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统计调研】区2011年上半年农业生产运行分析

阅读数:1090 文章字数:2616



龙潭区2011年上半年农业生产运行分析


**市统计局**分局


今年上半年,龙潭区农业生产继续呈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农、林、牧、渔业产值7.76亿元,同比增长5%。实现一产增加值3.88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农业增加值1.48亿元、牧业增加值2.27亿元、林业增加值947万元、渔业增加值306万元。现将2011年上半年龙潭区农业生产情况分析如下:

一、农业生产运行的基本特点

上半年,我区农业生产形势好于往年,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备耕春耕进度加快,农民种粮积极性高涨。

(一)粮食生产播种面积稳中有升。

由于今年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继续加大,覆盖面宽,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据农业情况统计,今年,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34625公顷。优质专用粮食品种达到粮食播种面积的95%以上。农业种植结构继续得到调整优化,其中玉米种植面积18547公顷;水稻种植面积9185公顷;大豆种植面积1033公顷;经济作物5363公顷。全区旱田播种于510日前基本结束,水田插秧65日也基本结束。园艺特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区露地蔬菜种植面积为5363公顷。同时,通过典型引路,推进棚膜经济发展,总规模达到100栋。完成申报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标识3个。

(二)牧业生产发展较快。

目前,全区生猪发展到30万头;肉牛发展到10万头;奶牛存栏达1万头;家禽发展到500万只。

牧业增加值实现2.27亿元,主要是积极开展牧业技术服务,认真落实各项惠牧政策,全面抓好动物防疫工作着力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抓住了吉林市里对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进行扶持的有利契机,组织各乡镇进行良种繁育场建设项目包装。上报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

(三)林业生产有新发展。

主要因素:一是营造林工程全面实施完成。完成各类造林面积3585公顷,其中:国有3216公顷,集体369公顷。二是森林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今年,龙潭区林业局对龙潭山等旅游景区配套设施进行完善,现又引进资金用于景点建设。三是林业多种经营生产有新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加快了林业生产经营步伐。主要项目有林区肉食鸡生产、林产品深加工等生产经营项目。

(四)渔业生产效益有所提高。

上半年,渔业产量达到382.5吨,按8000/吨计算,产值达到306万元。

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商品鱼价格保持了稳定。由于我区水产品90%以上是初级水产品,而且低档的大众水产品居多,这类产品需求弹性较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度较低,因此面对各种危机,所受影响很小,相反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水产品的消费需求呈现刚性特征,市场上对价格低廉的水产品的需要有所上升,商品鱼价格保持稳定。二是养鱼成本降低,利润增加。今年以来由于一直市场因素影响,饲料出口受到影响,这对于内地养殖是一个好消息,饲料价格会有所下降。据调查,不同品牌的饲料价格均有所下降,幅度在每吨100200元左右,降低了养殖成本。

(五)备耕生产资金物资等准备情况

今年由于资金到位且农民种田积极性高,一些农民在春节后就张罗备耕,所以备耕生产动手早,进度快。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备耕生产任务。截止到目前,种子已到900吨,占计划的100%,已全部到户;化肥已到2380吨,占计划的89%,其中到户2760吨;农膜已到300吨,占计划的50%,其中到户150吨;农药已到90吨,占计划的 53%,其中到户 30吨;资金已筹6400 万元,其中农民自筹 3840万元,银行贷款2560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尽管龙潭区农业生产形势整体向好,但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和突出问题。一是粮食生产播种插秧准备滞后,给安全成熟带来不利影响。今冬以来,全区降水偏少,温度偏低,致使龙潭区的备耕、春耕生产普遍滞后,旱田播种滞后一周左右,水田插秧滞后5天左右。同时,由于近年来气候条件好,初霜来的晚,致使许多农民盲目追求晚熟高产品种,越区种植使粮食安全成熟风险加大。二是畜牧业生产趋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是受粮食价格上涨影响,畜牧业生产的成本提高,畜禽业养殖效益下滑,农民发展畜禽业的积极性不高。使畜牧养殖业风险加大。另外发展畜牧业的资金短缺,障碍牧业经济发展。三是林地被违法占用、改变用途、毁林开垦蚕食林地问题仍很严重。四是渔业生产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带动,目前养殖规模不够,质量不高。

三、几点建议

(一)突出抓好粮食生产。一是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继续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抓好农作物后期田间管理。针对今年龙潭区玉米晚熟品种面积大,春播延迟的实际,指导农民适时应用生物调节剂等技术措施,促进作物早熟,提高品质。二是继续加大农业生产的投入。三是抓好粮油高产创建活动。重点抓好示范田的创建工作,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和农户,解决技术难点,确保高产目标的实现。四是进一步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重点做好水稻、玉米、大豆良种补贴资金发放工作,确保资金落实到位。五是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积极做好应对各种灾害的物资和技术准备,减少农业生产损失。六是继续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依法对各类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检查,防止坑农事件的发生。同时,认真查处各种违法案件,维护农民利益。

(二)推进牧业经济快速发展。一是推进养殖园区建设,扩大畜禽养殖总量,满足加工企业发展需要。重点建设2个标准化样板小区,努力把园区建设成发展牧业经济的示范区、高效区、安全区。二是搞好牧业经济强乡建设,重点打造2个牧业经济强乡,完成新建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10个,新建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0个,提高区域发展水平。三是进一步抓好生猪产业的发展。切实抓好生猪市场信息服务,扩大生猪养殖户的订单覆盖范围,推进生猪产业的稳定发展。四是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五是抓好重点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以秋季动物集中防疫为重点,落实强化免疫、疫情监测、疫情报告、应急管理等各项防控措施,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率达到100%。加强产地检疫工作情况的调度和指导,加大对畜产品贮存、运输、销售等流通环节的执法监督工作力度,确保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屠宰检疫证、标回收率达到100%,实现以检促防。

(四)推进渔业生产健康发展。明确渔业生产水域的使用权,调动广大养鱼户生产积极性,保护养鱼户的合法权益。二是发挥各级水产学会和水产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鼓励企业、农民养鱼协作组织和大、中型养鱼户创建品牌,提高池塘水产品效益。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