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规划局2015年政府
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本报告由固原市规划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办法》规定编制而成。本报告所列信息统计期限为2015年1月1月至2015年12月31日。
一、总体工作情况
(一)健全机制,明确目标责任。
为切实抓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我局成立了固原市规划局成立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朱连续任组长,副局长辛雪峰、王维庄任副组长,局属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并配备了1名专职政府信息公开管理人员,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局办公室。政府公开所需的各项费用全部纳入单位的日常办公经费,让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真正的做到了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人员落实、经费落实,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建章立制,有序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2015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制度。重点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印发了一系列与政府信息公开有关的工作制度,严格执行固原市政府的保密工作制度。同时,结合“三严三实”活动和机关行政效能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制度,着力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水平,虚心接受群众的监督。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坚持“公开、便民、透明”的原则,利用现已开辟的政府动态、网上办事等栏目,及时公开工作情况、行业发展动态等政府信息。同时我局还在办公楼内的醒目位置,设置了公示栏定期公开我局相关事务信息,方便了前来办事人员,也增强了人民群众对规划工作的了解。
二、2015年政府信息公开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不断细化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和目录,更新信息公开链接,抓好信息公开目录改造,实施数据搬迁和分类分区工作,进一步增强便民性和科学性。注重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完善信息公开流转程序,加强政府信息发布前的审查工作。我局所有上网政府信息实行由各相关科室核后,由办公室统一在市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发布,基本做到了“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今年未发生一起涉密信息违规上网公开事件。通过充分发掘、整合现有资源,及时更新规划信息,着力增强了规划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全年主动公开各类信息8条。
为进一步加强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实施管理,2015年经市人民政府和人大审议通过,我局与固原市城管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固原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暂行条例。
(二)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和申请答复情况。
2015年,我局无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对一些依申请可公开的敏感信息,严格把关,全面了解申请人基本情况和信息用途的基础上,在法律与制度框架下公布有关信息。
全年受理网上申请答复122件,主要涉及旧城拆迁、旧城改造、规划设计咨询、“两证一书”的办理等方面。其中同意公开答复数50件,主要涉及旧城改造、规划设计咨询、“两证一书”的办理;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62件,主要涉及旧城拆迁、规划设计咨询;不同意公开答复数10件,主要涉及旧城拆迁、规划设计咨询。
(三)政府信息公开的投诉举报及行政复议、诉讼情况以及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情况。我局在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文件中明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我局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可以提请申诉或投诉,也可向固原市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和监察机关举报,2015年仅受理行政复议1项,全年未收到举报投诉。全面无收取任何信息公开费用。
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一是随着我市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还不够深、不够全,深层次的问题公开较少。二是有些规章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公示栏的内容还要根据我局的工作需要不断更新充实。
(二)工作思路。一是高度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明确办公室为负责机构,统一收、转、复,业务科室具体答复的内部机制,并安排专人做好主动公开工作,依法依规满足建设单位和社会公众的信息要求。二是继续完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以及存档备查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严格落实信息公开属性源头认定机制,对部门联合发文制定的,要求与有关部门加强沟通确认,确保公开的涉及信息准确一致,尤其是规划、国土、住建等联合发文,确保不出现不实信息定性。三是加强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建设,对公开的涉及信息,做好保密审查工作,严格责任追究,切实防止泄密事件发生。同时,继续加大信息公开工作培训考核,强化督促检查力度,提高各科室、下属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和规范性。
(三)改进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组织政府信息公开培训班,不断提高各科室和下属单位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专业性。二是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管理,修订主动公开和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规范,健全内部信息发布、考核督查和责任追究机制,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稳步、规范推进。三是进一步探索多元化公开载体。对固原市规划局网站进行升级,优化栏目设置,丰富网站内容,加强技术维护,提升运行速度。探索微博、微信、微门户等移动应用新媒体作为政府信息公开载体的补充,不断拓展财税信息公开的深度、广度和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