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学习讨论会发言
新常态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其核心要义就是改革,就是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去攻坚克难、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险滩。通过学习与思考,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我对如何在新常态下,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与创新能力,有了一点粗浅的思考。我感到,适应新常态的前提是必须要“在状态”。“在状态”一词,原本多用于文艺演出和体育竞赛中,引申开来,就是要专注、要忘我,要全身心地投入,要竭尽全力激发出自己的最大潜能,创造出最佳的业绩效果。因此,状态决定成败,说得再多,喊得再响,如果不是真正“在状态”的话,那目标就失去了实际意义。如何使自己能够真正“在状态”,我认为必须从三个方面不断鞭策自己。
一、强化“三种意识”, 时刻“在状态”
1.强化政治意识。作为一名工会干部必须把提高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作为自己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努力掌握…理论知识,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定思想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2.强化危机意识。增强“能力恐慌”的危机感,加强自身修为,注重能力提升,不断提高驾驭全局能力、宏观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依法执行能力。
3.强化学习意识。面对当前的挑战和压力,一定要走出“工作忙、事务多、没空学”的客观阻力。把学习当作一种境界、一种觉悟,不但要刻苦学习书本理论知识,更要在实践中摸索。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把增进对职工群众的感情、密切与职工群众的联系始终贯穿于自己的工作之中,沉下身去、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向实践学习、向职工群众学习,从基层党员中汲取更多的营养。
二、发扬“三种精神”,提前“进状态”
1.发扬“争朝夕”精神。“争朝夕”的背后,是“坐不住”的危机感、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追赶先进唯恐落后的使命感。面对站位全局,服务中心,带好队伍,当好表率的党建工作目标以及工作职责,等通知、待命令不行,按部就班不行,慢追慢赶不行。不能慢,更不能站。要追赶先进,争创先进,唯一的选择是始终“想在前面”、“走在前面”。
2.发扬“争一流”精神。要激励自己始终保持蓬勃朝气、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保持奋发有为、锲而不舍、克难制胜的劲头,保持不用挥鞭、自我加压的进取意识,不为以往的成绩而沾沾自喜,要以“过得硬”的标准对待每项工作。自觉提高目标要求,自觉创新工作方法,实现自我超越和刷新、突破。
3.发扬“争主动”精神。凡事提前谋划,未雨绸缪。事前要备课充分,提前关注一切与自己的工作相关的各类信息,包括政策制度以及相关事件,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超前谋划、提前准备。事中要对各方因素进行整合,力求达到效果最优化。要密切关注进展情况,完善过程控制,还要及时跟踪了解,即便出现非主观力量可控制的状况,也应该及时应对掌握主动。
三、做到“三个更加”,保持“好状态”
1.更加“接地气”。要避免出现把“接地气”当成“潮流”追逐的怪象,真心诚意、实实在在地贴近群众,深入群众。必须 “放下架子”,说老百姓的话,办老百姓的事,与群众打成一片,体察群众的疾苦,进一步增进与基层党员群众的感情,拉近与职工的距离,密切与群众的联系,了解职工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最困难的事情帮起,最期望的事情做起。
2.更加“讲认真”。认真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对于党员干部来说,认真是政治本色,也是应有的品质。党员干部必须做到说话认真,做事认真,做人认真,办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地把工作做好。必须敢于较真,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决不在问题面前久拖不决,要坚持原则,敢于发现问题、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发扬“钉钉子”精神,抓点又抓面,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积小胜为大胜,做到敬终如始、善始善终。
3.更加“敢担当”。事不避难、勇于担当,源于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源于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源于践行宗旨、造福人民的情怀。对于机关党员干部来说,迫切需要敢于担当的精神和勇气。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是非面前,旗帜鲜明、原则至上;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动真碰硬。“桥的价值在于承载,人的价值在于担当”。新常态下的党员干部只有更加“敢担当”,并且把担当精神内化于心,以履职尽责的强烈愿望、干事创业的崇高追求、舍身忘我的工作热情,外化为更加“敢担当”的具体行动。遇到矛盾不回避、碰到困难不退缩、面对责任敢担当,才能充分体现出产党人的高贵品格和素质,才能真正赢得基层党员和职工群众的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