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园街道楼宇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发展“楼宇经济”是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稀缺条件下实现产业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增强持续性财税收入能力的主要途径。韭菜园街道地处长沙市中心城区,面积34平方公里,现有重点商务楼宇9座,楼宇总建筑面积约为22.3万平方米,入住企业297家。作为芙蓉区核心区域的商务热土,韭菜园街道的楼宇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街道楼宇经济发展现状
1、规模初具,布局“南热北冷”
商务楼宇是发展楼宇经济的载体和基础,目前韭菜园街道共拥有9幢成熟楼宇:中信大厦、银华大厦、粮贸大厦、昊天大厦、信息大厦、锦华时代、日出东方、天佑大厦、瑞源大厦,建筑面积共计23.3万平方米,其中企业租售和自用的营业面积为19.7万平方米。在空间布局上,街道北区机关单位居多,商业网点较少,南区则拥有中信大厦、银华大厦、粮贸大厦等多座楼宇,楼宇集中分布在五一路和八一路两条主干道上。我街楼宇经济初见雏形,整体呈现出“南热北冷”的格局。
2、品质提升,产群集聚增强
截止2014年7月,我街入驻企业共计1020家,限上重点企业共计63家,入驻重点楼宇的共23家,占比达36.5%,楼宇平均入驻率达80%左右,基本处于饱和状态,平均属地注册率达75%。单体规模较大的品质楼宇,如坐落于五一大道旁的中信大厦,企业入驻率高达97.6%,有中信银行、和记黄埔、戴德梁行等50余家国内外优秀企业常年入驻;另一幢是位于五一大道和芙蓉路交汇处的银华大厦,楼宇入驻率也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入驻有海通证券、省棉麻公司等40余家优秀企业。
3、效益良态,税收贡献增多
以2013年全年累计数据分析,韭菜园街道共累计完成纳税总额63502万元,其中9幢成熟楼宇完成纳税总额3亿多,占比达50%以上。以单体楼宇中信大厦来看,1-12月份累计完成税收额23421万元,占全街道纳税总额比例为36.88%,税收贡献率大。作为中心城区CBD的优质楼宇,形成了以金融、商品贸易、现代服务业为主要支撑的税源,推动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
二、街道楼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少数量,低水平,楼宇品质不高端
全街楼宇整体质量良莠不齐,主要归于以下原因:一方面,街道形象好、档次高的商务楼宇相对较少,以10层以下老旧商务楼居多,且普遍存在停车泊位紧缺、电梯容量不够等情况;另一方面,小产权、小分割商务楼宇造成产业混杂、小企业集聚,规模品牌企业招商较少,如天佑大厦和锦华时代,为商用与民用混合,入驻企业虽近100家,但主要为小微企业。这些因素制约着楼宇经济做大做强,整体品质亟需提升。
2、旧理念,杂产业,统筹考虑不周全
一是在整体规划理念上,街道未把楼宇经济作为一种独立经济发展模式予以重视,导致楼宇规划、招商和管理很难形成统一发展思路和有效衔接,楼宇二次招商成为问题;二是在政府服务理念上,日常服务体系建设不够,未形成“一幢楼宇一套班子、责任落实到人”的工作格局,对于楼宇的日常管理缺乏可靠的组织保障;三是在市场主体统筹观念上,缺乏统筹考虑,楼宇业主、物业等市场主体没有融入楼宇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
3、粗管理,低效率,常态机制不系统
一是从管理部门上看,楼宇经济发展管理主要集中在街道经济办、工商、税务部门,跨部门的综合管理机构尚未成立,协调管理不便;二是从企业政策来看,对于楼宇经济的奖励政策散落于各项产业和企业政策中,缺乏部门、街道、业主和物业公司利益联动机制和考核机制,造成物业公司后续精细化管理意识淡薄;三是从楼宇日常管理服务上看,还没有形成富有效率的日常管理模式,楼宇动态监测、常态调控、产业指南数据平台尚未真正建立。
