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的一天,农民工老梁来到N市法律援助中心,对在法律援助中心帮助下获得了合法赔偿表示感谢。2020年6月18日,老梁在某企业生产菌棒过程中因机器发生故障导致右手手掌受伤,后经有关部门认定为工伤,并鉴定为伤残十级。但是,该企业并未给老梁缴纳工伤保险。为解决赔偿事宜,老梁向N市法律援助中心求助。据了解,当时该企业认为他们与老梁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是劳务关系,老梁受伤与企业有些关系但不是企业的全部责任。该企业认为老梁不是他们的工人,不应该被认定为工伤。在法律援助律师的帮助下,老梁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请求依法裁决该企业与其解除劳动关系并做出赔偿。经仲裁庭审理查明并调解后,该企业与老梁自愿解除劳动关系,并自愿于2021年10月1日前一次性支付老梁各项赔偿合计83000元。
为进一步了解本市农村法律援助的现状,2021年11月,N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小赵进行了专题调研,下面是小赵在调研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
“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有的农民工可能为了几千元就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一些群体性案件,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社会稳定。有了法律援助律师之后,这些问题就有可能避免。法律援助是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董丽律师对小赵说。
“农民工法律援助之路并不好走,可以说,每个法援案子都要耗费大量精力去搜集资料,整合证据,特别是有些案子还是群体性的维权案件,就更复杂。”W农民工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律师肖薇对小赵表示,“不过,每当看到受援者拿到赔偿款后露出的笑容,我觉得自己的工作还是很有意义的,付出的艰辛都值得。法律援助有利于贯彻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使公民不论经济条件好坏、社会地位高低都能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有利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
“从农村法律援助制度本身来看,2018年各地在《法律援助条例》明确规定的适用范围之外的民事、行政案件数为54万余件,占民事、行政案件总数的56%,而后还显递进趋势。我国很多地区的法律援助中心都是四级制,最低到县一级,对于乡村等级却没有设置相应的法律援助中心,这对于农村群众直接咨询法律援助或申请法律援助等都是一大阻碍。法律援助需要经过申请、审查等一系列繁杂程序,时间跨度长。另据有关社会调查,42.55%的群众对法律援助有些了解,51.06%的群众不太了解,仅6.38%的人听过法律援助宣讲。”吴良律师说,“一些农民工出现纠纷后,一是没有合同,二是仅认识工长或包工头,工长或包工头一旦失联,就很难查证农民工的劳动关系,而劳动关系不清晰,索要工资的主体就没法明确,从而增加了法律援助的难度。”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全国法津援助机构数量为3281个,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为1259个,业务经费尤其是农村法律援助财政缺口巨大。法律援助工作站39526个,其中有近50%是依托司法所、看守所以及工、青、妇、老、残等相关场所设立,平均每个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到4人,平均10个法律援助机构或工作站仅有1位法律援助注册律师。很多乡镇或农村地区甚至没有法律援助工作站及联络站。”P法律研究中心刘主任对小赵说,“现行法规对法律援助对象的界定也不符合当前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同时,农村地区对法律援助的标准设定以及审核情况并不一致,很多地区的援助审核较为严格,援助标准存在偏高的情况,导致有些需要法律援助的农村群众被拒之门外。”
令人鼓舞的是,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该法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必将更好地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保障。
假如你是N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小赵,根据“给定资料3”,请针对此次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撰写一份工作建议。(25分)
要求:
(1)问题梳理全面、准确;
(2)所提建议有针对性、切实可行;
(3)不超过500字。
参考答案
关于N市农村法律援助工作的建议
N市法律援助中心:
为进一步了解本市农村法律援助的现状,2021年11月,我对本市农村法律援助现状进行专题调研,发现如下问题:
1.村级未设置法律援助中心,援助程序繁杂,时间跨度长;2.群众法律意识淡薄,不了解法律援助,劳动关系不清晰,援助难度大;3.经费缺口大,专业人员匮乏;4.法律适用范围小,援助门槛过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基层服务。下沉机构,在村级设置法律援助中心,简化申请流程,缩短审查时限,实现法律援助“就近办、马上办”。二、加大宣传指导。开展针对性宣传,普及法律援助政策和维权途径;指导规范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劳动关系,降低维权难度。三、强化资源保障。增加财政投入,足额保障法律援助经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招募志愿者等方式扩充基层法律援助队伍,提升服务能力。四、扩大援助覆盖范围。动态调整法律援助对象认定标准,统一城乡审核尺度,适度放宽准入门槛,确保应援尽援。
以上建议,供领导参考。
建议人:赵XX
XX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