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战略思考
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方向,已成为新一轮国家竞争的焦点和核心。去年7月,…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同志到我省视察指导时明确要求,湖南要在全国率先实现低碳经济省的目标。林业以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发展低碳经济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和使命。
一、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具有特殊地位
1.发展林业可形成巨大的碳汇效益。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维持大气中碳平衡的重要杠杆。森林是最重要的储碳库。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贮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贮量占46.4%,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碳贮量占35%。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是农田的1.9-5倍,每公顷湿地的有机碳贮量最多可达258吨。我省森林土壤贮碳量每公顷达14—23吨。相比现行的碳捕获、碳封存技术,森林、湿地的储碳功能成本低、更具可持续性。森林是最经济的吸碳器。研究表明,每公顷森林每年吸收20-40吨二氧化碳,释放15-20吨氧气。一座20万千瓦的煤炭发电厂、一架每天飞行4小时的波音飞机、一辆奥迪A4汽车,一年内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可分别被48万亩、1.5万亩和11亩人工林吸收。同时,森林吸碳固碳投资少、效益高、易推广,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强。据测算,每减排1吨碳,工业减排成本约100美元,核能、风能等技术减排成本约70-100美元,而采取造林、再造林减排成本仅为5-15美元。保护森林可有效减少碳排放。联合国相关评估报告指出,全球因毁林导致的碳排放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7-20%,是继能源、工业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源。减少毁林可有效保护森林碳贮存。
2.发展林业可提高绿色经济比重。林业是典型的低碳产业、生态产业。林业三次产业中,除造纸业外,其它绝大部分属于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产业。一产业如林木培育业、经济林种植业、种苗花卉业等,均属生态产业。二产业如林纸、林板、家具制造等,既可减少资源消耗和碳排放,又可继续储存森林碳汇。一座木结构房屋的平均碳贮量达150吨,比砖结构减排10吨二氧化碳当量。三产业如森林旅游业等属典型的绿色产业,也是最具潜力的林业产业之一。去年,我省森林旅游产业实现总产值115.6亿元。
3.发展林业可提供新型绿色能源。林业生物质能源是仅次于煤、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战略性能源。我国每年的林木生物质能源当量约为2亿吨标准煤,相当于目前全国化石能源消耗量的1/10。相比化石能源,林业生物质能源具有可再生、可降解、排碳量小、清洁安全等优点,单位能量所产生的碳排放只有化石能源的1/8左右,可减少30%的二氧化硫和硫化物排放,且不会污染地面和水体,不会导致酸雨现象。林业生物质占陆地生物质总量的70%以上,世界各国都将其作为能源替代战略的重要选择。专家预测,到2050年,全球生物质能源将占总能耗的40%以上。
4.发展林业可增强资源保障能力。森林是巨大的可再生资源库,在缓解资源供求矛盾中具有独特的重要作用。一是原材料保障功能。木材、钢材、水泥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重要原材料。我国是木材消耗和进口大国,每年进口木材1亿立方米以上,我省木材供需年缺口达500万立方米,加快工业原料林建设非常迫切。而且,木材绿色、环保、可降解,用木材代替钢材和水泥,可大幅降低建筑能耗,减少碳排放,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推进低碳发展的重要行动计划。二是粮油保障功能。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60%依靠进口。按照规划,我国将种植和改造9000万亩高产油茶林,年产茶油可达450万吨,不仅可减少50%左右的食用植物油进口量,还可腾出1亿亩种植油菜的耕地来种植粮食。可以说,造林就是造粮、造油。三是水资源保障功能。森林生态系统是看不见的绿色水库,每公顷森林可涵蓄降水约1000立方米。我省森林土壤中涵蓄的水量,相当于105个库容1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
二、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具有特殊背景
1.林业发展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从国际看,强化森林碳汇功能已成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广泛共识。《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哥本哈根协议》等国际协议中,都明确把增加森林碳汇、减少毁林和森林退化、以林业碳汇抵减工业能源碳排放等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先后制定了提升森林碳汇能力的相关行动计划和政策措施。可以说,以林业发展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是大势所趋,符合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立场。