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信访总结】区信访局2015年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思路

阅读数:1200 文章字数:7166


区信访局2015年工作总结

2016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信访局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讲话为指引,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主动作为、善做善成,全面提升工作水平,积极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信访、应急、民防(地震)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辖区公共安全形势和信访秩序保持总体平稳。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一)着力打造“法治信访”、“阳光信访”、“责任信访”、“活力信访”

1.严格依法依规,打造“法治信访”。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法规。制订来信、来访、督查督办和复查复核工作流程,依法规范信访基础业务工作,完善信访事项终结退出机制。二是全面部署我区按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在诉访分离、把好信访事项入口关的同时,在行政体系内部推动区直有关职能部门研究制定本部门法定途径清单。三是加强信访法治宣传。开展“信访法治建设年”主题宣传活动,积极配合全市非正常上访综合治理工作,依法处置信访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全年未发生一宗进京赴省到市非正常上访,围堵、滞留区党政机关、堵路、拉横幅等极端上访事件明显减少,信访秩序保持良好。

2.畅通信访渠道,打造“阳光信访”。一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接访工作。在原有的区信访大厅每日区领导轮值制度基础上,每月至少安排一次领导集中接访活动,通过接访、约访、带案下访等方式,由区委、区政府领导对近期信访热点、难点进行“会诊”,各街道办参照执行,区、街道党政领导全年共接访群众346836人次,有效增进了党委政府与信访群众的沟通联系,有力推动了信访难案积案的化解。二是做好上级信访信息系统的运用,认真落实信息公开和满意度评价制度。做到对重要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督办全过程公开,并全部纳入群众满意度评价范围。三是提高网上信访和12345公开电话投诉件办理质量。努力提高案件办结率和反馈率,全年共受理网上信访744件(次)、12345公开电话投诉1509件(次)、区长专线和其他各类信访投诉来电5383件(次),市信访局每月抽查情况显示,我区网上信访和电话投诉的受理告知率和办结反馈率均保持100%,网络和电话作为重要的信访渠道,有效分流了部分信访群众,减少了集体上访和越级上访。

3.注重工作质量,打造“责任信访”。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的意见》(深盐办发[2015]1号),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工作责任分工,健全隐患排查、信息报送、纠纷调处和应急处置机制,为有效加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和机制保障。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93宗和苗头隐患151个,。依法、及时、就地解决各类信访案件。全年共受理各类信访件13785件(次),其中处理群众来信278件(次),接待群众来访587110128人(次),含集体访1652221人(次),妥善化解东部华侨城“创玩市集”租赁纠纷、海泉湾健康水疗有限公司欠薪纠纷、中显微电子有限公司欠薪纠纷等多宗重大集体上访和盐田居民余彩霞养子入户案等一批疑难个访,上级交办立案件按时办结率100%,越级上访和重信重访量保持全市各区最少,“信访投诉处理”工作在全市各区排名第一。四是强化信访督查工作,压实责任。对于领导批示、领导接访案件和重大疑难信访立案件进行限期督办,促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

4.创新工作机制,打造“活力信访”。继续深化实施信访部门与社会组织联动服务项目,开展了社区社会工作需求调研工作,进一步摸清、摸准基层一线矛盾纠纷现状和“信访外诉求”情况,为下一步项目的不断深化实施奠定了基础。继续协调社会组织参与个案化解,社会组织全年共参与接访集体上访和疑难个访3282471人次,处理各类“信访外”诉求90件次,承接重点“信访外”诉求个案3宗。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该项目在今年全国和广东省信访工作制度改革交流会上均被作为深圳市信访工作制度改革亮点作了交流展示,并在《中国改革报》、《深圳晶报》、盐田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宣传,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二)全面加强城区应急管理

