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想买新能源汽车,可总是担心充电难。看到写字楼地库新增了10多个公共充电桩,我终于下定决心了!”受益于充电桩建设不断提速,K市市民李先生前不久得偿所愿,买下一台新款纯电动汽车。随着新能源汽车在K市越来越受欢迎,充电桩也发展迅猛,已经建成充电桩三万多个,车桩比接近2:1,市政府的规划是车桩比要达到1:1,但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充电桩建设的速度还是跟不上。”K市工信局崔局长说,“我市的充电桩建设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也正面临‘成长的烦恼’。”
“家里的车位按年续租,没有产权。按以往经验,物业很难允许安充电桩,可这次却痛快地签了安装协议。”前不久,小钱终于在家门口安上了充电桩。这得益于K市出台的相关规定:用户安装充电桩时,物业需指定专人配合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和属地供电公司勘查现场,提供相关材料,配合办理相关手续。“装是装上了,可是一波三折,等了两周多时间。”小钱说,在小区安充电桩要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等,需要填写一堆表格;用电和施工要进行可行性勘查,电力、消防、物业等都得到场,协调时间有难度;物业也设置隐形门槛,以走流程为借口拖着不肯办……“电力负荷不够,可以申请扩容,但扩容这笔钱谁来掏?”物业宋经理也有自己的顾虑。近年来,部分老旧小区已由市供电公司进行电力扩容改造,但改造后又出现了新问题,“私桩无人值守,管理隐患和安全风险都不容小觑,而且责权不清,出事谁负责呢?”宋经理说。
扫码、缴费、插枪……在城郊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里,看着手机屏幕上显示出“正在充电”的字样,出租车司机钟师傅长舒了一口气。此前,他送客人到城郊,看到只有百分之三十的电,就用手机导航寻找充电桩,发现周边充电桩很少,最近的离自己也有五六千米。钟师傅开过去一看,却是慢充电桩,充好电要五个多小时,怕耽误接生意,只好继续寻找。最后终于找到了这家充电站,这里是快充电桩,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充好。“市区大概一两千米就有快充电桩,城郊就少很多,而且像这个充电站离主干道很远,开车找过来很不容易。”钟师傅的手机里装着四个充电桩应用软件,他解释说:“我们市的充电桩分属不同平台运营,就怕着急用的时候周围没有熟悉的充电平台,多下载几个应用软件,才能方便寻找和使用,就是操作起来比较繁琐、费时费力。”
“新能源车主最怕啥?怕车子开半路没电,比没电可更怕的是啥?找到充电桩却充不了电。”张先生因为在充电站没法充电,只能打拖车救援电话。原来,这家充电站有100多个充电桩,张先生按操作说明,多次扫码充电,均显示乱码,现场也找不到管理人员。“有的充电桩设备老化,又没有及时清理,手机软件上显示还在,但实际上无法充电了。”一家充电桩运营公司的周经理说,“有的则是运营公司倒闭了。充电桩的安装成本和运营成本都很高,虽然有政府补贴,但如果公司的规划和实际脱节,公司就很难坚持下去,拆除也要一大笔钱,有的公司就弃之不管了。”
“这是谁的车子,怎么停了这么久?”在一家停车场,保安小刘焦急地大喊。这家停车场共有150多个车位,其中21个是充电位。由于充电桩是分时段差异化收费,在平时(8时至16时,电价0.6元/度)和峰时(16时至0时,电价超过1元/度),来充电的新能源车较少,而这期间正值商业广场经营高峰期,车位紧张,很多汽油车就会停到新能源车位上,但到了谷时(0时至8时,电价0.3元/度),前来充电的新能源车会增多,部分原先停在新能源车位上的汽油车没有及时开走,使得新能源车充不了电。“经常出现纠纷,我们也很头疼。”小刘说。
小小充电桩,一头连着产业,一头连着民生。“充电桩关系到清洁能源革命和绿色交通发展。”崔局长说,“成长的烦恼总是在成长中化解的。”
根据“给定资料2”,请谈谈K市的充电桩建设面临哪些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20分)
要求:
(1)问题梳理全面、准确、有条理;
(2)所提建议与问题相对应,具体明确、切实可行;
(3)不超过400字。
参考答案
1.问题:数量不足。车桩比不达标,建桩速度慢。对策:协调资源,加快建设速度;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研判未来增量,打造适度超前的充电桩体系。
2.问题:私桩安装周期长。许可手续繁杂;可行性勘查协调时间难;责权不清,物业方慢作为。对策:简化许可手续,一站式办理;多部门协同,组建可行性勘查小组;出台指导意见,明确各主体的权责。
3.问题:充电体验差。城郊充电桩、快充桩数量少,远离主干道;平台间数据不互通,操作繁琐。对策:分析充电需求、交通便利程度,在市郊重新布局充电桩,扩大快充占比;推动跨平台数据对接,方便用户。
4.问题:充电桩无法充电。充电桩设备老化,清理不及时;运营公司倒闭,充电站被弃置。对策:督促企业加强养护工作,明确标注停用设备;倒闭弃置的车桩重新招标,盘活闲置资源。
5.问题:电桩被占用。停车场车位不足,油车占用。对策:对车流密集的停车场,按需扩容;利用自动识别道闸等手段,避免油车业主占用充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