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安县牧业经济三年发展规划
为了加快我县牧业经济的发展,提高畜产品质量,增加牧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做大做强我县的牧业产业,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
2008年全县各类畜禽发展总量为1.75亿头(只),其中生猪发展到502.5万头,大鹅发展到742万只,肉鸭发展到300万只,肉兔发展到309万(只),肉鸡发展到14461万只,其它畜禽发展到1185.5万头(只),肉类总产量66万吨,牧业产值55.5亿元,牧业人均收入达到2700元,已建各类牧业小区400个,规模饲养大户7万户。
二、发展思路
未来三年,我县牧业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县为目标,以项目开发为重点,以牧业产业化为载体,突出抓好牧业小区、畜禽品种改良和防疫体系建设;打造农安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十大龙头企业,抓好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建设好巴吉垒、三宝两大牧业经济示范区;继续扩大畜禽发展总量,重点发展生猪、肉鸡、肉兔、肉鹅、肉鸭五大产业龙;抓好牧业标准化建设,搞好畜产品质量监督,争创全国优质肉食品基地县品牌;抓好规模化养殖,实现由传统牧业大县向现代牧业大县的转变。
三、发展目标
到2011年,全县畜禽总量达到3亿头(只),其中:生猪发展到1000万头,大鹅发展到1000万只,肉鸭发展到3000万只,肉兔发展到1200万只,肉鸡发展到2.3亿只,其它畜禽发展到800万头(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00万吨,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00亿元,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牧业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标准化牧业小区建设累计达到1000个,规模饲养大户10万户。
2009年的发展目标为:各类畜禽发展总量达到1.9亿头只,其中:生猪发展到600万头,大鹅发展到800万只,肉鸭发展到1000万只,肉兔发展到700万只,肉鸡发展到1.5亿只,其它畜禽发展到900万头(只),肉类总产量达到70万吨,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00亿元,牧业产值60亿元,牧业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当年新建标准化牧业小区300个,其中兔业小区100个,规模饲养大户达到8万户。
四、主要措施
(一)加快牧业小区建设步伐,推进标准化生产进程
未来三年要把牧业小区建设作为牧业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证完成1000个以上牧业小区建设任务。
1、鼓励牧业加工企业建小区。充分发挥牧业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建立稳定的原料供应基地。康大、曙光、成达、神龙等牧业加工企业明年要分别建设50个牧业小区。鼓励各类企业建设牧业小区。
2、招商引资建小区。通过招商引资,吸纳企业或社会投资建小区,包括九九、正大、中粮集团等企业。
3、干部带头建小区。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带头建设牧业小区,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建设牧业小区期间,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工资照发。
4、提倡农民联合建小区。一些农民受资金限制,单独建设牧业小区往往力不从心。明年要提倡农民联合建小区,象今年华家镇迟家村于守波、黄鱼圈乡财源村王振军两个小区那样,几户农民联合建设牧业小区。
5、原有小区扩建小区。我县原有的牧业小区和今年新建的牧业小区,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饲养经验,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扩建小区,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建设数量。
为保证完成小区建设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放宽优惠政策,鼓励其加快发展。建设牧业小区占用耕地的继续实行备案管理,免收费用。占用草原的一个小区免费提供1公顷草原的使用权,年限放宽到50年,由牧业局负责发证,超面积的按最低标准收费。
新建和扩建的牧业小区给予20万元的奖补(不含省级奖补),其中市财政补助10万元,县财政补助10万元,符合牧业小区建设标准的,县里的奖励政策不受指标限制,建一个补一个。
有条件的乡镇,帮助牧业小区进行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牧业小区建设继续抵顶各部门招商引资任务指标,县政府制定的其它优惠政策继续执行。
(二)加快农安县食品工业园区建设,增强企业的带动能力
农安镇工业集中区已经确定为食品工业园区,该园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可承载10大类30个畜产品加工项目,园区内已实现三通(通水、通电、通路)一平,园区内各功能分区规划设计已经完成,已经入驻成达、康大、紫燕、鼎浩等大型加工企业,园区内还有很大利用空间,要充分利用我县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如双汇、雨润、宝迪等牧业加工企业落户园区。园区内现有的畜产品加工企业要加快建设步伐。康大、紫燕在今年试生产的基础上,明年要达产达效。成达、鼎浩争取明年建成投产。华正、天歌、曙光、耘垦、昊大等企业要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生产能力,增强企业的带动功能,推动牧业小区建设和牧业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加快品种改良步伐,提高畜禽品种质量
