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那点事
1.备考时间
我是参加的……笔试班,我情况比较特殊,我休完产假上班没多长时间就有了遴选公告,之前一直没有准备,完全跟着笔试班节奏走的,但我认为大家一定要分清自己的具体情况,我当时怀孕加上休产假时间不够了,所以报了突破班。后来,进入面试之后,我发现长线班的同学语言积累很强,突破班的同学在进入面试之后是要花很大力气去弥补长线班同学积累厚度的差距。
2.复习情况
平时复习没有特意做什么,我只是按时上课,上完课之后认真整理笔记,我是一个特别喜欢整理笔记的人。整理笔记有两个过程,变薄为厚和变厚为薄。变薄为厚是这样的,比方说第一节课上的案例分析课上完之后,受到特别大的启发。在整理笔记时,老师简单的一句话,能让我联想到很多内容,我就会把它整理进去,那节课的笔记,我整理了足足一个礼拜,内容特别特别多,这就是一个变薄为厚的过程,就是老师的讲解开拓了你的思路,你就要及时把你的思路分清楚,弄明白,把地基打牢。按照这个套路,基本上每个题型都有一个变薄为厚的过程。但是在你学完所有的题型之后,并且做过几套真题之后,你又会感觉到有一些地方是相通的,有一些内容包括题型是通用的。比方说案例分析里提建议和对策和社会热点里让你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包括写作课给了八个主题,内容都是相通的。后来我就打破了题型的框架,把这些内容融会贯通到一起,如果是要提对策,所有的内容都在这里面,三个老师讲的内容整合到一页笔记,就是变厚为薄的过程,记忆起来比较方便,同时也能很好的梳理思路。每天复习的时间不长,尽量跟着老师节奏走。特别困就去睡觉,第二天再看视频。高效学习才是最有用的,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确保自己的学习效率高,确保自己的状态一直很好。
3.整理笔记的问题
笔试有一本笔记,老师讲的内容,通过与自己的优势、劣势结合。通过不断去分析。不断去整理,最后发现只有几页纸就可以了,对我自己起到启发思路的作用。建议大家加强整理。我自己在背诵方面不是很到位,但我严格做到每天整理笔记。整理完第一遍整理第二遍,整理完第二遍整理第三遍,这是一个加深记忆的过程,对每一个点记得比较熟。整理笔记到完全看不出老师讲义的痕迹,完全是自己的东西。有空就整理一会儿,见缝插针,每天加班整理笔记。考试当天再翻翻笔记的内容,比较弱的地方再强化一下。写作课上,军师老师整理了所有文种的例文,举了个例子,这个例子特别好,有通知、方案、指导意见、学习报告等。我对内容进行了删减,因为例文很长,我需要思路性的东西,不需要具体内容。真正考完试后发现,具体内容材料里会给,确保思路清晰就可以了。
4.字的问题
我的字不漂亮,一般水平,但很整齐,一笔一划,整体给人感觉这个人很认真。
5.平时写材料多,考试成绩不高的问题
考试与日常写作的区别,日常写作你围绕一个主题写明白就可以了。但是考试是在短短三小时。一共写2000多字,怎么让老师立刻看到你能胜任部委工作,每个细节都要下功夫,考官的点很多。这些内容老师讲课都讲到了,就是在考场灵活运用的问题。
6.分数拉开差距的细节
在语言表达上。后面具体内容都是抄材料,只有标题是自己想的。你要确保你的答题你自己是认可的。你要自己觉得很完美,在草稿纸上把标题列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我不会后悔了,你就这么写上。大家都见过一些很好的答案,你自己能认可的答案,分数不会特别低。
7.笔记形式
我的笔记是重新建了一个word文档,一点一点手敲进去的,我没有在讲义上标注,因为那样内容会越来越多。做不到变厚为薄,我的笔记很薄,是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包括自己的长处所在。根据自己需要弥补的重点,对于老师讲义进行一个整理。我的缺点是在于业务水平低,中央最新政策和语言不掌握,不知道答题思路什么样能押准阅卷老师的点,我注重在这两方面进行整理,但我认为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不一样,长处和短处也不一样,你需要弥补的短板也不一样,我的笔记可以分享给大家,但对于你们来说不一定是最好用的,希望大家这个功夫一定要下到位,不要想着别人的笔记,我分享一下就可以了,这个记忆的过程,也是不一样的。我是边看回放视频边做电子档。举个例子,逆袭老师讲过很多内容,讲到的乡村振兴调研报告的模板,就是我考试中环保经验交流的模板,我觉得很重要,当时做到笔记里。社会热点的点对我来说没什么参考价值,就没往里放,把主要精力放在攻克自己弱点上,尽快提升自己整体水平。
8.心态问题
参加遴选考试,一方面,我刚休完产假,想找一下工作状态,另一方面,单位另外两个同事也报了同一个岗位,我当时想分数比他们高就可以了,心情挺好的。焦虑有什么用呢,发现不会什么就不停的去记,发现这点很好,就自信一点。放平心态,踏踏实实把每个题型弄透,把每个模板弄扎实。学一天有一天的收获,学一分钟有一分钟的收获。
9.工作岗位
我的专业是日语。我是刚上班时负责给领导写稿子,写了两年,有基础在,大家通过学习可以弥补这些短板。
10.理论热点
考试之前,……的讲话要掌握,该背的要背。
11.面试备考经验
我是报了面试网络班加实地班。刷题时不知。说什么也不敢说,在实体班向周围同学学习,模仿他们的语言。练习一天后。慢慢开悟了,水平得到了提升。
12.加试情况
加试也是考的公文写作,共两道题。加试与岗位完全相关,要了解报考单位的岗位情况,习……对这个单位做出的指示,这个单位一把手讲过的内容。
13.面试形式
公告不明确面试形式。给出考试安排,自己判断是结构化,在正式面试时是结构化,但在面试之前来了一个类似于无领导的面试。因为在实地班提前练习过无领导,考试才没有懵。建议大家,公告没明确面试形式的,两种形式都准备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