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商务调研】关于密山口岸发展对俄粮食进口的调研报告

阅读数:542 文章字数:3786


关于密山口岸发展对俄粮食进口的调研报告



密山口岸坐落在兴凯湖西北岸1.5公里处,距密山市区38公里,距俄图里洛格口岸2公里,是1989年经…批准19936月正式开通的国家一类客货两用陆路口岸。密山口岸开通以来,极大推动了密山市对俄经贸的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全市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28亿美元,进出口货物120万吨,出入境旅客220万人次。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中俄经贸的快速发展,密山市按照“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的要求,以建设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对俄进出口加工基地为目标,着力发展对俄轻工产品出口加工和对俄资源性产品进口加工。其中,在对俄资源性产品进口加工方面,提出了突出发展对俄粮食进口加工产业的工作目标,全力建设以对俄粮食进口为主的特色专业口岸,推动对俄经贸产业向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方向转变,不断增强区域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一、开展工作的基本情况

1、科学定位口岸发展,为粮食进口指明方向。密山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全市耕地面积460万亩(其中农垦牡丹江管理局190万亩),而隔湖相望的滨海边疆区是俄远东地区最大的农业种植区,农业用地总面积1650万公顷(其中154万公顷属开垦土地),特别是与密山口岸邻近的兴凯区、哈罗里区等地最适合发展农业种植,吸引了众多中国企业前来开发,最近的农庄离密山口岸仅十多公里。因此,与全省其它口岸相比,密山市发展对俄农业合作最具竞争优势,建设以对俄粮食进口为主的特色专业口岸也是实现长远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发展粮食进口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有重要意义。20138月,国家发改委批复的《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中提出:“支持境外农业合作园区生产的粮食等农产品回运,在境内开展精深加工。”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粮食进口奠定基础。密山口岸运营20多年来,基础设施严重老化,与建设现代化口岸和发展粮食进口的要求相比具有较大差距。为此,密山市从2013年开始,投资1613万元实施了口岸查验综合楼改扩建等工程。改造后,密山口岸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388平方米,拥有进出口货物检验通道、出入境旅客查验通道各4条,设有完善的海关、检验检疫、边检、口岸管理办公室、运管、免税商店等综合管理服务机构,年过货能力达到100万吨、过客能力达到60万人次。同时,密山市启动了口岸监管仓库建设工程,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2700万元。目前,密山口岸基础设施已完全符合进口粮食的软硬件要求,并于今年首批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进境粮食指定口岸验收。

3、强化对俄农业合作,为粮食进口提供保障。发展对俄粮食进口,必须有在俄农业种植企业。目前,密山市对俄农业种植走出去已经起步实施,规模最大的是密山域内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在俄建设的新友谊有限责任公司。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从2012年开始与东宁华信集团合作在俄滨海边疆区实施农业合作开发,截止2013年末,新友谊有限责任公司已组建12个分场,种植面积达到51万亩。近期规划到2016年组建16个分场,开发种植220万亩;远期展望到2025年组建60个分场,开发土地1200万亩。同时,较早走出去的个体种植企业也逐步发展壮大。其中,有12户企业正在着手成立环兴凯湖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协会,才琳娜公司、胜利公司、永盛源公司、苏龙飞公司4家企业已在密山市注册公司,共计在俄租种土地6.7万亩。

4、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为粮食进口提供助力。密山经济开发区是经国家发改委核准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重点打造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和对俄进出口加工基地。自启动基础设施建设以来,密山市累计投资1.1亿元,收储土地64.6万平方米,建设主干路2.1公里,改造电力线路3.3公里,改造通讯线路1.2公里。今年,密山市又投资1905万元实施了4条道路及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投资4500万元收储土地41.6公顷,开发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随着开发区的发展,已有哈药集团同泰药业、金源油脂、哈药集团蜂业、银河纸业、森海酒业、日出菌业、中豆食品、怡佳鞋业、新宇木业、有机岛食品等20多家企业入驻,今年又有投资5亿元的益海嘉里稻谷综合加工、投资1.2亿元的中玉食品玉米精加工等项目入驻,以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为主导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必将为对俄粮食回运加工发挥积极的作用。

