起了农耕短视频,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小赵说,“现在粉丝多了,也能带货了。我还教会了乡亲们直播卖货,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在城里创业多年的“90后”小李,也选择回乡种地。“城里卷,村里也很卷。有时真感到吃不消,会怀疑当初的选择。可我就是不肯服输,自己认准的路决不轻言放弃。”小李说,“我的辣椒是全村种得最好的。为此,我查资料,请专家,并对不同种子进行对比……现在订单不少,好多城里年轻人在直播间打赏我,希望帮他们在云端种辣椒。”提到收成时,她显得特别兴奋。
据农业农村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人员达到1300万人,是近年来增加最多、增长最快的一年。
小张2016年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在广州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经常加班,工作才半年就得了胃病。后来,他选择了回乡。“现在,看似我什么都在干,种茶、制茶、做电商,很忙也很累,但每天很充实,睡得很踏实,身体也养好了。更重要的是,这些都是我喜欢干的。”小张说。乡里个体茶农很多,但他们只会种茶不会吆喝,小张就免费帮乡亲们写广告词,做宣传。未来,他梦想打造一个带动乡亲们致富的地区品牌——“故土茶乡”。
返乡青年阿汤原是一名年收入50万的互联网大厂员工。回到家乡后承接了自家猕猴桃果园,他直言从前的种植管理都很“垃圾”,自己要下决心改变现状,打出品牌,经过对果园从头到尾的改造,阿汤创新开发了一台AI甄选机,通过红外光谱把水果穿透,对内部进行成像,用AI分析其内部的病变和酸甜度,并为本地207个果园建立了种植信息库,采用数字化管理。2023年,阿汤创立了农场的第一个水果品牌——“三就”红心猕猴桃,意为一群年轻人,就回农村、就种地、就搞农业。“三就”红心猕猴桃的销售推广视频在全网有接近1000万次的播放量。去年丰产季,阿汤借助抖音等平台“带货”,仅两周时间,就将10万斤红心猕猴桃销售一空,还帮附近的农场卖出一部分,销售额达140万元。
“短视频媒介已经成为新农人最重要的‘农具’之一。”小赵说,“通过短视频促进文化传播,塑造乡村IP。在‘被看见’获得自我成就感的同时,也引爆了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乡村。”
《天地之间》的热播带火了拍摄地——墩沟,节目效应让村里几百斤笋在直播间几秒售罄。墩沟所在的西关湖区政府负责人表示,要大力支持以《天地之间》为代表的文旅新业态落户本地,并把这种文创产业引入到乡土空间,探索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区委党校张教授表示,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城市,回乡创业,这种选择不是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举,而是积极拥抱新生活的理性选择。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努力做好,就是最好的选择。
“给定资料4”中提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努力做好,就是最好的选择”,请你对此进行深入思考,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内容充实;
(2)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4)字数1000-1200字。
参考答案
循青年心之所向 践乡村梦想而行
在钢筋水泥构筑的繁华都市与阡陌纵横的乡土田园之间,新时代青年正以独特的姿态重新定义人生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并努力做好,就是最好的选择”,这不仅是一句铿锵有力的人生宣言,更是当代青年突破世俗桎梏、追逐理想的生动写照。他们怀揣炽热初心,脚踏坚实土地,手握创新之钥,于乡野的脉络中书写专属的人生诗行。
青年当遵从本心,在喧嚣中聆听内心声音,以兴趣为帆,驱动人生航船驶向建设美丽乡村的理想彼岸。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先贤苏格拉底发出“认识你自己”的呐喊,至今仍振聋发聩。现代心理学研究证实,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人会更有干劲,也更容易坚持。就像小赵毅然放弃高薪稳定的工作,回到老家发展生态农业;小张离开大城市的繁华喧嚣,返乡种茶制茶。这些选择看似有违常规,其实是他们勇敢追随内心的结果。在乡村这片无垠天地,没有城市的车水马龙,却有质朴的田园风光。因此,当青年站在人生选择的岔路口时,不妨静下心来聆听内心,让兴趣指引青春航程,在乡村热土上书写人生的精彩篇章。
青年应秉持实干创新,将想法化为行动,用新技术、新思维浇灌乡土热田,在广袤乡村开拓发展新道路。“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好的选择不能只停留在想法层面,更要付出实际行动。小李坚持种辣椒,不仅靠热情,更通过科学选种、请教专家,把辣椒种成全村最好;阿汤接手果园后,引入AI技术进行数字化管理,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小赵用短视频这个“新农具”,让乡村文化走出大山……这些青年摒弃纸上谈兵,用新技术深耕、新思维灌溉,在泥土中结出累累硕果。由此可见,青年投身乡村,应秉持实干创新精神,学习新知识、尝试新方法,将心中愿景化为脚下行动,蹚出乡土发展的创新之路。
青年要融入时代浪潮,以担当为犁,让个人理想与时代同频,在希望的田野上实现自我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当下,不少年轻人面临这样的困惑:去大城市追逐梦想,还是返乡建设家乡?其实二者并不冲突。甘肃姑娘梁倩娟放弃城市工作回到农村,借助电商平台把家乡特产卖向全国;江苏青年魏巧从科研院所走向田间地头,通过科技种田带动村民增收……“新农人”用行动证明,乡村振兴既是时代所需,也是青年成长的沃土。为此,青年们要将自身特长与乡村需求相结合:懂技术的发展智慧农业,会设计的开发文创产品,擅长网络的直播卖货。时代东风正劲,乡村振兴正是年轻人实现价值的广阔天地。
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年轻人的选择不仅关系个人发展,也影响着国家未来。希望每位青年都能以初心为罗盘,以实干为脚步,以责任为行囊,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壮丽征程中,做出无愧于心、无愧于时代的最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