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局政府信息公
开工作自查报告
2015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在市信息公开中心的精心指导下,按照信息公开工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坚持把公开透明作为行政工作的基本制度,以保障人民群众知情、参与和监督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浙江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推进市场监管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加强信息发布、解读和回应工作,强化制度机制和平台建设,不断增强政府信息公开实效。全年公开发布公文68份,通过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主动公布机构职能调整信息5 条,公开政策法规性文件25条,发布公告公示25条、市场监管工作动态31条。
一、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情况
(一)推进行政审批信息公开。今年以来,随着登记制度改革,我局坚持便于群众办事,便于群众知情,利于群众监督为原则,对涉及到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梳理,把涉及我局相关项目重新进行编制,并及时在网上公布。截至目前,我局的权力清单通过审查并在浙江政务网上公布,权力清单共有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7个方面,共涉及510项具体内容。
(二)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我局在市政府信息公开八方面重点领域、阳光工程网等定期发布食品药品安全动态、食品药品安全提示、督查抽查信息等20余条。
(三)推进企业信用信息公开。通过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统一向社会公布企业自主公示信息及政府部门的行政许可和执法处罚信息,截至目前,我市2013年度企业年报率达到92.58%,个体户年报率达到95.16%;2014年度企业年报率达到92%,个体年报率达到 95.22%,农专社年报率达到63.83%。通过浙江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公示企业经营异常信息533条、行政处罚信息187条。
二、着力提高政府信息工作实效
(一)探索途径,全面覆盖。积极探索信息公开途径,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信息公开栏、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服务大厅自助服务电脑,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上发布宣传信息,制作形象宣传片、宣传册、宣传海报等方式,构筑了形式新颖、多层次、多角度、广覆盖的政府信息公开体系。
(二)创新载体,多元共建。努力创新政府信息公开载体,实现公开平台多元化。今年该局举办了“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食品安全宣传周”、“无传销乡镇宣传周”等重大政务活动,用贴近民生的角度全方位反映市场监管工作。
(三)借力部门,提升效能。为有效拓展信息公开的途径,打破信息孤岛,实现食品安全失信主体名单信息与有关部门信用信息的公开互动,增强失信惩戒的有效性、准确性,联合市人民银行建立食品安全不良信息“一库(数据库)、一档案(农户档案)、一机制(惩戒机制)”惩戒机制,从6月份开始上报食品安全不良信息17条,并在全市各商业银行挂网公示,有效发挥信息公开的监督作用。
三、夯实平台基础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自市市场监管局机构成立以来,我局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确定了分管领导,成立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明确专职信息员与网络评论员,负责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和局官方网站的总体维护,处室联络员负责网站上各自业务板块的信息发布及咨询答复,网监办负责全局网络维护和信息安全,努力提升全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常态化水平,争取重要信息不滞后、热点信息不留白。
(二)完善机制建设。借业务整合新建的契机,相互借鉴原有两个平台的先进制度和做法,出台《市市场监管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完善业务规范体制,形成“培训教育、实绩检测、考评督促”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理念。
(三)加大日常督查力度。实行抽查及通报制度,强化网络在线检查,定期对全市系统政府信息公开的信息逐条进行检查,指出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信息发布的准确、及时、规范、完整。
四、当前存在问题
一是公开意识需要进一步强化。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还远远不能满足公众的需求,信息公开内容的完整性、及时性还存在一定差距。
二是公开形式的便民性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适合农村群众查阅环境信息的公开形式还不够丰富。
五、下步改进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全面、质量优先、层级审批、及时公布”的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机制,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及时、准确、全面的获得政府公开信息。
2、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在积极参加市组织的业务培训的同时,根据工作实际,邀请业务熟手、能手对我局信息报送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业务工作能力和水平。
3、创新工作理念,丰富信息公开内容。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与市场监管日常工作和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便于群众参与、易于群众接受为原则,在信息公开网页上设置互动栏目,增强互动性,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认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