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是非常稀缺的土壤资源。我国东北黑土区产出的粮食,占全国粮食总产量超过1/4,商品粮调出占1/3,是名副其实的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然而,受各种因素影响,一些地方的黑土地正在变薄、变瘦、变硬。为保护黑土地,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相关各省也出台了地方性保护条例。为了了解各地对黑土地的保护情况,M省派出调研组对省内黑土地保护利用情况进行调研。
清明之后,B市城区附近,河里的冰雪尚未消尽,忙碌的农机已经开始旋地、耕地,为不久之后的春耕做准备。在这里,机器早就代替了人工耕作,但耕种仍延续着深耕深翻的方式。
某农业大学实验站里,有一个黑土地剖面观察点。这是一个宽一米左右、长两米左右、深一米五左右的土坑。土坑的断面上,可以看到土壤颜色的明显变化,接近地表大约30厘米的土层,都是黑色的土壤,断面上布满干枯的玉米根须。王教授正在指导学生实验,他认为,过度深耕深翻会造成深土层中的生土层土壤大量地翻到浅层熟土层土壤中,会造成适宜作物生长发育的熟土中的土壤有机养分与无机养分含量被过度稀释而造成地力下降,而且一旦出现大量深层生土与浅层活土掺混的情况,一般需要连续多年腐熟活化才能把变差的土壤恢复到正常状态。
在不远的某农业科技园区,技术人员正在忙碌着进行土壤化验。园区负责人说:“现在更多的地方,还会大量使用化肥。化肥是保持产量的主要方式,但必须配合有机肥或者秸秆还田来使用,否则会加剧黑土地的退化问题。我们园区围绕黑土地保护开展了重金属污染监测项目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定期检测黑土地中17项微量元素,为每一块地制定一张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指导农户进行科学合理施肥,在保证土壤肥力的同时避免化肥污染。”
在Y市月照镇,一位正在田间施肥的农民对调研组说:“为了保产量,一年年化肥越下越多,产量却变低了,地也变瘦了。我们农民也心慌,但慌也没办法,只好再多下肥,恶性循环。”在农村工作了近30年的月照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张站长说:“我参加工作时就在乡镇,都是把玉米秆粉碎,加上粪肥,加上土,发酵后送地里。后来采取施化肥方法,人也变懒了。而且,施有机肥,施用量按1公顷30立方米计算,要2000多元成本,从产量上看,它产生的效果和施200斤化肥是一样的,而化肥只要300元左右成本。从长远看,施农家肥3年后,土地得到保护,化肥施用量可减少20%。但农民往往注重眼前利益,要改变生产方式、耕种方式,得有补贴等经济支撑。”
某家庭农场的技术负责人苗某某告诉调研组,他们在2016年就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除了秸秆还田,条耕也是其中的一项。“条耕是一种轮耕休耕的方式,把农田划分成条状,一条耕种,一条休耕,每年轮换一次,相当于只有一半的土地耕种。”
不翻地、土壤中留存着大量秸秆和根系、只种一半的土地面积,这种保护性的种植方式,是否会影响产量?苗某某说:“恰恰相反,保护性耕作的产量比农户用传统耕作方式种植的产量更高一点儿。原因是多方面的,轮作休耕,会让地力更强。条耕的方式,使得每一行都具有边行效应,植株的透光、通风等情况更好,长势也更好。”
受农场影响,周边的一些农户开始尝试保护性耕作方式,他们看到我们的收益,自然跟着学。不过,也有一些人,并不完全按照我们的原则去耕种,苗某某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大家都是一点点学,我相信,慢慢会有更多人,采用更多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农业专家刘教授介绍,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技术探索中,有两种不同的观念,一种是在利用中保护,一种是在保护中利用。前者以保障粮食产量为首要任务,保护放在利用之中。后者则以保护性的方式来利用。“两种观念其实都没问题。问题在于,坚持前一种观念的人,往往觉得后一种方法必然会造成减产,我们知道事实并非如此,但要说服他们并不容易。”
X市黑土地保护检测中心负责人王弦对调研组说:“非农业建设项目所占用耕地的耕作层土壤应进行剥离,就是将耕作层的熟土挖下来。剥离的土壤主要用于土地复垦和改良治理。”然而X市2017年以来实施的426个已办理用地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项目中,仅有5个项目编制表土剥离方案并实施剥离,超过180万立方米的黑土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再利用。
X市一位从事园林绿化行业的业内人士向调研组反映,使用黑土地种植的绿化植物成活率较高,黑土在园林绿化领域颇受欢迎。他说:“一些不法分子趁‘月黑风高’去湿地、农田等大量盗挖黑土出售,多的一晚上能挣十几万元,几乎是没有成本的暴利。”调研组浏览几个电商平台也发现,不少商家正在售卖“东北草炭土”“东北腐殖土”,售价约为每斤2元,购买量大还能优惠。
假如你是省调研组成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撰写一份调研报告提纲。(25分)
要求:
(1)符合调研报告的写作要求;
(2)准确简明,条理清晰;
(3)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关于黑土地保护利用情况的调研报告提纲
一、调研目的:黑土意义重大但现状堪忧。为了解我省各地对黑土地的保护情况,调研组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情况调研。
二、调研方式及对象:实地走访B市、Y市、X市等地,访谈对象包括大学教授、农民、农业专家等群体。
三、当前问题:1.延续深耕深翻方式,过度稀释养分,造成地力下降。2.过量使用化肥,加剧黑土地退化,并造成逐年多下肥的恶性循环。3.非农用项目占用耕地的表土剥离工作不落实,黑土未有效再利用。4.不法分子盗售黑土,监管缺位。
四、解决建议:1.开展保护性耕作。推广条耕,轮耕休耕,不翻地,土壤留存秸秆和根系,增强地力,增加产量。2.推动科学合理施肥。定期检测土地,制定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指导农户;提供有机肥补贴,大幅降低成本。3.落实表土剥离制度。督促非农业建设项目编制剥离方案并实施剥离,对不作为的主管部门、项目方追究问责。4.打击非法售卖黑土行为。建立健全黑土监督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与电商平台合作,封禁售卖商家,留存商家信息和证据,严肃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