三、街道推进楼宇经济发展的建议
1、优化综合环境,改造配套提品质
一是优化道路环境。街道要联合其他职能部门创造条件改建一批停车场、地下二次链接通道等基础设施,改善商务楼宇周边交通拥堵、通行难、停车难现状;联合城管部门对乱停乱放、占道堆物、摆摊设点等行为进行整治,保障道路安全、畅通;完善果皮箱、垃圾斗、公厕、候车亭、消防栓等配套设施,美化环境,便利出行。二是优化办公环境。对老旧楼宇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整改,消除隐患,为入驻企业营造安全环境;加强对楼宇的智能化和品质化改造力度,支持物业公司加强楼宇、通讯、办公、安保、消防等“5A智能化”建设,鼓励加快信息化配置和智能化配置,提高物业管理水平。三是优化生活环境。结合旧城区改造,促进生活性服务性项目的开发,着重培育和引进与商务楼宇需求相一致的文化、教育、餐饮、健身、医疗、娱乐等商业配套设施和生活配套服务机构,营造宜居、宜学、宜游、宜商、宜业的商圈环境。
2、整合楼宇资源,盘活宣传促招商
一是调查摸底,宣传推介。对于闲置楼宇,全面摸底调查,建立楼宇经济信息网络与数据库,为二次招商引资提供准确的数据;通过产业置换、整治改造、出售转让等进行“腾笼换鸟”,剔除一些不符合楼宇经济业态导向、效益不高的企业,提高楼宇的单位产出率;编印各类楼宇招商画册和宣传资料,依托区政府部门、街道、物业、中介等各种力量和渠道,强化舆论引导,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升楼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盘活楼宇,提升功能。对于现有楼宇,引导功能相近的企业在楼宇内聚集,以中信大厦、工商银行湖南省分行大楼为依托,发展金融保险等高端业态,打造金融服务区;以银华大厦、信息大厦、粮贸大厦为依托,发展软件科技、电子信息、研发设计等新兴业态,打造IT电子区;以锦华时代、天佑大厦为依托,发展电子商务、投资咨询、中介服务类业态,打造中介商务区。通过楼宇功能分区,做大做强精品楼宇,加速形成一批金融、信息、商务楼宇。三是联合招商,高端引进。对于在建高品质楼宇,探索建立与楼宇业主联合招商机制,并针对小产权、小分割情况,引导和鼓励开发商提高自持物业水平,开发大面积分割办公楼层;推进开发商加大对世界500强、税源型企业的招引力度,选择合理功能定位着力打造 “金融楼”、“信息楼”等,实行定向招商,促进产业聚集;创新楼宇经济招商方式,通过举办招商引资洽谈会、会展活动等,对重点楼宇进行专题宣传和推广,树立城区楼宇经济的整体形象。
3、健全管理机制,优质服务出成效
一是出台《街道楼宇经济服务制度》。成立推进楼宇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协同商务、发改、工商、税务等经济职能部门共同参与,通过部门联席会议、经贸沙龙活动及时了解企业诉求,在经济服务、民生保障、城市管理、综合治理等各项服务内容方面,建立发展楼宇经济的长效工作机制。二是加强楼宇日常服务体系建设。设立“楼宇服务联络站”,配备专门的联络员为楼宇中的企业上门服务;完善楼宇信息动态数据库,健全企业入驻与迁出、纳税注册、租金价格、闲置面积、劳动用工等基础信息,实现基础信息、招商信息在全区域的共享共建;加强市场秩序管理服务,系统开展强化税收征管、规范劳动用工制度、楼宇安全生产大检查等市场秩序整治活动,切实提升楼宇管理水平。三是加大优惠政策扶植力度。梳理政府出台的各类优惠政策,建立企业与街道之间的双向信息沟通机制,用足用好现有政策,为楼宇业主和入驻企业提供详细政策咨询服务;街道出台对楼宇业主和物业公司的奖励政策,形成利益捆绑机制,引导楼宇业主或物业公司注重楼宇整体发展规划,对发展楼宇经济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业主和个人给予奖励;出台商务楼宇考核体系,探索整合闲置资源盘活政策,根据楼宇单位产出、楼宇入住率、楼宇纳税率等指标,考核楼宇经济发展成绩,将楼宇经济发展成绩纳入全街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