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畜牧食品局2012年上半年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报告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2012年“中国幸福家园”精品村建设工作方案以及《关于2010年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实施意见》(x委发〔2010〕4号),按照xx县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产业规划,结合xx畜牧业实际,加快推进作为主导产业的生猪产业及特色产业发展,争取资金,因地制宜,在多个镇村开展了标准化、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建设,在促进全县新农村和“中国幸福家园”精品村建设工作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就此项工作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项目整合和投资情况:已整合到新农村建设项目2个,2012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2012年度专合社建设项目以及县政府现代畜牧奖励基金,投入财政性项目资金450万元,带动农户或业主自筹资金投资达到2250万元,以双堰村为代表的11个养殖场(小区)项目即将完工,县级现代畜牧奖励基金项目将进行上半年验收。即将整合项目2个(生猪调出大县和良种补贴项目)。
(二)项目建设和成效:由于今年畜禽市场价格大幅下降,农户投资积极性不高,我局组织召开调研,通过召开市场分析会,帮助农户调整生产结构,利用政策激励及项目带动农户发展,坚持以养殖小区为抓手,着力打造新农村建设五大现代畜牧产业园区。一是以双佳现代农业…区的10万头优质猪现代畜牧循环产业园区。进一步规范管理已建成的以双佳现代农业…区的长玉村、高玉、前龙等村的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小区,建立以“公司+基地+专合社+农户”的养殖管理模式,使参与小区建设的农户达350户以上,户均出栏200头以上,力争实现养猪纯收入1000万元,户平纯收入2万元以上。二是金山镇5万头生猪产业园区。已完成投资2500万元建设高标准化的现代化猪舍5000平方米,并连接安家村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形成金山镇安家村生猪产业集中发展区,年出栏生猪达5万头,年实现农民增收500万元。三百万林下优质土鸡养殖养殖产业园已具规模,以鄢家镇高垭村、金山镇新塘村、蟠龙镇太山村…,已建立优质林下土鸡养殖园区,带动农户达到500余户,由新塘养殖专合社、垚垚家禽养殖专合社带动,农户按照“112233”模式(即1户农户,1个劳动力,占用2亩林下地,饲养2000只土鸡,投资3万元,年实现纯收入3万元)发展林下土鸡养殖。四是特色养殖产业示范园建设。以新盛金铃村…,打造50万只规模的野鸡养殖、野鸡标本产业园,年产优质野鸡蛋5000万枚,年可助农增收达到2000万元。五是百万优质獭兔循环产业园区。投资1500万元的金富公司獭兔繁育基地也已建成投产,年可提供优质种兔3万只以上。已建成金富公司标准化獭兔标准化养殖小区,按照“大园区、小业主”的养殖管理模式,入驻农户40户,公司按照“五心聚农”模式,确保了农户的利益。目前,全县适度规模养殖场(小区)发展十分迅速,共新增适度规模养殖场372户,养殖小区4个,全县各类适度规模养殖场达到3146户,规模养殖出栏比重达到55%,标准化养殖率达到78%,良种化率达到80%以上,农民增收效益明显。
二、帮扶服务及调研指导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县畜牧食品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各站站长为成员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并将新农村建设目标进行层层分解,目标到人,考核到人。建立网格化管理、工作效能督查、绩效工资考核机制,定期和不定期进行督查,对任务完成不力或进度缓慢的,由工作效能管理办公室提出整改意见和处罚建议,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明确重点,找准突破。将适度规模标准化循环养殖作为突破和重点,以“六化”( 畜禽良种化、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安全化)加快推进全县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优化畜牧业投资环境,引导各方力量参与畜牧投资工作,重点建设农户直接参与、适度规模、相对集中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建立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科学防治养殖面源污染,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经济。
(三)加大投入,强化引导。一是继续发挥现代畜牧奖励基金的激励作用;二是整合项目资金,打造一批标准化规模生猪养殖场(小区);三是继续加强政策性保险,有效降低养殖风险;四是积极探索和推广投入新机制,继续推广正大“代养”、“租赁”,温氏“四统一、一保证”、“专合社+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农户”等订单养殖投入模式,探索试点正大“550”模式、“大园区、小业主”模式、“联建共管”等投入新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增添发展动力。
(四)依靠科技,提升品质。一是深入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实现养殖从业人员技能化。已举办县级养殖技术培训5期,村级培训5期,现场会6期,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科技下乡等形式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工作。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利用奖励基金对农户进行补助,加强对国内外优良品种的引进,大力引进PIC、皮杜、斯格、青脚麻鸡等新品种。三是加快推进生猪品种改良中心建设,尽快完善生猪人工授精中心相关配套设施,进一步健全生猪品改体系。
(五)培育龙头,争创品牌。一是努力培植和引进集养殖、畜产品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继去年成功引进温氏集团、正大集团后,今年,我局通过努力,已和华西希望集团四川特驱投资有限公司达成投资协议,该公司计划一期投资7000万元,建年产50万吨饲料生产企业,年实现产值达到6-8亿元,同时推行“公司+农户”订单模式,拓展食品精深加工。通过龙头企业引进战略,将进一步延伸畜牧业产业链条,努力开拓省内外市场,提升养殖业附加值,最大程度的提升养殖效益;二是依托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开展无公害畜产品、绿色或有机畜产品创建工作。今年力争新增无公害畜产品2个,有机畜产品1个,完成“xx土鸡”、“xx野鸡”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创建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龙头企业总体规模较小,示范带动作用不强。目前,全县无一家地方培育的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本地龙头企业大多数生产规模小,示范带动作用溺,生产经营范围有限,多数仅限于养殖生产环节,目前还无一家集种源繁育、商品畜禽养殖、技术研发、饲料加工、畜产品加工经营为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现代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后劲不足。
(二)投入不足。尽管近年省、市、县加大了对现代畜牧业的投入力度,有力的推进了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但总体上讲,还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特别是生猪作为我县新农村建设“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在每年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中更是投入偏小,难以激励更多的龙头企业、投资客商和养殖户的投资热情,不利于畜牧业产业化的深入推进。
(三)专合社组织能力有限,带动力不强。尽管各类畜牧类专业合作社成立较多,但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大部分专合社属“挂牌”专合社,自身能力建设滞后,没有真正发挥专合社的技术指导、市场信息服务等作用,从事“专合社+基地+农户+市场”产业化生产、经营的更少。
(四)设施农用地矛盾日益加大。在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和xx县有的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下,现代畜牧业产业布局和规模化发展受土地资源的约束越来越大,县内除禁养区、限养区以外的土地,绝大部分已划为基本农田,适合发展规模化、产业化养殖项目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且设施农用地审批程序过多,收费标准过高,农户难以承受。
(五)环境压力增大。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工作和减排任务与养殖业产业化发展矛盾较大,部分地方存在重污染整治,轻发展的情况,一些部门或领导对养殖污染存在认识误区,把养殖与污染等同,不太关注现代畜牧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
(六)市场和疫病影响造成养殖业风险增大。市场对养殖业产业化经营造成重要的影响正在增大,养殖业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导致养殖环节风险高、效益低且不稳定,流通环节稳定且利润过高,养殖面临市场、疫病双重风险逐步增大,部分地方的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造成的全局性影响增加,效益的不确定性导致养殖户投资积极性不高。
四、下步打算
继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主导产业的投入,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围绕争创全省畜牧经济强县这一目标,以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同时,加强精品村建设技术指导力度,进一步提升全县养殖生产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