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畜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我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工业弱区、财政穷区。区情决定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经济发展重心在农业,农业增长在畜牧,畜牧主要靠生猪。要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我区跨越式发展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必须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依靠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业的持续发展,经济地位显著提高,社会贡献日益突出,生态效益更加明显,基本上实现了由单纯数量扩张向全面提升质量、由产品内销为主向扩大出口创汇、由家庭副业地位向支柱产业成长的根本性转变。入世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给畜牧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新机遇,同时,对现代畜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为推进我区畜牧业快速、优质、高效跨越式发展,做到长有计划,短有安排,宏观调控,方向明确,目标清楚,决策科学,特制定全区畜牧业发展规划。
一、“十五”时期畜牧业主要发展成就
1、畜牧生产快速发展
2008年全区出栏肉猪103.7万头、肉牛1.43万头、肉羊12万只、小家禽725万只、肉兔48.4万只,分别比2008年增长50.3%、14.47%、2.3%、3.45%、1.62%。
2、畜产量和牧业产值大幅增长
全区肉类总产量10.3万吨,比2008年增长44.7%;禽蛋产量1.21万吨,比2008年增长9.6%。实现牧业产值12.6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7.5%,人均牧业收入1644元,畜牧业人均增加收入246元,占农民家庭现金收入一半以上。畜牧业快速发展,为加快我区农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促进财政增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3、产业化经营取得积极进展
建区以来,区委、区政府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畜牧部门搞好协调、服务,促进了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
(1)规模养殖户持续增加。全区已培植和发展具有年出肥20头以上的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的典型专业户、示范户45410户,其中,新增养殖大户29517户。年出肥生猪100头以上159户比2008年增加2.3倍、50头以上养猪户2116户比2008年增长56%,20头以上10094户、10头以上大户33190头,养羊上百只的3户,养兔上万只的5户,养鹅1000--2000只的2户。
(2)龙头企业不断壮大。扎实抓好培育龙头企业,巩固和发展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高金牧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新生态科技、三家肉联厂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全区新增出栏生猪50头以上养猪大户813户,年出栏生猪12万头,优质天府白鹅1.75万只、出栏肉牛0.5081万头,使我区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能力进一步增强。
(3)畜牧业专合组织不断崛起。2008年农村专合组织不断崛起,其中畜牧业专合组织7个。专合组织崛起,带动了全区畜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高金公司与我区养猪100头以上规模的81户专业大户组用的“安居区养猪合作社”就带动了安居区实施“百万生猪工程”的大发展,带动了养猪50头以上规模的1058户,年出栏生猪6.1万头,带动1.48万户农户分散饲养,年出栏优质商品猪5.92万头,可为农民创收1.202亿元;“横山镇养牛协会”引进西门达尔杂交牛588头,发展存栏10头以上大户31户、30头以上大户21户、50头以上大户10户、100头以上大户3户、带动农户0.56万户。专合组织的崛起与发展做大做强了畜牧业,推动了我区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4)建立了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基地。为了提高畜牧经济效益,帮助龙头企业建设“第一车间”,区畜牧食品局不断推进畜牧业由传统型、分散型向集约型、质量效益型转变,走适度规模的现代化养殖的路子,形成畜产品优势区域。
4、畜产品安全工作成效显著
基本建立了较完善的动物防疫、动物检疫监督工作管理体系。加强了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力度,区政府对动物防疫工作高度重视,各项制度和疫病防治措施进一步完善。实行免、检并重,有力监督,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发生和疫情的传播。在全区推行了免疫标识管理制度,狠抓了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畜产品流通中的防疫监督,取得较好的效果。争取国家对动物防疫工作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国家投入我区140余万元,开展了基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使我区的动物疫病防治、诊断、检疫、监测、监督等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
总体来看,我区畜牧业已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历经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大转变,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和畜产品安全工作已逐步摆上行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我区畜牧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二、“十一五"期间,畜牧业发展环境形势分析
(一)有利条件
