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农业】梳理当前H县在农用地膜使用、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20分)

阅读数:86 文章字数:2093

为加快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H县农业农村委近日召开了一场关于农用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的座谈会,听取各方的意见建议。以下是座谈会的主要发言摘要:

县农科所专家:农用地膜使用,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粮食安全和群众的身体健康。但从我们县的情况来看,农户们对地膜使用认识有误区,盲目地多用、滥用,导致地膜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土壤中残留的地膜不仅给耕翻土地等田间管理带来不便,还极大地破坏了土壤的耕层结构。防治地膜污染需要切实做到减量、回收、替代。

D镇某驻村干部:我们镇有一些地方,地膜被遗弃在农田边上,没有人捡拾回收。有的农户对废膜危害认识不足,清理回收积极性不高,还有的农户不了解地膜回收的方法,就只是将农田里的地膜简单焚烧了事,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残留物又被农机翻整埋入田里,这不只会污染农田,更损害了本地的农业生态环境。其实镇里很重视农用地膜的使用与回收,但目前县里各部门分工不够清晰,管理不够到位,单靠我们镇自己的力量很难做到标本兼治。

县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工作人员:不按规定使用、回收农用地膜是违法行为。国家在大力推广应用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加厚高强度地膜,但不少农户觉得价格太高,还在购买使用那些厚度低于0.01毫米的非标地膜。我们监测到农田中地膜残留量已经达到了每亩3-5公斤,而且每年都有新的地膜沉积在农田中,这种趋势仍在继续。如果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农田污染将越来越严重。

某废品收购站负责人:地膜回收是一个难题。说实话,我们不爱收地膜,现在农户们用的地膜好多都不标准,即便是标准地膜,膜里含有大量泥土、农作物残渣,处理起来不仅耗费水电,人工成本也高,根本不划算。想让农户们处理好地膜再送过来,但跟他们沟通这个也挺麻烦。如果政府能出台政策,补贴一下地膜回收,这样可能会好一点。

某地膜回收企业负责人:我们处理一吨废弃标准地膜的成本接近2000元,回收的产品能卖300-500元。从2023年开始,企业每回收一吨废弃地膜,当地政府补贴2000元。但是,我们专门做过测算,非标膜去除杂质后,每吨能用来回收的原料最终只有460公斤,平均每吨的处理成本要4500多元。而我们现在回收来的大部分都是非标膜,即便有政府补贴,我们也得赔钱。

N镇农户代表:厚一点的地膜效果好,没危害,但比较贵,实在用不起。薄地膜的质量差点,但也能用。我们也知道碎地膜留在田里有危害,但要把埋在土里的残膜刨干净只能靠人工,平均每亩地要多花80元。把地膜送去回收没有钱赚,还得费好大的功夫,不划算。

M镇某种植大户:我现在都是使用强度高、耐候期长、易回收的地膜,这种地膜使土壤的增温、保墒、出苗性更好,而且能更好地抑制膜下杂草的生长,挺好用的,但确实成本会增加一些。前阵子,我到外县去参观,他们那边政府出台了地膜科学使用补贴政策,通过“以奖代补”和政府补贴的方式,推广使用优质地膜,据说效果不错,大家积极性挺高的。

Q镇某村主任:这几年,县里很重视废弃地膜回收,也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但我觉得政策和资金支持得还不够,县、乡镇、村没有设立固定的废弃地膜回收点,靠自发回收不行,要统筹做好地膜回收利用工作。

L乡农技服务站站长:我们的农技人员费尽口舌,跟农户们宣传科学使用、回收地膜的好处,奈何人家农资店的诱惑更大,除了便宜,还能返利。我看,主要是生产销售非标地膜的太猖獗了,希望县里有关部门严格监管,打击与引导并重,让各部门、企业、农户都行动起来。这样,我们干起工作来,才会更加顺利。

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2023年以来,我们定期开展相关执法检查,但日常监管还存在欠缺和短板,地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等环节尚未打通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部分企业和商户对此认识不足,认为法不责众,导致违规使用非标地膜的情况屡禁不绝。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联合有关部门,常态化开展日常监管工作,加大全流程执法力度,严禁非标地膜入市下田。

请根据“给定资料2”,梳理当前H县在农用地膜使用、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20分)

要求:

1)问题梳理全面、准确、有条理;

2)所提建议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3)层次分明,有逻辑性;

4)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问题:1.使用不规范。农民认识有误区,盲目多用、滥用地膜;标准地膜价格高,农民购买使用非标地膜。2.回收难度大。农户对残膜危害认知不足,不了解回收方法,且缺少经济激励,随意遗弃、焚烧地膜;废弃地膜处理成本高,回收企业不盈利,回收意愿低;县乡村没有固定回收点。3.监管有漏洞。职能部门分工不清,管理不到位,未形成合力;日常监管存在短板,企业和商户认识不足,生产销售非标地膜。

对策:1.规范地膜使用。加强农技指导,推动地膜适量使用;出台地膜科学使用补贴政策,以奖代补、提供购膜补贴,推广使用优质地膜。2.完善回收体系。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地膜污染危害,组织学习地膜回收知识;加大回收补贴力度,提升农民、企业回收积极性;在县乡村设立固定回收点,积极推动回收工作。3.全面加强监管。多部门联合,常态化开展日常监管工作,加大全流程执法力度,打击与引导并重,严禁非标地膜入市下田。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