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局在区委政协工作会上的典型发言
……在政协成立65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它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源自…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源自新中国成立后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共同实现的伟大创造,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上的不断创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自2010年以来,襄州农业紧紧围绕政协参政议政工作主线,积极参入并服务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工作,为政协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贡献积极正能量。到2015年,襄州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全省领先,农产品种植基地基本形成,区域板块进一步集中,农业科技水平逐步提高,基层农业服务体系能力增强,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农村经营管理进入规范化轨道。
一、以参入政协视察工作为契机,推动襄州农业工作上台阶
近几年来,区政协每年在工作安排中都会有一个涉及到农业发展突出问题的调研视察。区农业局把调研视察工作作为解决突出问题的重要机遇,认真参入调研,参与谋划,参入服务,把政协视察后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逐项变成推动工作开展的行动。围绕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土地流转、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农业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政协会议后,安排我局办理的9件提案中有5件涉及土地流转问题,占提案总量的56%。针对委员们重视土地流转问题的实际情况,办理专班结合委员们所提建议,对土地流转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区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有效的监管措施,区农业局党委组织班子成员深入各镇、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对全区农村土地流转情况、合同签订情况、监管保障情况、政策落实情况等进行了专题调研,全方位、多层面了解土地流转真实情况,开展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形成了关于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的调查报告,全面了解我区土地流转现状、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方向,再根据各代表、委员所提意见的侧重点分别形成答复意见,既保障提案办理质量,又力求达到办理一件提案,推动一项工作的目的。
二、以办理政协提案为抓手,体现政协参政议政意图
代表、委员所提的议案与提案均反映了民生需求,体现了民生意愿,各承办科室在办理议案提案时,努力做到多听取代表、委员意见、多调查研究、多听取群众意见,注重客观、讲究实效。如:我们在办理黄明强委员提出的《关于将襄阳襄瑞包装机械厂尽快纳入破产程序的建议》提案过程中,承办人员多次和黄明强委员沟通,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与黄委员一起向法院、区体改办了解情况,并多次向政协提案委员会、区政府法制办报告,征求如何更好办理此提案的意见,认真推动该提案的办理。在办理人大议案过程中,把代表请到农业局来,面对面沟通、交流,征求意见,取得共识。同时各承办科室积极探索议案、提案的办理方式,特别是对代表、委员附带有建议的议案提案,进一步加强与代表、委员的沟通联系,掌握他们提建议的初衷,进一步征求代表、委员意见,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虽然议案提案办理是我们每年都会开展的常规性工作,但是每年的人大建议又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我们必须因件制宜、因时制宜,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应当前发展的新方式。一是加强与代表面对面地研究商讨,增强透明度和现场办理的力度,使建议的办理结果落到实处,发挥实效。二是加强对建议的转化利用。如柳洪群代表提出的“关于在确权确地工作中依法解决遗留问题的建议”中针对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提出了六个方面很有针对性的建议,我们将其吸收写进了全区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实施方案中,用于指导全区确权颁证工作。
2015年,区农业局共承办政协提案、建议9件,涉及土地流转的5件,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1件,涉及“三资”管理的的1件,涉及农民合作社的1件,涉及企业破产的1件。通过实行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间、定质量、定领导的“五定”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三个联系”。即办理前联系、办理中联系、办理后联系。一是在办理前及时与代表联系,了解提出建议的意图,在调查了解的前提下,研究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二是在办理过程中与代表多联系、多沟通,在取得基本共识后根据代表提出的意见和要求修改、完善答复意见;三是在回复后,认真了解代表对办理情况的评价,并记录在案,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确保今年局承办的9件议案提案,面对面征求意见9件,见面率100%;按时形成答复意见9件,答复率100%;代表满意9件,满意率100%。
三、以服务政协视察为抓手,凸显政协参政议政职能
近几年,农业局系统在服务政协视察工作中,做到既突出职能,还搞好主动参谋与服务,积极为对全区有前瞻性、指导性的调研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得到调研组肯定。
如:在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问题上,我们提出农业是基础产业,也是脆弱产业,城乡一体化实质是要求我们更多地重视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我们提出了八条建议:一是要把农业作为工业的基地来建设,实现工业与农业的一体化。围绕正大建立养殖基地,围绕乐峰、丰庆源、元大、仁杰、长丰源、汇源农林等龙头企业建优质粮油基地,围绕鲁花等龙头企业建立优质花生基地,搭建起若干个工业与农业互动双赢的大骨架。二是要把农业产品作为商业的名优特品来经营,实现现商贸物流与农业的一体化。有乐峰、丰庆源、元大、星火惠农、和利等市场主体已经和正在申报“三品一标”产品,已有新发地等市场主体正在与我们洽谈建设农产品特色基地事宜。三是要将农业资源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实现旅游业与农业的一体化。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它能让人记住乡愁,能让人回归自然,能让人放松心情,能让人品味纯真,可以在那些有山、有水、有果、有鱼、有畜、有禽的地方发展农家乐,可以在设施农业、规模农业发达的地方,划出采摘区、体验区、品味区,发展休闲农业。四是将农业作为财源的增长点来投入,实现财政增收与农业增效的一体化。五是要把农业作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重要平台来打造,实现新业态与农业的一体化。六是要把农业内部各产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实现农业内部种养加的一体化。七是要把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作为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的关键来培育,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经营与农户分散经营的一体化。八是要把襄州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城乡一体化的标杆来打造,以标杆效应促进襄州城乡一体化的全面实现,尽快实现。这些建议都被政协调研组吸收进调研报告中,为襄州高标准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借助政协民主协商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就事关农业发展重大问题进行协商,以期推动农业事业的长足发展,为我区主动把握新常态,转变发展农业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区带来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