1、畜牧业的发展环境宽松,前景看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和我国加入WT0,给畜牧业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倾斜和进一步实施,为加快种草养畜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二是优质畜产品十分安全、营养丰富、前景广阔,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增大,价格坚挺,国际市场十分走俏,仅猪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35%以上,特别是草食性畜——牛、羊、免肉产品潜力巨大,价格比较优势极其明显;三是××被列入“成渝经济圈”规划,对继续实施畜牧业发展投资拉动战略将进一步加大,畜牧业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将日趋显著。
2、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我区地处川中丘陵腹地,距遂宁市城区23公里,与成都、重庆形成等距三角形,位于成渝经济走廊的腹心地带。绵渝路、国道318线、205线、成南高速公路、达成铁路与在建的遂渝高速公路、遂渝铁路纵横交错,形成了川中交通网络。县、乡道路标美、星落棋布,为畜禽及其产品的流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开设了“绿色通道”。
3、资源优势明显。我区地貌以浅丘平坝为主,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地肥沃,适宜多种作物生长,粮食生产水平较高,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以上,农副产物和青绿饲料多,畜禽饲料资源十分丰富。
4、畜禽及产品销路不愁。区境内的高金食品有限公司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还有中小型肉类加工民营骨干企业——三家肉联厂、宏幸肉联厂,为促进畜产品流通和实现畜产品增值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畜禽产品销路畅通,价格基本稳定,解决了农民卖猪难问题。
5、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崛起。以××区养猪合作社为代表的各类养殖合作社(协会)的不断崛起,给养殖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养猪合作社(协会)中的会员实行资金、技术互助,有利于降低农户养殖成本和风险。通过“公司+基地+协会+农户”,形成畜牧业产业化链条。
6、区委、区府高度重视。新建的××区委、区府领导,把畜牧业发展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第一个首长工程就是实施“百万头无公害生猪养殖致富工程”。各乡镇也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三农”的首位纳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助农增收、帮民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任务。
(二)不足之处
一是畜牧生产发展“小而全”现象突出。主要体现在以千家万户零星分散饲养为主,专业大户规模养殖场总量不足;二是农户的组织化程度低,连接产业化的产业链非常脆弱。生产者、经营者和加工者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大多数处在各自为阵状态;三是社会服务功能差,整体上还不能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农村市场发展程度低,严重地制约了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四是畜禽品种不优,畜产品质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仍处于销售原料时期,畜产品附加值不高,养殖效益不显著;五是畜产品安全堪忧,畜产品中药残,重金属严重超标,既影响产品出口,又保证不了消费者的身心健康。
三、“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及建设重点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民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坚持以畜牧业内部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畜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以畜牧业科技应用与推广为支撑,以畜牧经济信息和经营管理服务为手段,以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整合资源,发挥优势,依法治牧,努力提高主导产业和优势畜产品的质量,努力建设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畜产品生产基地,努力培植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打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市场和畜产品,努力改善畜牧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大力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加快畜牧业现代化进程,尽快使畜牧业发展成农村经济中的现代化产业,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战略目标
到201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良种繁育、疫病控制、畜产品安全、饲料生产体系和比较完整的畜产品市场销售网络,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整体科技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产品质量明显改善,精深加工品比重大幅度上升,品种更加丰富多样,畜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明显增加,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5%。畜牧业现代化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大支柱产业。
(三)主要畜产品发展指标
2010年,全区计划出栏生猪150万头,出栏牛2.2万头,出栏羊18.6万头,出栏家禽920万只,出栏肉兔72万只;肉类总产量18.9万吨,完成牧业产值20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5%。
