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论述】围绕“城市的温度”这一主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50分)

阅读数:78 文章字数:2666

一身时尚的服装,坐在一辆新买的小汽车中,车中音响里播放着快节奏的流行歌曲,这一切都使得小王和十多年前刚从乡下老家来时判若两人。在S市这座大城市坚持了十多年后,快递员小王觉得自己离这个流光溢彩的大都市越来越近了,这个城市对他来说也不再那么陌生和疏离。他的梦想更进了一步,在这个大城市扎根,不再有外乡人的距离感。

十多年前,21岁的小王站在S市一栋高楼下,仰着头看,看得脖子发酸。这是这个农村人第一次看到20多层高的大楼。彼时,物流产业政策和市场环境不断改善令中国物流行业呈现新的面貌。虽然面临高油价、人力资本上升的压力,但当时整个行业仍呈现蓬勃发展的势头。就是在此大背景下,小王从乡下老家来到S市当了一名快递员。

小王至今还记得,他第一次出来送快递,当天的10票快件,从早上8点送到了晚上12点他才送完。虽然磕磕绊绊一整天,但收工时,他感到很高兴,很有成就感。入职两个月后,小王的业绩就做到了网点的前三。那时候,民营快递行业基本还是固定工资制,小王一个月可以拿到2000元工资。

很长一段时间,晚上空闲的时候,小王和几个朋友会一起骑上电动车到处兜风。江边高楼大厦林立,五颜六色的灯光闪烁着。江面上游船来来往往。江上的夜风温暖。一切都是新鲜的,令他激动。他梦想着早日融入这个城市,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员。

那时,电商客户还少,快递业以个人散件为主。全网点只有几个快递员。对S市人来说,快递员还是一份边缘职业,受人歧视。有一次,小王正准备进门收件,门内的客户却把他拦在了门外,“别别别,刚拖过地”,客户边不耐烦地嘟囔着边把门关上了。等了会儿,门才稍稍开了一条缝,客户把邮件递出来。至今,这条门缝还令他内心有强烈的刺痛感。不过,奔走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小王也常常感受到了这个城市里人情的温暖。夏天的时候,很多热心市民和商家在街道上摆放了专门的冰柜,免费提供饮料。每次路过这些蓝色帐篷下的冰柜,小王都觉得特别暖心。

快递业的好时代起始于2008年。这一年,是中国的“奥运年”,也是中国物流发展的关键一年,很多电商开始助推物流业的迅猛发展。由于电商快件的特性,需要快递公司全国性的网络,加盟承包制开始兴起,全国性的快递系统开始运转。2009年10月1日起,新《邮政法》实施,确定了民营快递企业的合法地位,民营快递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13年,民营快递企业市场占有率开始超过国有快递企业。

小王也分享了行业高速增长带来的红利。2013年,小王每天最多收件可以达到800件,谦和的态度和勤奋努力让他的业绩做到了网点第一,他每个月已经可以拿到8000元的工资,在S市也算不错的收入了,他的消费也升级了,开始去大型商城购物了。

随着快递业加盟制问题的逐渐暴露,各大快递公司逐渐收缩加盟网点,开始直营化。经营模式的改革助推了快递业的发展。2016年,中国快递业突破300亿,连续6年每年增长超过50%,此后多家快递公司成功上市,快递公司已不再是当年靠着几辆自行车送件的小作坊了。

2016年,小王所在网点被总部收回直营,开始按照更为成熟的公司管理模式运营。小王被任命为网点运营经理,参与网点的管理。现在小王每个月的工资已超过一万元。他买了一辆十几万的小汽车,并且回老家拆掉了当年的土坯老屋,新盖了一栋三层的小楼,让村里人羡慕不已。

小王很早就办理了S市的市民卡。市民卡不仅兼具医保卡和储蓄卡的功能,还能享受到泊车、乘坐公交车、租赁公共自行车等公共服务的优惠。为了推动外地人融入城市,S市还推出了积分入户政策,只要积满一百分就可以落户。小王越来越感受到了这个城市很多制度传递出的温情,在这个城市工作了十多年,小王很感谢S市这个大城市,让他有了一份稳定且有上升空间的工作。当然,“我在S市也离不开快递业,离不开我们的服务了。”小王说。

参考给定资料,围绕“城市的温度”这一主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5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内容全面,结构完整;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参考答案

城市的温度

 

“陌生、疏离”到“扎根、亲近”,是外乡人对城市的切身感受——融入;从“星星点灯”到“流光溢彩”,是外乡人对城市贡献的展示——繁荣。城市是人赖以生存的聚居所,城市的建设要“以人为本”,要让人感受到温暖、温情和温馨,让人拥有回家的归属与幸福,拼搏向前的勇气和力量,悠然自得的胸怀与心境。

城市的温度体现在有人情味的温暖。平等的职业观,让外来劳动者享有城市的尊重,市民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给予他们阳光,政府以完善配套的公益服务给予他们温度;同时,让外来劳动者分享行业红利,有稳定可上升的发展空间,满足其精神需求,减少距离感。城市是一个只要奔跑就能赢得笑容,只要努力拼搏就有向上发展、实现人生出彩机会的地方。“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简单的一声“谢谢”,体现“城”对“人”的接纳;“风驰电掣”的行业发展,是“城”给“人”的红利。在这个“城”,没有鄙视与逃避,有的是尊重敬畏、义无反顾。

城市的温度也体现在制度传递的温情。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制度公平让外来劳动者同享公共服务,成为货真价实的“城市”一份子;不仅如此,制度公平还在不断地增强着外来劳动者的归属感、幸福感,让其更好地融于城、安于城。政策、制度的最终目的是维护公共利益,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某些关键领域的“好政策”已成为人民群众期盼的“甘霖”“雨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牵引机”“助推器”“加速器”。一个城市要有好的政策、制度,是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同一片蓝天,同一个领导者,需要让生活在此的群众享受同等的优惠,比如兼具医保卡和储蓄功能的公民卡,以及积分落户政策,让看似“硬邦邦”的制度展现出了它的“温情”。

城市的温度还体现在信息化的温馨。推动教育公平,均衡教育资源分布,既需要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的下沉,利用“互联网+”连接城乡教育;也需要落后地区完善教育设施,提高教师队伍的管理服务水平,加快优质教育资源本土化。……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是国之大计,也是民生大事。借助互联网、通过直播课,打破地区和学校之间的资源壁垒,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跨时空整合、配置,让越来越多的孩子感受到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的温馨。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城市的有序发展关系到个人幸福感的满足、梦想的实现,个人的不断进步关系到城市的长足发展、繁荣复兴。城市的温度需要“城”与“人”的相互配合,每一方都使另一方丰满有据。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