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城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住房短缺、居住拥挤是世界性的问题。旧区改造考验着地方破解瓶颈难题的治理能力。结合给定资料5,分析上海三十年来旧改取得成功的原因。(15分)

阅读数:74 文章字数:2281

三十年前,上海市人居状况极为困难。中心城区居住拥挤,人均居住面积仅6.6平方米,更有数十万户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低于4平方米,住房成套率仅31%。一些成片棚户简屋区域,环境脏乱,配套设施匮乏,违法搭建频繁,安全隐患严重,社会矛盾突出。

棚户简屋住房的结构简单,多为毛竹屋架,屋顶铺油毛毡、草席、稻草。条件稍好的人家,在屋面竹条上铺石棉瓦或弧形瓦片,墙壁是竹篱或泥巴,墙外糊黄泥、石灰,屋内泥土地面。没有像样的医院、浴室、道路等基础设施,公交无法进入,水、电、煤气、通信不配套,居民要求改造的呼声十分强烈。5年前,中心城区仍有近18万户家庭还使用手拎马桶。

1992年第六次党代会拉开了大规模危棚简屋改造序幕,提出到20世纪末完成市区365万平方米危棚简屋改造的目标。历届市委、市政府把旧改作为事关百姓福祉和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放在全市工作的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艰苦细致的工作。原卢湾区“斜三”地块以毛地批租形式开展旧区改造,解决了一直困扰旧区改造的资金难题,开启了大规模危棚简屋改造的先河。后在“土地储备、净地出让”条件下,又积极探索了市区联手土地储备、政企合作平台推动、遗留毛地出让地块处置等多种政策与机制,并创造性地以预供地形式解决资金困难。在历史建筑保留保护要求下,探索带建筑物、带方案出让和场所联动等机制,实施综合平衡、区域平衡、动态平衡。为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探索了新天地的“整旧如旧”、外滩源的“重现风貌、重塑功能”、承兴里的“抽户”式综合改造、田子坊的“软改造”等创新模式。

“人民城市”理念引领下,上海还把旧区改造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探索形成指导全市旧改的目标、原则和路径,倒排时间,谋定而动。在具体行动中,党建联建贯穿始终,强化市、区、街道、居民区党组织在旧改工作中的“四级联动”,逐级明确党建工作任务,市里制定政策,区委履行第一责任,街道党工委履行直接责任,居民区党组织履行具体责任,并以此为“动力主轴”,建立“党建联席会议+临时党支部”的党建工作组织架构,加大对各类组织力量的统筹整合,实现指挥有力、功能互补、协同推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5年,上海下定决心提出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全面完成成片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这是对百姓过上美好生活的庄严承诺。从2017年至2022年,5年累计改造二级以下旧里房屋328万平方米,受益群众16.5万户。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仍将上海市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中,2022年底完成成片旧改的目标提前交出了优异答卷。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打消居民关于旧改征收的疑虑,上海不断完善“阳光征收”制度;为保障最困难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在补偿安置“数砖头”基础上加以“套型保底”;为充分尊重居民意见,以“两轮征询”形式建立……民主。“既讲征收政策的普通话,又讲居民容易听得进的上海话,心结就这样被打开了,问题清单也在一天天缩水。”2020年仅用172天,黄浦区宝兴里实现了全部1136户持证居民100%自主签约,100%自主搬迁,刷新了中心城区旧改成果新纪录。黄浦区从宝兴里旧改中探索出了推动旧改群众工作的宝兴十法。宝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许丽华谈到:“其实我们理解工作十法,叫群众工作十法,所以它的核心就是想尽办法去帮群众解决这些问题,最后他才能够如期的去签约去搬家。关键还是要了解(居民)的难处到底是在哪里,打消他的很多顾虑,从不开门,到打开沙门再进到房门,然后才能坐下来再跟他慢慢讲旧改的政策,最后让他能够接受。近年来的旧改征询,启动当天的居民签约率就经常超过99.5%,有的甚至达到100%,这说明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旧改工作就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积极响应与拥护。”

上海通过三十年旧改,大多数旧区初步实现了这样的现代化目标。500万居民乔迁新居,相当于营造了两座特大城市(500万人以上为特大城市),一座是历久弥新的旧城区,一座是焕然一新的新城区。住房成套率至今已逼近100%。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稳步提高至2021年的37.4平方米,市民住上整洁的成套住房,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大增强。同时,通过旧改,上海全面发展,城市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建设了大量的住房和公共绿地、道路广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城市功能得以提升;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物理空间,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释放了大量的消费需求;城市形象得到改观,市容市貌焕然一新,空间品质得以提升,土地利用更加集约高效,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宜人。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住房短缺、居住拥挤是世界性的问题。旧区改造考验着地方破解瓶颈难题的治理能力。结合给定资料5,分析上海三十年来旧改取得成功的原因。(15分)

要求:语言精炼,层次要点分明,字数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1.政府重视,创新模式。历届政府把旧改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放在全市工作的突出位置,探索多种政策和机制,解决资金困难,创新模式处理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问题。

2.党建联建,协同推进。将旧改与……结合,形成指导目标、原则和路径,倒排时间,谋定而动;党建联建贯穿始终,市、区、街道、居民区党组织“四级联动”,逐级明确党建任务,建立党建组织架构,统筹力量增强,实现指挥有力、功能互补、协同推进。

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了解居民难处,打消居民疑虑,阳光征收;为最困难家庭在补偿安置基础上加以“套型保底”;尊重居民意见,以“两轮征询”形式建立全过程民主。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