(四)主要措施
1、大力实施畜牧产业化项目建设
为配合畜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计划“十一五”期间,重点在良种工程、动物保护、饲料安全、优质肉猪、肉牛基地、种草养畜等方面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一批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项目:
①畜禽良繁体系建设项目
该项目通过建立健全猪、牛、羊、禽等主要畜禽的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加强对良种畜禽的引进、繁育和推广,改善存养畜禽的品种和质量,提高畜禽产品的产出量,增加畜牧业养殖效益。项目计划总投资2800万元,预计年增社会效益6000万元。
②动物疫病监测体系建设项目
该项目通过建立完善防疫设备设施,冷链设施,动物疫病诊疗、检测设备,疫情监测等动物防疫体系,减少因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的威胁和损失,确保全市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确保农民增收。项目计划总投资400万元。
③饲料安全体系建设项目
该项目通过建立完善饲料、兽药检测、监测设备设施,建立饲料、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旨在确保全区饲料生产质量和安全水平,确保畜产品安全卫生。项目计划总投资500万元。
④优质肉猪科技推广基地建设项目
该项目以高金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通过在全区推广DLY三元杂交猪优质生猪,整体提高我区生猪养殖水平,提高养殖效益。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到2010年,以订单农业在我区发展年出栏50头以上的无公害优质肉猪户1.5万户,年出栏优质肉猪150万头。大力发展养猪专合组织,走生猪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的路子。总投资1390万元。
⑤肉牛基地建设
目前我区现有的10个乡镇冷配站,引进西门塔尔冻精开展能繁母牛的杂交冷配,新增杂交优质肉牛1万头,在建有冷配站的乡镇建立40个饲养50头以上优质肉牛养殖大户500户,同时培训、指导推广科学养牛技术,科学规划建设肉牛养殖示范小区,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为美宁公司提供优质肉牛原料。
⑥农区种草养畜示范基地建设
该项目通过推广农田种草,增加农田效益,建立优质肉 牛、肉羊、肉兔生产示范基地,推进种草养畜业的发展。项 目计划投资1000万,推广农田种植优质牧草每年达5万亩。
⑦优质家禽生产基地建设
该项目重在依托大英新生态公司等发展优质家禽生产基地和生态养殖,达到出栏家禽920万只。项目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
⑧饲料、畜产品生产加工厂建设
大力发展我区饲料、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并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开发新型、优质、安全的产品,到2010年全区饲料生产企业达3家,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出口创汇。
⑨发展畜牧循环经济
⑴开展秸秆氨化、微贮养牛、羊。按照“秸秆--牛、羊--粪便--沼气、沼渣、沼液--改良土壤--种草、种粮--养畜”循环模式,发展5000户牛、羊养殖大户,其中:养牛户1000户每户养牛10头,养羊户1000户每户养羊50只。
⑵开展苕藤青贮标准化养猪基地建设项目。按照“苕藤--生猪--粪便--沼气、沼渣、沼液--改良土壤--种草、种粮--养畜”循环模式,发展3000户养猪大户。
⑩××区养殖技术培训工程
投入资金500万元,对全区10万养殖户开展养殖技术培训。
(二)具体措施
1、突出龙头企业和“精品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一是扶持一批现有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辐射带动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提高深加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二是要大力支持畜牧经济发展,引导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投资畜牧业,逐步使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成为畜牧业生产新的经营主体,提高畜牧业基地化水平。三是积极实施精品畜牧业发展战略。争取每年抓出几个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科技含量高、产品质量优、设施水平先进、具有样板和示范作用的精品畜牧业工程,提高畜牧业产业化的水平和层次。四是进一步完善产业化运行机制。大力总结推广典型,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契约制、合同制、会员制、股份制等形式,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帮助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共同发展。
2、坚持市场取向和发挥资源优势,完善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体系。强化市场的主导作用,抓出一批新的优势产业和增长点,促进畜牧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一是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的原则,大力调整畜牧业内部品种结构。二是调整产品结构。加快发展优质肉牛、肉羊、肉鸡、獭兔,大力推广DLY配套系生猪生产,大力发展低药物残留、无公害畜产品,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三是调整提高畜产品加工业。把畜产品加工和流通放到重要位置,改变我区畜禽产品初级化、原料化的状况,通过加工增值,促进畜牧业产加销良性循环。四是积极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重点在大型养殖场、加工厂抓点示范,引导并培育一批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无污染、高效益的畜牧项目,逐步淘汰污染重、效益低的养殖、加工项目。
