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州冶金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6)
冶金产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涉及建筑、交通、电力、电子、家电、通讯及国防建设等多个领域,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为了保持我州冶金产业平稳运行,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按照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发展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延边州委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发展八个百亿级产业,壮大延边经济总量,根据《延边州“十二五”(2011-2015)发展规划刚要》,特制定《延边州冶金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6)》。
一、冶金产业发展概况
(一)资源概况
我州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其丰富的资源是保障我州冶金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域内:目前全州已探明铁矿点11处,提交资源储量近3亿吨,远景储量在25亿吨以上;钼资源主要分布在安图、敦化、汪清、和龙四个县市,已探明金属储量在40万吨以上,远景储量100万吨以上;其他金属储量金166吨、铜32万吨、钨7.8万吨等。域外:朝鲜、俄罗斯有色金属资源也非常丰富,俄罗斯远东及外贝加尔地区可利用的有色资源储藏量钨40万吨、铜80万吨、钛1030万吨、铅锌430万吨,距离我州和龙南坪对岸的朝鲜茂山铁矿是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储藏量在50亿吨以上。
(二)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开发利用情况。目前,我州冶金产业形成了以新华龙集团、吉林天池矿业、珲春紫金为龙头的产业基础。已建项目有天池矿业120万吨球团厂及年产铁精粉60万吨的官地选厂、30万吨/年规模兴鞍异型钢和采选规模5000吨/日(一期)的华翔矿业等。即将投入生产的项目有年产铁精粉120万吨的通钢塔东铁矿、年产铁精粉50万吨的和龙利源铁矿、日处理矿石5000吨(一期)的安图新华龙钼矿和日处理矿石1000吨的吉恩镍业和龙镍矿等。2011年,生产铁精粉180万吨、球团115万吨、金铜精矿7万吨、钼精粉650吨、产金4吨、产铜1万吨等。
2.存在的问题
一是新进入者门槛壁垒比较高。国家明确了行业准入条件,新建或者改建的冶炼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节能、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要求。
二是国家对钼、钨、锑、稀土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实行限制性的产业政策,制约州内新发现资源的开发。
三是征占用林(土)地及审批难,很难为冶金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是制约冶金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发展优势。
1.市场需求。当前,世界有色金属产业分布格局正在发
生深刻变化,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对有色金属需求持续增长,成为推动世界有色金属需求增长的主要力量。汽车是我省的支柱产业,仅一汽规划发展400万辆,汽车用钢,特别是超高强度汽车钢板将产生巨大需求。吉林省东部和黑龙江省东部均无大型钢铁和有色冶炼企业,围绕这一区域和朝鲜、俄罗斯钢材及有色金属材料市场空间也很大。
2.区位优势。随着国家对延边和龙进口(主要是铁矿石)加工基地、安图钼深加工特色园区及珲春开发区“升级”的批复及“前沿”珲春开放开发的“升温”,拥有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的尚方宝剑,延边及周边地区和国家资源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延边的冶金产业发展政策倾斜和外部资源保障。
二、规划内容
(一)指导思想
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冶金产业为目标,加快推进冶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集中度,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我州冶金产业振兴和可持续发展,为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1.控制总量原则。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突出重点,严格控制产能扩张,加速淘汰落后设备和产能,支持重点企业加快发展,促进产业升级。
2.产业结构优化原则。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开发生产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
3.技术进步原则。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实现装备大型化、高效化、现代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4.节能减排原则。鼓励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支持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降低能耗,加大余能利用、废水处理和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减少“三废”排放,实现清洁化生产。
5.开发保护并重原则。矿业开发中,坚持环境保护优先、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主张“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建设和发展绿色矿山。
(三)目标和任务。
1.目标
①加大对地质勘查投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将有限的资源向优势企业倾斜。②加快推进和龙钢铁、安图钼深加工、珲春金铜和钨深加工及敦化塔东铁矿综合利用等建设项目。
2.任务
①金铜冶炼项目:一期建设投资5亿元,规模为年处理精矿粉19.8万吨,建设期15个月。2012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14年正式投入生产,建成后年产金5吨、铜2.4万吨。并着手引进铜深加工企业,力争2015年建成投产,计划投入10亿元,建设以生产线缆和铜管为主的深加工基地。
②钨矿开发项目:项目主要依托该地区钨资源,一期计划投资4.5亿元,在珲春杨金沟建设4000吨/日规模的采选厂,并在珲春合作区建设冶炼深加工基地。2012年完成前期工作,2013年开工建设。
③钼采选及深加工项目:到2016年形成采矿-选矿-冶炼-深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结构。形成年产钼精粉1.5万吨、钼酸铵5000吨、钼铁5000吨、高纯度三氧化钼3000吨的产能。采选项目主要是两个扩建项目和两个新建项目。加快安图华翔矿业和延边新华龙矿业的日处理矿石10000吨的两个扩建项目的达产达效;敦化大石河钼矿和和龙新华龙矿业石马洞钼矿日处理矿石10000吨新建项目的建设投产。
④钢铁项目:引进沙钢集团和韩国浦项制铁,利用浦项制铁的非高炉炼铁技术和超高强度薄板生产技术,建设400万吨特钢项目(一期200万吨)。项目生产线投资40亿美元(人民币260亿元),外加矿山开发等总投入达300亿元。2012年完成项目前期工作,2013年开工建设,2015年正式投入生产,2016年实现产能200万吨。
⑤铁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推进塔东铁矿矿石中的铁、硫、磷、钒、钴及各种稀土元素的综合开发利用。到2016年,建设120万吨球团厂一座,谋划钴、钒的综合回收及利用硫、磷精矿各建设一座24万吨硫酸厂和20万吨硫肥厂,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
到2016年冶金产业实现产值350亿元,利润60亿元,税金60亿元。
三、推进措施
(一)加强地质勘查,夯实矿业发展基础
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地勘单位的积极性,加大地质勘查的投资力度;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地质找矿工作,加快金属资源整装勘查步伐,提高矿产资源储量和冶炼厂资源保障能力。
(二)积极采取“抓大限小”的宏观调控措施,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把储量可观、前景广阔的矿产资源向州内现有的重点冶金矿山企业集中,实现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推行龙头企业规模扩张,推进矿产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努力实现原矿不出州、统一供应。
(三)促进产业集聚,形成集聚效应,提高产业和企业市场竞争力
在巩固现有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走集约经营的道路,提高产业集中度,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规模经济效益范围经济效益,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不断开拓国内、国际应用市场。
(四)引进与自主创新并重,全面提高综合回收水平
积极引进国内外一流的生产工艺与先进技术,提高新建
项目的装备水平,增强企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企业竞争能力;着力做好冶金产业的高附加值产品的综合研发,搞好高技术应用产品的开发,强化从矿产资源采、选及加工、伴生资源回收、废物综合利用、二次资源回收等4个方面生产链条的延伸。
(五)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战略方针
一要大力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利用已经形成的较强的技术、资金、设备和人力资源优势,到境外投资办矿,充分利用域外资源为我州矿业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二要发挥资源和市场区位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或国外先进企业和成熟技术,以引领和促进我州冶金产业项目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