今年以来,紧紧围绕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目标,不断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强化应急保障,增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城区公共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1.强化信息报送,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全年共处理紧急重大信息8660条次,提交预测预警建议17条次,整理带苗头性、倾向性的风险隐患问题31,拟定《应急信息快报》50期,未发生漏报、瞒报、迟报、谎报突发事件信息的现象。全年值班工作“零差错”,专线服务“零投诉”。今年以成立27个区专项应急指挥部为基础,协调处置一般、较大级别突发事件34宗(其中较大级别1宗),所有突发事件都得到及时妥善处置,没有发生重大、特别重大级别突发事件。辖区公共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2.全面组织开展专项工作。一是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重点对堤围水库、地质灾害、消防安全等15个相关领域的风险隐患进行排查整治。全年共排查出各类风险隐患249宗,其中堤围水库隐患5个、森林火险隐患1个、地质灾害隐患228个、建筑施工隐患11个、消防安全隐患3个、传染病隐患1个,已全部落实整改,整改率100%。二是继续保持泥头车安全整治工作高压态势。组织开展“全市统一执法日”行动17次,联合检查10次,查处泥头车各类交通违法行为223宗,辖区未发生一般级别以上泥头车交通事故。

3.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今年重点推进完成30个专项应急预案修编工作。30个区专项应急预案已经完成修编并发文7个(含密件3个),已经完成评审8个,已经完成征求意见11个,正在编制4个。不断完善了以盐田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总揽,以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企事业单位预案、重大活动预案为组成和补充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

4.不断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推进应急平台(一期)项目建设,建成应急值守、应急决策、预警信息、视频会议系统。启动数字集群通讯系统、小型移动平台建设,为指挥协调突发事件处置提供了有力平台支撑和通讯保障,应急保障科技含量得到全面提升。

5.全面提升应急处置和公众应急能力。举办公共安全管理专题培训班,组织开展了盐田港危险货物集装箱泄露事故应急处置大型演练,开展其他各类演练活动21次,有效检验了各专项预案操作性。开展《盐田居民应急指南(学校版)》首发仪式等宣传活动,向师生免费发放指南2.1万余册,开展应急知识进社区进校园活动,举办“百人百场”应急知识宣讲活动10场,全面宣传普及各类应急常识,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

(三)有序推进民防和地震工作

1.依法开展人民防空工作。完成人防工程报建4项,正在咨询办理人防报建项目3个,完成项目竣工核备工作2个。对重大或民生实事工程,在方案设计、竣工验收核查备案等各个坏节,主动靠上去开展工作,力求提速提效,把人防法规落到实处。在全市率先完成人防工程加挂使用管理单位职责和信息的标牌工作,完善全区人防工程备案管理制度,基本扭转了“重建轻管”的局面。加强人防工程日常维护管理培训,提高使用管理单位“主动管、依法管”意识。依法开展人防执法检查工作,开展防空袭方案修编工作。开展行政权责清理,完善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21项权责事项。

2.全面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深入开展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推进东和、海涛、沿港和滨海等4个社区创建申报工作,力争各街道再创一个国家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推进1个室外应急避难场所和3个室内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组织开展应急避难场所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开展“5.12”防灾减灾室外宣传等活动,全面提高了辖区居民的防震减灾意识。

今年以来,我区信访、应急、民防(地震)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对一些缠访闹访、信访老户问题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和措施;公众应急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人防工程建设单位“重建轻管”问题仍然存在;各项宣传工作力度仍需加大等。

二、2016年工作思路

2016年,我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积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依法治国新常态,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工作品质,进一步提升工作实效,扎实推进我区信访工作、应急管理和民防地震工作,为我区发展品质迈上新台阶和“美好城区”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角色定位夯实“信访本位”

立足防范,完善矛盾排查化解机制。把信访工作的重心从事后处理转移到事前排查化解,健全和完善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报送网络,建立健全准确、快速的信访排查调处机制,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着眼规范,完善信访业务办理程序。根据省信访条例和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制定一系列信访工作办理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压实责任,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能,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信访综合调研,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调研重点,打造调研材料精品。用好信访部门督查督办权和建议权,加大对民生信访案件和重大疑难案件的督促检查力度,及时向区委、区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完善政策和改进工作的建议,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二)全面推进法治信访工作