从国内看,……林业工作会议确立了新时期林业的“四大地位”,赋予了“四大使命”,把林业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去年9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向世界公开承诺,2020年中国森林面积要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这些充分表明了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也将有力推动整个林业尤其是碳汇林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从我省看,省委、省政府把生态环境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必须守住的“四条底线”之一,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硬指标,宏观导向十分清晰,政策措施力度空前。如周强书记亲自担任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亲自部署全省油茶产业发展,缘由之一就是油茶不仅有丰厚的经济效益,同时因为油茶树四季常青、更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另外,随着“两型社会”建设的加快推进,林业面临许多制度优势和政策机遇,发展前景更加宽广。
2.突出森林碳汇间接减排符合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途径是两条:一是工业直接减排,二是森林碳汇间接减排。相比工业直接减排,森林碳汇间接减排投资少、代价低、见效快、综合效益好,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当期影响也是最低的。据专家测算,煤炭用量比重每降低1个百分点,可减少0.74%的碳排放,但同时会影响GDP下降0.64%,居民福利降低0.6%,就业岗位减少740多万个。目前,尽管我省迈入了历史性的高速增长时期,但总体上还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是主要矛盾。目前,我省产业结构中重化工业和资源型产业比重偏高,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70%左右。也就是说,我们面临着加快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双重矛盾,工业直接减排面临着“减存量”与“控增量”的双重压力。据初步测算,“十一五”前四年,我省工业直接减排累计达8000多万吨碳当量,而同期森林生态系统吸收二氧化碳达2.56亿吨。这充分表明,在坚持直接减排与间接减排并举的同时,要更加突出发挥森林间接减排的独特作用。
3.湖南发展低碳经济的最大优势和潜力在林业。主要体现在:一是森林湿地资源优势明显。全省共有林业用地1.94亿亩,湿地0.84亿亩,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61.1%和26.5%。现有有林地1.48亿亩,森林覆盖率达56.43%,森林蓄积量达3.83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远超全国20%、全世界34%的平均水平。二是森林碳汇增长潜力大。目前,我省由于是重点采伐区,林分亩均蓄积量只有3.03立方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7.4立方米。如果通过加强森林经营管理,把单位蓄积量提高到6立方米左右,则全省森林储碳总量可由目前的7.4亿吨提高到15亿吨以上。三是林业产业发展潜力大。去年我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921.5亿元,居全国第6位。我省林业资源十分丰富,在国家林业发展“东扩、西治、北休、南用”的战略布局中处于“南用”重点区域,在用材林、经济林培育、林产加工业、森林旅游等方面具有政策和区域优势,林业完全可以打造成为千亿以上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四是资源能源保障潜力大。我省种子含油量在30%以上的工业木本油料树种达30多种,其中光皮树、油桐等已有一定规模,全省林业生物质能源潜在规模可达5300万吨标准煤。并且,湖南林业已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湖南省生物柴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质能源的科研和应用走在了全国前列。
三、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具有特殊途径
1、政策扶持途径---依托国家对湖南林业的大力扶持推动生态湖南建设
近年来,国家林业局对湖南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成为加快湖南林业发展、增加森林碳汇的坚强保障。一是工程造林补助。主要有退耕还林工程、长(珠)江防护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血防林工程等。如退耕还林工程实施7年来,锁定……资金272亿,已到位148亿,共营造林1965.5万亩。依托国家的政策资金支持,并通过带动地方和社会投资造林,我省年均新造林面积可达300万亩以上。二是公益林补偿。目前我省5647万亩国家级公益林、1155万亩省级公益林已全部纳入财政补偿范围。从2010年开始,……财政将把我省国家级公益林的补偿标准由5元/亩提高到10元/亩,年补偿金额将达5.65亿元。三是融资保险支持。依托国家林权抵押贷款及贷款贴息扶持,年均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林业20亿元以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林业经营资金缺乏的问题。同时,国家把湖南作为实施政策性森林保险的4个试点省之一,对于森林保险,……财政补贴保费30%,省财政补贴25%,市、县两级财政补贴不少于10%,基本上解决了群众经营林业的后顾之忧。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必将带来湖南林业的大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7%以上,森林生态系统年吸碳量达7000万吨;到2020年,森林面积在2010年基础上净增长2000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8%以上,森林生态系统年吸碳量达7500万吨以上。
2、科技带动途径---依托湖南林业的科研和人才优势实施森林经营和湿地恢复保护