5、优化对俄经贸环境,为粮食进口提供支撑。2012年以来,密山市成功恢复了由中俄地方政府牵头、口岸联检部门参加的口岸混合工作委员会定期会晤机制,解决双方经贸往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推动俄方实施了口岸监管仓库建设工程和危桥维修工程,使密山市对俄经贸环境不断优化。同时,密山市还分别与俄兴凯区、乌苏里斯克市、阿尔乔姆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政府及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俄乌苏里斯克市口岸管理部门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为双方合作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年,密山市更是引进有实力的中方企业成功购买了俄图里洛格口岸和口岸监管仓库,下一步将不断优化俄方口岸软硬件环境,为密山市对俄经贸发展和粮食进口创造更加便利的条件。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粮食回运成本高,限制了大批量回运。企业回运粮食追求的是效益,但目前各项费用较高,影响了回运。如大豆回运,俄方关税达20%,回到中方除缴纳2%关税外,还要缴纳6.5%的销售增值税,这使回运大豆价格已高于国内。密山口岸近两年累计只进口大豆77批次1784.1吨、米糠15批次336.6吨。

2、结关地点远,增加了从密山口岸回运的费用。境外农业种植区离密山口岸最近的仅十几公里,但俄图里洛格口岸不具备现场结关条件,企业种植的粮食必须运到170公里外的乌苏里斯克市海关结关,如果再返回图里洛格口岸通关就会进一步增加运输成本。因此,很多粮食都从乌苏里斯克较近的东宁口岸通关。

3、建立回运加工产业链条,还需较长时间。目前,种植企业与俄进行农业合作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集中在种植养殖领域,没有形成产业链条,多数农产品以“原字号”进入俄当地市场。在当前情况下,要建立粮食回运加工的全产业链条,我们还要招引培育具有较强实力的企业从事回运及加工产业,任重而道远。

4、缺少品牌效应,无法实现质优价高。企业在俄种植的水稻等作物,使用化肥、农药都执行欧洲标准,用量仅为国内的十分之一。目前,还没有企业专门从事在俄水稻回运加工,没开始打造绿色环保品牌,没有实现质优价高的市场格局,企业回运后与国内水稻等价销售,费用高而销售价格不高没有竞争优势。

三、下步工作的意见建议

1、抢抓历史机遇,占领市场先机。紧紧抓住国家支持东北振兴、黑龙江和蒙东沿边开发开放等政策的历史机遇,特别是今年8月份…印发的《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中指出:“给予东北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赋予黑龙江农垦粮食自营进出口权。增加从周边国家进口石油、粮食等权益产品配额,鼓励在边境地区开展进口资源深加工。”密山市要在以前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深化工作措施,加快解决各种问题,早日占领市场份额,使密山口岸成为黑龙江省最重要的对俄粮食进口特色专业口岸,使密山口岸发展粮食进口具有更多的话语权。

2、培育市场主体,做强产业链条。农垦牡丹江管理局是密山域内最大的在俄农业种植企业,企业发展策略为“先代耕再承包、先做强再做大、先种植再加工、先市场再流通”。按照此发展思路,企业到2014年末已在种植阶段发展了三个年头,开展在俄加工及回运加工已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在回运加工方面将粮食运到密山加工是企业的最佳意愿。为此,密山市要进一步加强与农垦牡丹江管理局的沟通合作,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发展粮食进口加工,不仅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更要在粮食回运加工项目建设上、通关服务上、税收优惠上要加大倾斜力度,打造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增强项目落地吸引力。

3、优化通关环境,降低物流成本。密山口岸发展粮食进口,最大的优势是邻近境外农业种植区,粮食回运最为便捷。但在当前条件下,企业种植粮食需要运输到乌苏里斯克市海关结关,而乌苏里斯克市与东宁口岸较近,再回运到密山口岸无疑增加了物流成本,相比之下密山口岸就失去了竞争优势。为此,密山市要在中方企业收购完成图里洛格口岸和口岸监管仓库基础上,加快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使图里洛格口岸具备粮食等大宗商品结关的条件,实现在俄种植粮食就近结关回运。同时,密山市还要加强与俄地方政府及口岸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快推动俄境内危桥维修和口岸公路改造,为双方经贸往来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

4、加强产业互动,推动粮食回运。密山口岸发展粮食进口,密山市内必须要有一定规模的加工基地。密山经济开发区经过发展建设,已逐步建立了以绿色食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基础,但规模较大的益海嘉里水稻综合加工、中豆食品大豆蛋白乳加工、中玉食品玉米精深加工等项目还没有达产达效,还没有产生较大的拉动效应。为此,密山市要在加快这些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一方面推动企业与农垦牡丹江管理局沟通合作,使这些项目成为粮食回运加工的指定场所;另一方面要招引国际型商贸企业与农垦牡丹江管理局合作,建立完善的加工基地、物流基地、仓储基地,形成境外种植、仓储,境内加工、销售的综合配套运作体系,促进境内外农业产业多元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