为了给牧业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安全的原料,打造农安优质肉食品基地,要在抓好牧业小区建设和牧业加工企业建设的同时,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步伐,提高畜禽品种质量,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扩大市场占有率。生猪在推广三元杂交猪的基础上,通过华正、神龙的带动,增加引进PIC五元杂交猪的数量,全面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生猪品种质量,使我县优质母猪达到50万头。兔业通过康大的带动,引进康大的依普吕配套系种兔,丰富我县家兔的品种,使我县优良种兔达到30万只。肉鸭通过鼎浩的带动,引进樱桃谷肉鸭品种,父母代存栏15万套,年供商品雏3000万只。肉鸡通过曙光、天歌和现有15家肉种鸡场的带动,引进世界领先的AA品种肉种鸡,提高肉鸡品种质量,利用2?3年时间,使我县肉种鸡数量达到200万套,年供商品雏3亿只。
(四)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确保牧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随着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牧业小区及规模养殖大户的大量涌现,畜禽饲养量的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动物及其产品频繁大范围流动,动物疫病发生因素越来越大,如果防控不力,随时会发生疫情及漫延扩散流行。近年来,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等重大疫病有不断扩散的趋势,布病、炭疽等老疫病在我县发病率日显突出,牛支原体、肺炎等新的疫病不断出现,使动物传染病更加复杂化,防控难度日益加大。
在这种形势下,一定要坚持以安全保发展的指导思想,更加严格地按照……提出的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要求,切实加大防疫工作组织力度,确保重大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确保我县牧业经济健康发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要进一步明确各级一把手是动物防疫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县与各乡镇、乡镇与村要签订严格的包保责任制,是哪一级、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由哪一级领导人负责。从2009年开始防疫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由于防疫工作不到位发生疫情的乡镇,年终不能评为牧业工作先进乡镇。
2、加强县、乡、村三级防疫体系建设,确保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按照……兽医体制改革要求,县牧业局要建立疫病控制中心,乡镇要完善畜牧兽医站,村要成立防疫队,全县形成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网络,防疫专、兼职人员要达到2000人以上。
村级是防疫工作的基础,必须重新组建起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防疫队伍,县牧业局要和各乡镇政府共同负责,组建村防疫队。村支书记工资要拿出1/3与防疫工作挂钩,按照每100户1个防疫员的标准,每村设防疫队员5人左右,并选一名爱岗敬业的人任防疫队队长,要适当提高防疫员工资待遇,保证工资不低于劳力市场价格的平均标准,并及时发放,以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3、要增加防疫资金的投入,逐步建立防疫经费的资金支撑体系。
防疫经费是必要的生产投入,财政部门要按有关政策全力支持,从09年起,县、乡、村三级防疫员工资要逐步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疫苗、器械、消毒等费用也要足额保证,同时对突发动物疫情的紧急预防、封锁、监测、扑灭等经费要给予支持,以保证防疫工作的正常有效开展。
4、加强牧业小区和养殖大户的监管。
乡、村两级防疫员要对牧业小区和养殖大户实行包保,指导养户建立养殖档案和免疫档案,科学免疫,定期消毒,搞好卫生,病死畜禽、粪污采取无害化处理,确保不发生疫情。
5、加强我县人畜共患疫病的免疫工作。
近几年,布氏杆菌病、炭疽病、狂犬病等人兽共患病在我县有所抬头,炭疽病近期在我县个别乡镇曾有发生。布氏杆菌病在一些乡镇呈流行趋势,狂犬病人也逐年有所增多,这些传染病不仅给畜牧业造成损失,同时严重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不惜一切代价做好防控工作,尽快达到净化标准。
6、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加强监督检查,严格执法,加大查处打击违法案件的力度,绝不允许在我县发生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等类似事件,确保畜产品的安全。
(五)切实加大组织程度,保证牧业经济快速增长
在工作摆位上,要切实把发展牧业经济放在突出位置,优先发展;在领导力量上,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明确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县政府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搞好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牧业部门要搞好全县的牧业发展规划、目标责任制方案的制定及检查验收、牧业小区的规划、设计、调查研究、实地指导和争取省市的扶持政策等。土地部门要搞好牧业小区建设用地的审批,并免收费用。银信部门要为牧业小区和专业大户提供尽可能多的贷款支持,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增加贷款额度。农电部门要积极帮助牧业小区解决用电问题,牧业小区安电要执行成本收费。水利、林业、交通、环保等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为牧业小区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为了保证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县里要对各乡镇、各部门落实经济发展目标责任制。年初县里将牧业发展指标分解到各个乡镇,年末对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验收,并对牧业经济发展的先进单位进行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