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林业局2015年述职报告
2015年以来,XX林业在维护全县林业生态安全、森林资源保护、林业产业发展等方面积极应对,林业基础建设不断夯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突破,在发展中为广大林农谋实效,顺利地完成上级布置的各项任务和指标,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呈现全方位、多层次良好的生态发展态势。我县自21世纪初,国家实行生态公益林补偿以来,我县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246万亩,生态林中的一、二类面积达到233.7万亩,为广东省面积最大的县份之一,居全国第三,每年从上级获取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款项已累计超亿元,惠及43万农民,今年更是达到4500多万元。到2015年上半年据统计,全县森林覆盖率为76.5%,超过规划任务目标的72.73%,活立木总蓄积量1066.9万立方米,超过规划目标值1048.1万立方米。现将2015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设生态林业,构筑我县国土生态安全体系
发挥我县自然资源与生态优势,重点发展林业,形成绿色屏障,成为全省生态建设示范区是我县生态发展规划赋予林业部门的光荣使命,更是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努力抓好……造林补贴试点资金的发放。在……造林及森林抚育政策的激励下,我县结合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掀起了造林热潮。经我局对全县范围内的十三个乡镇林农造林情况的仔细核查,给予符合上级有关规定的林农发放……造林补贴试点资金共321万元,指导林农造林2万亩。
(二)全面配合做好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工作。到今年5月份为止,投入资金约140万元完成了黎埠镇、七拱镇、岭背镇等7个森林公园建设;全县28条自然村的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工作,建成供村民休憩的绿化小公园绿化面积10000平方米,入村道路绿化带15公里,村内道路及公共绿地绿化面积10000平方米。
(三)科学统筹,切实推进林业各项生态重点工程。林业四大重点生态工程是推进我县的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的主抓手和主战场,我县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着力增强我县的森林碳汇能力,打造森林生态景观,优化城市森林生态,实现我县生态建设大发展、大提升。
1、森林碳汇工程。上半年全面完成森林碳汇人工造林2.53万亩,森林碳汇、封山育林2万亩,目前造林成活率95%,保存率95%,造林面积合格率100%,任务完成率100%。
2、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上半年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人工造林工程共15750亩:阳城镇高村片5252亩、暗浪陂片3118亩、范村湟池片7380亩的造林,采取局领导挂点(片)、相关技术人员到点全程跟踪督促检查的方式,全力推进和落实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3、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今年植树节期间在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下,到县城文化体育中心公园开展义务植树行动;还偕同县团委组织了青年、团员500多人在属地种植树苗,带动广大群众参与植树造林,以实际行动推进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掀起了我县今年的全民义务植树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参加义务植树达22万人次,种植各种苗木80多万株。
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巩固造林绿化成果
(一)林木采伐管理方面。2015年上级下达我县的木材采伐指标总蓄积量是197931立方米,其中其它商品林22807立方米,工业原料林148813立方米, 截止6月2日全县共发出林木采伐许可证16份,采伐面积32.06公顷,采伐林木蓄积量为2294立方米(其中桉树1874立方米),林木材积1576立方米(其中桉树1311立方米)。
(二)办理木材运输方面。2015年上半年,全县共办理木材运输数量14764立方米,其中杉原木2046立方米,松原木1668立方米,杂原木282立方米,桉树原木10080立方米,桉板661立方米,剩余物2930吨,转办11659立方米。
(三)审核审批征占用林地方面。2015年上半年,我们审核符合条件的征占用林地项目2宗,所审批办理属于临时用地的手续项目有10宗,面积共18140平方米,属于长期用地手续审请项目有6宗,面积126100平方米,共收缴森林植被恢复费81240元。
(四)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充分发挥森林公安执法主力军作用,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行为。今年上半年我县森林公安机关在全县先后开展了《全国“两会”维稳专项行动》、“利剑行动”等专项行动,依法立案查处各类涉林行政、刑事案件共60宗,其中刑事案件9宗(立滥伐林木案4宗,破3宗、立盗伐林木案4宗,破1宗);林业行政处罚案件51宗,查处50宗。
(五)各项森林防火责任措施落实到位。在全县13个乡镇健全、建立了13支镇级森林消防中队,严格按5000亩林地面积配备1个护林员的标准,全县聘有护林员762人,护林员配合率达到97%。积极做好非生产性用火管理及火灾隐患排查,投入……投资资金60.8万元完成清远市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部分项目。春防期以来,全县被省林火卫星监测热点38个,没有发生森林火灾。
(六)加快推进林业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抓紧划定全县森林、林地、湿地、物种等四条林业生态红线,从制度层面上保护我县林业生态环境,由于我县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成效,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并决定在我县召开清远市全市的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现场会,从而更好地吸纳全市的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经验,更好地推进今后划定工作。
三、坚持完善配套,巩固林改成果
在明晰产权的同时,我们研究实施了一系列的综合配套 改革措施,以保证林权制度改革作用的充分释放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今年1-5月份发放林权证85本,发证面积59332.93亩。
(一)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林业规范发展。我们多次召开会议出台相关政策,促进林业规范发展。结合实际,出台了《关于实行林木采伐指标公示制度的通知》、《XX县林木采伐申请管理办法》、《关于妥善处理承包流转集体林历史遗留问题的通知》等文件,并细化了具体操作规程,为深化配套改革打造了政策平台。
(二)成立合作组织,引导林业规模发展。按照“政府主导,自主自愿”的原则,发展新型林业组织。我们引导林业企业成立了XX县黎埠孟山村金色油茶专业合作社、XX县德记林业专业合作社、XX县青莲镇泓楹绿化苗木林业专业合作社等林业发展合作机构,并为其发展主动提供优质服务,推动了林业产业的发展和林农致富。
(三)减轻负担,保障收益权。农户经营自留山的收益,归农户所有;经营承包林地的收益,除依法缴纳国家和省规定的税费及合同约定的费用外,归经营者所有,取消其他一切收费。禁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集体统一经营的山林采取均股均利的经营形式和依法流转的所得收益70%以上均分给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其余用于集体公益事业。
四、加快贤令山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确保全县合理的生态布局
作为本县的“市肺”--贤令山森林公园上半年着重从科教文化和生态休闲的角度增加公园设施设备,如与社会人士共建了一条生态走廊,与国土部门联合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地区防治工程,增设着智能化的公共厕所,重点规划了布局合理的公园绿道建设,提升公园品质,丰富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项目的打造。