目前,湖南已基本建成了完善的林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为加强森林经营和湿地恢复保护、巩固发展林业碳汇成果提供了良好基础。一是建立健全森林经营措施。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实施测土配方、良种壮苗、抚育管护、低产低效林改造等森林经营措施,不断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碳汇能力。目前,我们已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测土配方网络服务平台,林农只要点击这个网站,就能迅速查到自家的山头地块最适宜种什么树、怎么种。同时,着眼长远推进无节良才、优才更替措施,提高湖南木材质量。从2010年起,每年实施中幼林抚育500万亩以上,改造低产效林300万亩以上,培育无节良材10万亩,实施优材更替10万亩。二是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进一步提高森林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水平,把森林火灾受害率和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分别控制在1‰和4‰目标以下。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减少毁林导致的碳排放。三是大力推进湿地恢复保护。最近,…周强向林业部门提出“打造环洞庭湖生态圈”的要求。省林业厅立即行动,开始拿方案,并迅速启动了洞庭湖湿地保护试点示范项目,开始推进“后三峡时代”通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适应性研究。实施环洞庭湖地区的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加快洞庭湖等湿地保护恢复,持续保护湿地碳储存。力争到2015年,森林单位蓄积量提高到3.15立方米/亩,全省森林蓄积量达到5亿立方米;2020年提高到3.75立方米/亩以上,森林蓄积量达6亿立方米以上,森林生态系统储碳总量达到11.6亿吨。我国的目标是到2020年增加13亿立方米,如果我省达到6亿立方米,则森林蓄积量在现有基础上可净增2亿立方米,这样就可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履行国际责任作出更大贡献。
3、国际援助途径---依托国际政府组织对林业的援助实施战略性生态工程
由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通过努力,我们争取到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一是中德合作造林。近年来,德国共无偿援助湖南1.55亿元,先后实施了洞庭湖生态造林项目、湘西生态脆弱地区扶贫和生态恢复项目、中国南方森林可持续经营政策与模式项目等三大项目,配置车辆104台,并在洞庭湖建立我省首个“碳通量监测站”。下一步,我们准备在抓好上述项目的同时,申请德国复兴开发银行货款2.93亿元人民币,实施湖南森林可持续经营项目,继续发挥德援项目在我省林业发展战略中的引领作用。二是世界银行贷款。10多年来,我省申请世界银行低息贷款近5亿元,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森林资源发展与保护项目、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林业持续发展项目等四大项目,配置车辆86台,目前已豁免债务2亿多元。下一步,我们拟向世界银行继续申请优惠贷款5.4亿元,用于我省生态恢复和发展项目,大力推进林业灾后恢复重建和森林经营等战略性生态工程。三是全球环境基金项目。前几年全球环境基金(GEF) 无偿援助1200万元,引进国际先进湿地保护理念和技术,在我省实施了“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项目”,有力提升了我省湿地保护管理水平。目前我们正在争取第二期项目,全球环境基金委员会拟继续无偿援助2000万元。同时,我们还争取欧盟无偿援助5000多万元,以及路虎、尼桑等高档越野车14台。
4、市场推动途径---依托巨大的国际需求率先开展林业碳汇交易
当前,发达国家为降低减排成本,纷纷通过清洁发展机制,购买发展中国家的碳汇项目以冲抵自身减排义务。这一《京都议定书》确定的减排履约机制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巨大的国际碳汇需求。据测算,到2020年,我省森林碳汇交易潜在价值高达340亿美元,可为推进湖南低碳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一是加强林业碳汇基础工作。省林业厅已经率先设立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参与研究制定林业碳汇的相关政策,进行林业碳汇项目的试验示范。二是建立湖南林业碳汇交易中心。碳汇交易中心是实现森林碳汇市场化和交易的桥梁和平台。我们正在着手引进储备林业碳汇交易专业人才,积极争取国家在湖南设立中部地区碳汇交易中心,抢占未来碳汇交易的制高点。三是积极促进林业碳汇国际交易。抓紧林业碳汇相关项目开发和储备,充分利用碳汇交易平台,积极促进林业碳汇国际交易,把我省森林碳汇潜在价值尽快转变为现实效益。
5、产业支撑途径---依托市场主体不断增长的林业投资热情打造林业产业强省
当前,全社会对林业的需求不断增长,林业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林业经营效益明显改善,各类资本加速向林业聚集。依托市场主体的投资热情,充分挖掘优势产业的潜力,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2020年达到3000亿元。一是发展碳汇效益显著的一产业。重点发发展木竹培育业、经济林种植业、种苗花卉业等,年提供活立木2000万立方米以上。特别是重点发展油茶产业,到2020年建设高产油茶林2200万亩,着力维护国家粮油安全。二是发展碳储存和碳替代效益显著的二产业。重点发展林纸、林板、家具、木竹制品、林食、林药等优势产业,扶持壮大一批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同时发挥木材在建筑、家具、包装、铁路等领域对高碳材料的替代作用,加大木制家具等耐用木质林产品替代能源密集型材料的力度。创新木材利用方式,延长木材使用寿命,保护木质林产品中的碳储量。特别是着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到2015年建设能源林400万亩,实现生物柴油年生产能力30万吨。三是发展低碳特色鲜明的森林旅游业。依托全省97个森林公园、9个湿地公园、115个自然保护区和186个国有林场,推出生态疗养等新型森林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森林、湿地旅游业,实现森林旅游从单一观光型向综合消费型发展,到2015年接待游客4000万人次,实现旅游产值2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