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稳定】谈谈海港街道是如何开展平安小区建设的。(25分)

阅读数:87 文章字数:1546

2022年5月,A市认定729个“五星级平安小区”,光明区海港街道有12个小区获评“五星级平安小区”,居光明区各街道首位。人们纷纷打探海港街道的“平安密码”到底是什么。

近日,海港街道居民吴先生出差回家后发现,自己楼下的“爱车”竟然被“毁容”。邻居家装修时工人使用电焊未加装防护措施,导致火星坠落破坏了车漆面。吴先生找到施工队负责人沟通后,赔偿金额不能达成一致。街道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知悉后主动介入,经过调解,双方达成一致,纠纷成功化解。

多元化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以公证机关专业调解为牵引,融合公证调解、人民调解、治安调解、司法调解等多元调解为主体,力争将矛盾解决在基层。2020年7月运行以来,中心成功化解183起纠纷,成功率达98.4%,接受当事人咨询631人次。

2021年3月26日晚,“超级花血月”现身A市。作为最佳观测点之一,位于海港辖区内的中兴大桥观景平台,迎来了众多专业的天文学爱好者及市民。在现场,一群身着高科技装备、驾驶平衡车维持秩序的民警们格外吸睛。海港街道联合派出所成立了“闪警别动队”,集治安巡逻、反诈宣传、隐患排查、应急处突、便民服务为一体,日常巡逻搭载北斗定位系统和360度高清摄像头,与派出所后台监控管理系统相连接,实时传输巡逻现场画面,实现一键报警、智能派警、快速处警。

5月20日,海港街道安全教育馆迎来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A市光明区蓝天救援队队员为小朋友们讲授水上安全与自救、急救包扎的知识。在现场,同学们与授课队员积极互动,场面十分活跃。

2020年海港街道安全教育馆运作以来,依托蓝天救援队的专业力量,常态化开展应急救护、安全演练、安全宣传、安全培训、心理危机干预等公益活动,为居民提供心理支持与服务,不断提高辖区居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开馆以来,已为学生和居民举办40多场安全培训,累计接待居民、学生、各类团体4000余人次。

“刷脸”进出楼栋,这不是在高端小区。光明南路294号三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居民楼内,也实现了这一设想。8月中旬,随着崭新的人脸识别系统在单元楼上线,无物业老旧小区的居民们靠“刷脸”就能进出楼栋,在方便出行的同时,也更有安全保障。为保障居民安全,派出所还牵头修缮了一批老旧防盗门。

走进海成廊桥小区,映入眼帘的是三组电动车智能充电桩,满足居民电动车充电需求。海港街道坚持防范在前、疏堵结合,下大力气解决小区居民电动车停放、充电问题,消除“电动车进电梯”而引发的安全隐患。去年10月份开始,在了解到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之后,廊桥小区物业和业委会及时进行商量,充分听取居民的诉求,实地勘察小区环境,充分利用小区资源,在辖区内开展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

海港街道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糟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海成廊桥小区居民李先生表示:“现在小区更安全,邻里更和谐,群众更满意,对这个小区的归属感也越来越强。”

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海港街道是如何开展平安小区建设的。(25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一、优化基层调解。建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公证机关专业调解为牵引,融合多元调解主体,提供咨询调解服务,将矛盾解决在基层。

二、加强警务管控。街道联合派出所成立行动队,配备高科技装备,提供治安巡逻、反诈宣传、隐患排查、应急处突、便民服务一体化服务;定位系统和摄像头与派出所后台监控管理系统连接,实时传输现场画面,实现一键报警、智能派警、快速处警。

三、深化安全教育。建立安全教育馆,依托专业社会救援组织,常态化开展安全培训等公益活动,提高居民安全意识及能力。

四、完善硬件建设。充分听取民意,实地勘察小区环境,充分利用小区资源,修缮防盗设施,新增智能化安防及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居民安全。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