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家门口的小公园和附近街道提升改造后,65岁的辛奶奶下楼勤快了。“到处面貌焕然一新,环境干净整洁,尤其是这些座椅,又好看又好用。”辛奶奶坐在座椅上向记者分享着,“约朋友坐在这儿聊天,心情可舒畅了。”
辛奶奶家附近,一些独具匠心而又与众不同的创意座椅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公园里,一个废轮胎,安装3根30厘米长的钢管,就是一个简易凳子;两个轮胎摞在一起,上面穿上编织绳,就是一个软座沙发。新华路上一家饼店外,利用商铺与人行道之间的阶梯空间,用啤酒箱加软垫的方式打造的休憩座椅,成本不算太高,却一不小心成了店招,让门店成了人气打卡的“网红”。科苑路一家文具用品商店前的公共座椅,巨大醒目的木夹子造型,凭借文艺范儿,成了店铺气质担当,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欣赏和试坐。
小小的一把座椅,不仅方便了市民的休闲和生活,也成为城市景观的一种点缀,彰显着一个城市的温度,犹如一把钥匙,撬动的是城市新空间的活力、魅力,塑造出温暖动人的城市表情,整个城市空间变成了“家的延伸”,许多人在这里找到了交流的乐趣。
文化公园的一处廊架下,几位大爷正低着头、弯下腰对弈,灰色的布料棋盘铺在一把居民自带的木椅子上。“这里要是能放几个石桌、石凳或几套棋盘座椅,我们下棋就方便多了。”一位大爷指着廊架说。放学时分,莲花小学北门外的小公园内人声鼎沸,有的孩子在拎着书包站立的家长群中钻来钻去。公园里仅有5张座椅,每张座椅上都挤着两三位家长。趁一位家长起身离开的工夫,记者看到这张座椅的木条两端已经断裂,“都是刚装设不久就坏了。”一位家长说,“这些设施由谁建、归谁管,也没有个标示,坏了该向哪里反映我们也不晓得。”
家住学府园附近的王老师,坐在2米多长的深棕色木条座椅上听着音乐。“这儿的人比较少,我图的就是这份安静。”王老师笑着说。学府园原为闲置的林地,为方便市民休憩,管理部门在穿林小径自然区设置了具有线条美感的弧形木制座椅,通过半围合空间设计体现趣味性。美中不足的是,有的座椅上覆盖着一层灰,有的还有明显的脚印,有的座椅下面还有垃圾,让很多人想坐却坐不下来。
“建公共座椅还是容易的,后期的管护才是真正的难关。我看到有新闻报道,S市发动社会力量对公共座椅进行‘认养’,就是很好的一种探索嘛。”
2019年,南翠屏公园提升改造,5套造型独特、科技感十足的智能座椅在公园里“安家落户”。智能座椅的靠背是金属材质,座面是透明玻璃,下面安装的是黑色太阳能板。“座椅装有太阳能供电系统,具有一键报警、手机USB充电等功能。刚安装时,这儿还曾是‘网红’打卡地。”工作人员小林介绍。“一把椅子还挺有科技含量的嘛。”坐在椅子上的一对老年夫妇对座椅称赞不已,“这些智能座椅已安装3年了,我们经常来这里,还不知道有这些功能呢,可惜了。应该把信息醒目地贴出来,让大家了解。”
公园里呈半月形弯曲的石条上设置着一个个黄色的钢质座椅,看上去挺漂亮的。“这些椅子用起来怎么样?”记者问一对母女。这位母亲说,女儿就在附近上学,放学后孩子很喜欢到公园里玩一会儿再回家,“这椅子现在还能用,但一到夏天就特别烫,没法坐人。到了冬天又特别冰,穿长羽绒服也不敢坐,感觉设计感大于实用性。”另一位居民告诉记者,有些附近的居民来这里,会随身带着坐垫。
府南路上有3处利用绿化花台改造的座椅,花台石被切掉一截,上面用褐色窄木板铺成椅面、椅背,座椅前便是人来人往的灰砖步道,一条黄色盲道就在脚边。“这些椅子是2022年有关部门在道路改造中应附近老人需求装设的,这一做法可谓想民所想,值得点赞。但椅子安好了,却很尴尬。”家住府南路的居民李先生说,“这几处椅子,靠背与座面呈90度直角,靠背很矮,边角尖锐,身体向后靠时,会硌得背疼。还有就是,坐下去脚自然会伸出来,这就占了步道、盲道,容易和行人发生冲突。站起来吧,腿向后收,脚就会磕碰在石墩上,很容易向前栽倒,这对老年人来说很不友好。”
一处公共座椅的背后紧邻着三层小楼的墙体,墙体上装有10余台空调外机,其中一张座椅的椅背正对着一部空调外机。“这排座椅能坐是能坐,就是老担心空调会砸下来。”“你看座椅上落的全是灰,即使有人坐,也是倾着前身小坐休息一下,不敢太放松。”几名附近居民纷纷说道。
C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公共座椅是公共空间中与人接触很密切的产品,为行人提供了宝贵的休息空间,让人们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换得“浮生半日闲”,最终指向居民体验感和获得感。座椅虽小,背后却涉及了市政、绿化、市容等6个不同部门,每个部门都有关于座椅标准的规范,要优化设置并不容易。怎么“坐”到老百姓心坎里?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C市拟对全市市政公用设施进行优化提升。假如你是市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2”,对该市公共座椅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优化建议。(20分)
要求:
(1)梳理完所有问题后再提出建议;
(2)问题梳理全面、准确,建议具体可行、有针对性;
(3)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问题:1.缺少座椅。座椅数量少,无法满足休闲娱乐需求。2.后期管护不足。卫生环境差;缺乏管护主体标示,群众问题的反馈渠道不畅通。3.缺乏功能介绍。政府不介绍,群众不了解座椅功能。4.设计不实用。材质不舒适,设计感大于实用性;靠背、座面的角度高度设计不人性化;位置不安全。5.缺乏统筹。涉及多个部门,每个部门各有标准。
对策:1.增设座椅。增加座椅数量,完善配套,满足群众娱乐需求,缓解拥挤。2.加强后期管护。公示建设、管理主体,畅通问题的反馈渠道;发动社会力量认养公共座椅。3.加强功能介绍。通过张贴、利用科技等方式,普及智能座椅一键报警等功能。4.优化座椅设计。设计时兼顾设计感和实用性,选取舒适的材质;人性化设置靠背、座面的角度高度,选择安全的位置进行安装。5.加强统筹协调。联合市政等部门,合力协作,统一标准规范,优化设置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