为了更好地科学有效管理,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处管理处(秤架、龙潭角)经省林业厅同意实施了合并,形成工作合力,在秤架太平洞等位置设立八处合符建设标准的瞭望站,同时,积极探索建立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延伸区(大坳、大塘坪)建设。XX作为典型的石灰岩地区,为了更好地保护、保育岩溶地区的特有地质地貌景观和自然生态系统,保育石灰岩地区特有的植物群落,我县东山自然保护区管护面积达30万亩,我们在杜步镇东山乡着力建设了东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办公室,该办公室为一幢三层的办公楼,常驻办公人员六人,实施对保护区定期巡护。
五、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示范区建设,不断完善生态保护功能区域
我县现有生态公益林(省级以上)246万亩,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工作,并提出扩大省级生态公益林面积的要求,我县迅速落实,到目前为此,已经将清连高速公路、省道、县道等道路两侧江河两岸、水库周边重要水源地以及城镇周边等生态区位、生态环境脆弱地区,通过做大量的群众工作,计划划入省级生态公益林扩宽面积的有5万亩,同时,依据《关于印发第一批广东省生态公益林示范区建设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粤林函〔2013〕124号)文件精神,我县在今年四月将三个单位即县秤架林场(面积5972公顷)、县贤令山森林公园(面积1563公顷)和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7874公顷)向省林业厅申报了生态公益林示范区建设方案,积极探索如何提高林农经营、保护、建设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尽管上半年全县林业工作开展态势良好,但是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各级政府支持林业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不健全,省、市、县重视程度不一样,发展不平衡;二是我县生态欠账很大,要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相当繁重,从目前来看,生态建设投资还严重不足,支持力度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各级部门超常规的工作举措和资金投入来推动林业建设跨越式发展;三是造林成本越来越高,国家现行的重点林业生态工程补助标准难以保障林业建设的需求,林业建设的难度越来越大。四是本县的矿山开发活动频密(有色金属、贵重金属和稀有金属等矿点29个,矿化点20个,非金属矿点50个,涵盖全县十多个乡镇),这些矿点大多数位于生态公益林范围内,未完善生态公益林调整、林地征占用手续。对引发生态环境恶化造成较坏的影响。
七、下一步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狠抓工作落实,努力促进全县现代林业转型跨越,为全县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增强项目意识。在切实做好对申报林业项目跟踪衔接、跟踪落实的前提下,深入研究国家、省层面的林业政策和投资导向,通过各种途径,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争取更多的林业建设项目和资金,以大项目促进林业大发展。
二是全力抓好育苗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公司型”、“民营型”、“自营型”等多种林木种苗产业发展模式,积极培育壮大林木种苗新型产业,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要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特色养殖、特色种植、生态旅游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林下经济,开辟兴林富民新路,最大限度的发挥林地承包到户后的效益,实现资源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目标。
四是根据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实际。继续抓好林业产业示范园(点)和林业合作社等建设,从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入手,大力推广林业适用技术,努力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科技带头人和科技明白人,不断增强广大林农的科技意识,加大科技应用力度,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林业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努力促进产业升级,农民增收。
五是要切实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严格按照“严管林”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切实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加强对林木、林地及木材运输管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侵占林地、毁林开垦、乱砍滥伐、乱捕滥猎、无证运输木材的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加强林地管理,积极实施封山禁牧。加强森林防火,防止森林火灾发生。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水平,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六是要切实加大对XX这类山区县后发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1.开发利用生态环境资源应该缴纳相应的补偿税(可按生态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量来计收)。2.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明显的外部正效应,为调动流域上游地区产业对水土保持的积极性,由流域下游水土保持受益区的政府和居民向上游地区作出环境贡献的居民进行货币补偿。筹集到的补偿费用可以成立一笔专项基金,以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3.对矿山开发要合理有序,更好地促进矿山开发与经济利益、社会利益、环境利益的可持续发展。按照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环境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
七是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坚守生态保护底线,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涉林违法行为。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和实行分类经营管理,确保本县的森林资源面积和蓄积量“双增”目标达标;按照“谁采伐谁更新”的原则,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造林更新要求,建立完善森林采伐缴交造林更新保证金制度。严格执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国土部门科学规划国土空间格局,划定林地生态红线,严禁在交通主干道两侧、沿江及城镇周边第一重山的林地范围内采石、采矿、取土、建坟及毁林种果。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持物种多样性;落实部门责任,工商和林业部门严格开展木材加工经营联合监管。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工作,严格落实考核办法,强化林业管护基层队伍及基础建设,落实防火包干责任制,责任追究制等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县、乡镇、村森林资源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