每年开展《信访条例》等信访法规执法检查工作,进一步巩固诉访分离、逐级走访等制度改革成果,努力增强信访工作的规范性和公信力。严格执行《信访条例》关于受理、转送、办理、答复、督办等规定,防止程序缺失。全力推动按照法定途径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工作,按照有关法规规定,列出区信访局职责清单,并协调推动区直有关职能部门开展分类处理信访投诉请求清单的制定和公开工作,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并真正便民、利民。组织拍摄依法信访专题宣传片,计划在电视台、区信访大厅和各街道综治信访大厅播放,以通俗、生动的形式,加强信访法制宣传。积极配合做好信访活动中违法行为的依法处置,切实规范信访秩序。

(三)继续畅通信访渠道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进一步完善区领导开门接访、带案下访、现场办公、包案处理信访问题等制度,进一步强化接访后续工作,提高领导干部接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继续强化首办责任制,完善信访案件的受理、办理和督办工作流程,举办信访业务培训班,强化部门责任,提高办案质量,有效把问题化解在辖区、解决在初始阶段。继续加强市政府12345公开电话、区长专线和网上信访办理工作,着重提高按时办结率和及时回复率。继续推进国家信访信息业务管理系统建设和应用,发挥好该系统的作用。

(四)全力推动依法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

加强信访数据统计分析和信访形势研判,推动信访隐患排查化解工作日常化、制度化和长效化。认真落实依法逐级走访制度,做好初信初访办理工作,努力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消化在辖区,做到责任不推诿、矛盾不上交。规范办案程序,统一办案标准,提高办结质量,及时给上访人答复,减少重复访和越级访。着力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民生问题,以及需要从政策层面解决的信访突出问题,加强信息综合分析,协调责任单位及时处理解决。对非正常访案件、省市督办案件、重大越级集体访等疑难案件,做好及时交办、催办、督办和报结工作,努力避免形成信访积案。

(五)切实抓好重大敏感节点信访工作

切实落实责任,加强组织协调,按照…、省、市要求,制定信访维稳工作方案,强化诉求解决和人员稳控“一案双责”责任制,做好重点敏感时段的信访工作,确保在此期间我区不发生群众赴省进京非正常上访。认真排查分析有可能引发在敏感时段赴省进京上访的矛盾,积极做好源头化解工作。加强对赴省进京上访人员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研判,密切关注重点人员和重点群众串联聚集的动向,及时发现群众赴省进京上访的动态性、苗头性、内幕性信息,坚决防止发生因处置不及时、不稳妥而引发信访极端行为。

(六)主动适应新常态创新信访工作体制机制

深入分析研究新常态下社会矛盾的新情况、新变化,积极探索创新信访工作新办法、新机制。在加强区信访大厅接访工作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优化街道综治信访维稳平台资源。充分发挥区联席会议作用,研究推进重大信访案件会商和部门联合接访制度化、常态化,建立健全复杂疑难信访案件协调化解新机制。加强总结评估、服务协调和宣传培训,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化解信访问题,支持社会组织做好上访群众的心理疏导、社会救助等工作,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认真总结已有经验做法,结合工作实际,不断探索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摸索出“信访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具有盐田特色的信访工作新模式,运用社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

(七)完善预警信息发布体系

依据《深圳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规范》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规范我区预警信息发布、调整、解除程序。依托深圳市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进一步完善、优化我区应急平台(一期)预警信息模块。通过应急平台(一期)项目在区、街道两级值班室的同步部署建设,达到区、街道预警信息发布100%覆盖。不断扩充预警信息种类,探索我区大小梅沙等各景区的人流、交通预警发布模式。拓展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探索建立预警信息网络发布、短信发布等形式,解决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细化各类预警响应措施,增加预警响应能力。

