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五年】提纲汇编之十四(会员)

阅读数:2658 文章字数:3814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产业发展速度加快,财政实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大项目建设态势良好,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长足发展,工业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专业市场更加完善,流通总量大幅提高,金融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第三产业持续发展。

——民生项目加速实施,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群众满意度全面提高,社会事业日趋完善。

——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居环境逐步改善,社会秩序安定和谐,民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部门职能更加理顺,执政能力不断增强,为民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二、今后五年奋斗目标和2012年工作安排

——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乡建设达到较高水平。

——社会事业实现优质发展。

——特色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社会局面更加稳定和谐。

(一)培育园区,建设项目,加速实现新型工业化。

(二)夯实基础,提升质量,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三)培育主体,拓宽渠道,搞活现代商贸大流通。

(四)挖掘潜力,打造优势,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进程。

(五)提高品位,完善功能,全面加快城乡建设步伐。

(六)优化布局,健全网络,全面推动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七)强化保障,维护稳定,积极巩固和发展基本民生。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一)坚持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二)坚持科学理政,努力建设效能政府。

(三)坚持为民执政,努力建设服务政府。

(四)坚持从严治政,努力建设廉洁政府。




一、“八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回顾

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前实现了翻两番的战略目标。

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重大比例关系趋向协调。

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经济发展后劲增强。

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进程明显加快。

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有较快发展。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工作成绩显著,保护资源、治理环境有新的进展。

城乡面貌变化很大,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二、“九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与指导思想

三、着力抓好关系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

()始终把农业放到国民经济的首位,推动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

()对国民经济实施战略调整,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优化地区经济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集中力量办大事,保证重点建设。

()加速实施“科教兴鲁”战略,促进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四、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以搞好国有企业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培育完善市场体系。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加速实施外向带动战略,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调整优化结构,提高对外开放层次。

深化企业改革,壮大外经贸队伍。

实行分类指导,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

大力改善投资环境。

五、全面发展繁荣各项社会事业

()大力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

()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稳定。

()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改进政府工作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推进依法治省。

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立法步伐,逐步完善地方法规体系。

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廉政勤政建设。

一靠党的领导。

二靠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三靠依法行政。

四靠团结奋斗。




一、过去五年政府工作的回顾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增长质量稳步提高。

经济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

对外开放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安定团结的…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探索符合省情的发展路子。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发展机遇。

()坚持改革、发展、稳定协调推进,推动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坚持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办大事。

()坚持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跨世纪的瞻望和1998年工作安排

()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社会稳定

()抓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培植和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保持宏观经济健康运行

()大力开拓市场,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推动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与法制建设

()切实解决好热点难点问题,保持社会稳定

一要全面实施再就业工程,妥善安置失业下岗人员。

二要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减轻农民和企业负担。

三要努力做好特困企业和受灾群众的解困工作。

四要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树立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坚持依法治省,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增强群众观念,改进工作作风。




一、“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回顾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国际化进程加快。

“科教兴鲁”成效显著,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风气好转,社会秩序稳定。

二、“十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三、“十五”时期的工作重点

()加强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加大改革力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

()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

()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做好财税金融工作

()高度重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抓学习实践,提高政府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抓规范职能,切实提高行政效率。

抓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廉政建设水平。

抓作风转变,扎扎实实地为经济发展、为基层、为群众服好务。




一、过去五年工作的回顾

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

经济发展基础和环境不断改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经济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实施科教兴鲁战略成效显著。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二、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

(一)切实抓好“重中之重”,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二)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开创外经外贸工作新局面。

(三)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放手发展民营经济。

(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

(五)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扩大投资规模。

(六)加速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七)优先发展科技教育,繁荣各项社会事业。

 (八)积极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九)依法治省与以德治省相结合,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人民政府。




一、“十五”时期政府工作的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五年。

过去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五年。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五年。

(一)紧紧抓住第一要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切实抓好重中之重,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三)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四)坚持促强扶弱相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

(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生态省建设。

(七)注重为群众办实事,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八)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九)大力开展平安山东建设,社会秩序保持稳定。

(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行政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着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二)着力抓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四)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实施科教兴鲁和人才强省战略。

(五)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生机活力。

(六)着力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七)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2006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三)推动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五)千方百计扩大内需

努力增加居民消费。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七)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八)全方位高水平扩大开放

(九)全面发展和振兴教育事业

巩固提高基础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十)切实做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

四、切实搞好政府自身建设

进一步加强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建设。

进一步加强“三个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

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