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有载:“黄河斗水,泥居其七。”如今黄河水变清了。
2020年以来,黄河中游的1200多公里水系,多处出现“一河清水向东流”的景象。黄河水由黄变清,蕴藏着今人治水的智慧,凝聚着青海、甘肃、四川、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沿黄九省区的力量。
2021年,山东与河南进行“对赌”,签订《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根据协议,水质基本补偿方面,若水质全年均值达到Ⅲ类标准,山东、河南互不补偿;水质年均值在Ⅲ类基础上每改善一个水质类别,山东给予河南6000万元补偿资金;水质年均值在Ⅲ类基础上每恶化一个水质类别,河南给予山东6000万元补偿资金。水质变化补偿方面,控断面年度关键污染物(COD、氨氮、总磷)指数每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山东给予河南100万元补偿;每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河南给予山东100万元补偿,该项补偿上限为4000万元。“山东和河南以‘协议’这样一种具有司法机制性质的措施来实现生态补偿的目标,显然有利于黄河水质的改善。”有关专家表示,“目前情况看,黄河水在河南、山东跨省界断面全面达到Ⅲ类并不容易。”
令人吃惊的是,一年之后的检测结果显示:黄河入鲁水质竟然达到Ⅱ类以上。山东履行承诺,向上游的河南兑现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对于这场“赌局”,河南赢得了补偿资金,山东赢得了优良水质,鲁豫称得上双赢,母亲河黄河也是最终受益方。“黄河的水质在变好,空气也在变好,周末来廊道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河南濮阳市巡护员说。“这几年沿黄省区携手治理黄河,绿化面积更多了,让黄河滩空气越来越清新。山美水美不如咱黄河美!”山东菏泽市黄河沿岸村民说。在东营黄河三角洲湿地,芦苇丛中鸣叫的成千上万只鸟儿翩翩起舞。大河奔流入海的壮观景象,谱写着“鲁豫同心”的美好篇章。
人们常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却鲜有人知道,这是黄河最初的“改道游戏”所致。据统计,从先秦到解放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大的改道有26次,小的改道不计其数,以黄河冲出的禹门口——龙门渡地域为例,其东侧是临汾——运城盆地,西侧是关中盆地,这处河段河道游荡性过大,又正好处于陕西、山西两省结合地带,所以产生的河滩归属争端颇多。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纠纷,两省曾经达成《陕西、山西两省解决黄河滩地问题的协议》,明确了以黄河主流作为两省省界的自然分界线,每年由当地两岸县级行政于立冬前约请专家具体测定,黄河改道主流认定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2022年,晋陕两省携手创建“黄河壶口瀑布旅游区”。山西临汾市和陕西延安市建立同步创建5A级旅游景区工作协作机制,宜川县和吉县共同成立黄河壶口瀑布景区高质量发展委员会、联合执法大队等管理机构和执法队伍,实行双主任(队长)、双成员制度,实施对创建工作和景区管理的综合协调,统一门票定价,实现门票互通互认。入冬以来,黄河晋陕峡谷水量增大,滚滚黄河水奔涌而下,在阳光的照射下,壶口瀑布形成双彩虹景观,向我们讲述着“秦晋之好”的动人故事。
众力并,则万钧举。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理念的引领下,沿黄九省区科学治水,确保黄河岁岁安澜;严格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明显改善流域生态面貌。大河上下,焕然一新,古老黄河正在展开历史的新画卷;大河上下,河水汤汤,母亲河正在恢复生机与活力。
请以“给定资料6”中的划线句子“众力并,则万钧举”为主题,结合全部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逻辑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1000-1200字。
参考答案
齐心协力谋发展,携手共筑梦想路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出自晋代思想家葛洪所著《抱朴子·外篇·务正》,意谓若能汇聚众人的力量,即便“万钧重物”也不难举起。从古老的灌溉系统到现代的航天壮举,从微小的社会变革到宏大的国家发展,无不凝聚着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托举起看似不可能实现的宏伟大愿景,充分展现了“众力并”的重要性。
“众力并”体现在部门联动,打破部门间原有的各种壁垒,大力提升政府服务效能。长久以来,政府部门间存在的壁垒如同一道道无形的墙,阻碍了信息的流通与资源的共享,限制了服务效率与质量的提升。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唯有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才能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让每一项服务都能精准对接民众需求,从而实现方便办、高效办。正如,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极大地方便了工作调动、异地办理户口迁移、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等事项,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众力并”也体现在产业联动,打造产业集群,构建完整产业链条,形成产业优势。集群化是我国产业发展的趋势,其不仅能促进不同产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为创新提供沃土,还能让企业共享研发资源、市场信息、销售渠道等,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产业集群的建设,一方面各地要依据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要持续强链、延链、补链,壮大产业链、优化服务链、延伸创新链,助力产业跨越式发展,打造发展新高地。
“众力并”还体现在资源联动,推动人力、财力、物力等多种要素的有效整合,助力地区发展。人才是地区发展的第一资源,资金是地区发展的基础保障,物力是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唯有将多种资源整合,才能形成立体化、系统化的发展格局。因此,要注重人才培养与提升,发挥人才的创新引领作用,为地区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还要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项目;更要推动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如此,方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众力并”体现在区域联动,国内国外、不同地区间,加强合作,协同共享,为发展注入新动能。独乐不如众乐,共享才能共惠。……联通了沿线国家,促进了国际间的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技术创新,展现了大国责任担当,同时为国家建设发展找了新的增长点;山东与河南的《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让河南赢得了补偿资金,山东赢得了优良水质,实现了双赢,谱写着“鲁豫同心”的美好篇章。所以,打破空间上的限制,要勠力同心,奋楫笃行,行而不辍,才能未来可期。
人心齐,泰山移。在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克艰难与挑战,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