3、推进新的科技革命,加快建立畜牧业科技创新体系。下决心抓好三个工程:一是“良种工程”。根据国内外市场对品种和品质的需求,拓宽思路,拓宽投资渠道,积极引进高产优质高效畜禽良种,重点放在DLY配套系生猪繁育推广、西门塔尔杂交肉牛繁育及波尔山羊繁育推广上,全面加快畜禽品种的改良和更新,使牛、羊、猪的良种覆盖率每年提高5—10个百分点。二是先进技术“推广工程”。大力普及常规技术,突出抓好DLY三元杂交猪生产、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配套技术等畜禽现代集约化养殖技术推广。三是加大生猪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工程建设。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的养殖模式。坚定不移地实施优质肉猪产业化工程,大力发展50头以上规模的可控猪场(户),加快标准化养殖场建设与改造,提高饲养档次。围绕龙头企业,建设无公害生猪出口基地。
4、大力培育和开拓市场,进一步完善畜产品市场体系。 一是进一步培育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市场。合理规划布局,发展区域性或辐射全国的大型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二是大力发展连接市场与农户的各具特色的流通组织,多渠道开拓畜产品市场。鼓励和引导乡镇服务组织和民间能人转变观念,积极参与畜产品流通,重点培育一批能为农民提供运销服务、带动农户发展生产的具有示范和样板作用的运销服务典型,带动更多的农民联合起来进入流通领域,为千家万户的农民走上市场牵线搭桥。三是切实搞好畜产品产销信息服务,提高畜产品市场占有率。
(五)以加强乡镇站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继续加强乡镇站建设,理顺乡镇站管理体制。到2010年,使全区基层畜牧兽医站基本改变面貌,建成基础设施完善、机构队伍稳定、服务功能健全、自我发展能力较强的畜牧业社会化服务载体。二是大力发展高金、美宁养牛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民服务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三是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走“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路子。四是用改革的思路发展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产业。引导各类服务组织拓宽服务领域,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指导、加工运销等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逐步实现服务组织网络化、服务内容专业化、系列化,提高畜牧业社会化服务的层次和水平。
(六)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加快发展外向型畜牧业
一是坚持积极、合理、有效的原则,以市场引项目、以资源引技术、以存量引增量、以生产项目引进加工项目,在目前比较薄弱但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领域重点突破,切实抓好外资项目。“十一·五’’期间,争取引进外资建设高科技、现代化肉鸭、肉兔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我区肉鸭、肉兔等草食畜禽的产业化开发,培植新的优势产业。二是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经济的灵活机制。鼓励他们大胆利用外资,发展高起点、规模化、外向型的工厂化养殖、现代化加工项目,使之成为我区外向型畜牧业新的增长点。三是努力扩大畜产品出口创汇。积极实施名牌战略,瞄准国际市场,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提高传统产业和产品的档次和质量,努力发展名牌产业、名牌产品,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千方百计扩大畜产品出口创汇。
(七)实施动物保护、畜产品安全工程,加强畜牧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努力扩大畜产品出口
一是以国家投入为导向,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强动物防疫和监督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以抓好动物的预防免疫工作为重点,狠抓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有效地控制各种动物疫病的发生。三是突出抓好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确保动物产地检疫率、屠宰动物检疫率、病害动物及动物产品无害化处理率、上市动物产品持证率、畜禽检疫率全部达到100%。四是加快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要制定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建立长效监督约束机制。五是加大饲料、兽药依法监管的力度,严格按照无公害标准组织引导畜产品生产。
(八)加强对畜牧工作的领导,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
我区畜牧业在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仍是一个弱质产业,大力增加畜牧业投资,特别是基础性、公益性基础设施的投资,是保证畜牧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区委区府要充分认识畜牧业在国民经济和农民增收中的地位和作用,把发展畜牧业提上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完善畜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和建立起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新的畜牧业投入体系和保障机制。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并将其纳入政府的总体发展规划之中,确保投资及时到位。积极引导和鼓励城市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将资金投入到畜牧业,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畜牧业,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汇集社会资金力量,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确保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