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答题的感悟
1.上接天线——穿靴戴帽,引用中央政策,尽可能出现一些高大上的语言。通过立体停车、总结经验的题目可以看出来,在开头和结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尽量引用一些高大上的语言。体现我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因为在短短2000多字试卷之内,让考官全方位了解你,尤其是参加中央遴选,要了解你的政策理论水平,只能通过这种办法来体现。
2.下接地气——忠于材料,吃透材料,细节内容全部可以抄材料,答题点要概括全面。下接地气是我这次考试特别大的一个感触,就是一定要抓住材料,所有的内容都来源于材料。我自己属于语言积累比较匮乏的一类同学,所以我在碰到材料的时候,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我只要标题自己写好,后面的内容都可以抄材料。
3.标题工整——虚实结合,要做到看到标题就知道下面要说什么内容。第一个改错题,我是真的尽力了也没有做到标题工整,但是后面所有的写作类题目,我都是要求自己标题一定要做到工整,凑都要凑出来,这是我们文字水平的体现。在标题这部分,整个学习阶段,我有一个特别大的感触。刚开始我热衷于使用一些特别花哨的标题,但是后来我发现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我的标题确实很漂亮,但是通过标题看不到后面你想说什么,你的标题放在这儿也行,放在那儿也行,就是没有针对性,没有结合材料。所以大家写标题时,在兼顾文采的同时,一定要做到虚实结合,具体结合材料,不能让老师觉得你背了几个词,考试时显摆一下,那样就不太合适了。
4.融会贯通——活用老师讲过的模板。上课时老师讲过很多模板,比方说围绕乡村振兴讲一个模板,但是并不是说这个模板只能用于乡村振兴。我建议大家如果碰到自己觉得特别好的模板,那你就着重记一下,并且在以后再看到题目的时候想一下,今天这道题我能否套用那个模板。比方说防治污染这道题,能不能套用乡村振兴的模板。比如山西治超能不能套用乡村振兴的模板。大家都要多思考,做到融会贯通。这样才能用尽量少的模板。来盖住尽量多的内容,我们答题才会比较省劲。
5.卷面整洁——字迹工整,尽量不要修改,用好草稿纸。刚才有同学问到,要不要修改的问题。我个人是没有修改,事后我也一直没有后悔,我想如果我当时改了那个字,可能会懊悔好几天。我建议大家,如果不是致命性的错误尽量不要修改,比方说把……的名字写错了,那你是一定要修改的,这个错误太致命了。建议大家用好草稿纸,草稿纸的作用是把你的标题在草稿纸上写对仗,写好之后在往上誊。前期大家不要着急上来就落笔,因为你一旦没有构思好整体的框架就落笔的话,那你写到一半会特别难受,你突然发现思路乱了或者后后面不知道写什么了,那既浪费时间也影响答题质量。草稿纸的作用就是你把整体框架列出来,确保框架清晰,而且完全按照这个框架来写,后面的内容就去材料里抄就可以了。
6.时间管理——按照老师讲过的时间控制方法来答题。考场上,我旁边一个男同学,他提前40分钟完成了考试,问老师“我能交卷吗?”老师说“不能”,我当时看了一下表,表示十分惊讶,因为我自己是严格按照老师说的分数乘以1.8算时间来答题的,如果第一题花的时间多一点,第二题就会找补回来一点,确保自己处于一个稳定的节奏,最后答完题时还剩五分钟,有时间把试卷过一遍。我的成绩肯定比提前40分钟交卷的同学要高,而且提前那么长时间完成考试,你已经写满了,你也不能修改了,时间就浪费了。建议大家要合理用好时间,不要追求快,也不要过慢,确保自己不会后期因为时间不够出现慌乱,或者前面写的快,后面一检查,觉得十分懊悔,想改又没法改的问题。
我在考试当天上午从九点半睡到十一点半,下午答题自己很轻松,以前每次做真题觉得特别累,感觉耗尽全身力气。建议大家考试上午不要再做题,可以翻翻老师的讲义,不要让大脑太累,要休息好,为我们下午三个小时的考试做好精力上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