(八)健全应急指挥体系

探索建立横向、纵向的应急联动机制,建立专项应急指挥部指挥程序,明确指挥部各工作组职责及运作程序,提升我区各单位各部门横向协作水平。积极协助市级政府建立市、区间的合作机制,强化政府部门纵向合作措施。探索建立专项应急指挥部、现场指挥部召集、决策、冲突解决、文档管理及事后评估等指挥程序。

(九)优化应急预案体系

进一步推动区专项预案修编工作,建立以盐田区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为总揽,区专项应急预案为辅助,覆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探索预案数字化、电子化管理,注重预案库与应急平台有效衔接,便于预案高效调用,提升应急处置效率。依托区委党校,推进“盐田区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建设,建成预案桌面演练系统,通过各类突发事件桌面演练,规范处置流程,促进各部门熟悉处置流程、措施。

(十)加强应急资源管理

制定应急资源相关规范标准及应急物资名录,优化物资储备布局,合理确定储备品种和规模,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补充、更新、轮换、调运等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应急物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各类应急物资监控、预警、调度的动态化管理和信息资源共享。

(十一)强化应急通讯网络建设

在现有通讯网络基础上,以“平战结合、注重基层、应急服务、快速组网”为要求,推进350兆数字集群通信保障系统、基于4G网络的小型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完善公用与专用、保密与非保密相结合的应急通信保障网络体系。通过强化应急通讯网络建设,制定应急通讯保障方案,形成快速搭建现场应急通信保障平台的能力,提高突发事件现场的实时通讯保障能力,增加突发事件现场图像传输功能,高效地为突发事件处置指挥调度服务。

(十二)探索社会化应急模式

建立专业应急社会组织引入机制,进一步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通过尝试引入深圳山地救援队、中国福利基金会广东蓝豹救援队,依托海事部门建立海上应急救援基地,依托市交委建立危化品应急救援队伍等措施,有效提升我区山地救援、海上救援、危化品事故救援能力。同时,积极引导志愿者、社区居民等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全面提升应急管理社会动员能力。

(十三)全面依法开展人民防空工作

继续推进结建人防工程建设,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严格落实防空法和人防发展规划,确保人防工程平战效能,加快推进我区人防指挥所和机动指挥所建设。积极配合增设防空警报器和配套设施工作,实现全区警报全覆盖。继续推进“建管并举”,加强人防工程、防空袭警报器日常维护管理,组织维护管理企业开展“人防工程维护管理自查自纠活动”, 加强日常执法检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扎实推进我区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工作,力争改变人防工作滞后于城市建设的现状,将人防工作积极融合于城市建设之中,坚决落实“应建尽建、互联互通”要求。完善防空专业队伍建设,积极组织防空宣传演练,提高全民防空袭能力和防空意识。

(十四)推进防震减灾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已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管理工作,出台地震安全社区管理办法。全力推进东和、海涛、沿港和滨海等4个国家地震安全社区创建申报工作,力争各街道再创一个国家示范社区。启动我区创建全国防震减灾示范区工作。积极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创建,在盐田区外国语学校、海涛小学申报创建示范学校的基础上,完成每个街道建成一所示范学校的创建任务。加大防震减灾宣教力度,组织开展防震减灾教育“四个一”进校园活动,切实提高在校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难能力。继续推进我区震害预测成果应用工作。协调规划国土部门按照城市更新改造专项规划,优先落实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更新改造工作。按照全市统一部署,按抗震设防等级VIII度标准,有计划推进学校、医院的抗震加固改造工作,确保学校、医院建筑安全。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指导协调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救援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以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为主体、各有关行业救援力量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地震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继续推进室内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按照《深圳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2010-2020)》进度安排,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已建成应急避难场所的设施设备,形成布局合理、远近结合、覆盖面广、设施配套的城区应急避难场所体系。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