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
工作的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区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市政办发〔2015〕120号)要求,做好“十三五”期间我区防震减灾工作,结合震情形势和我区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防震减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系列…,坚持“四个全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夯实震害防御工作基础,树立最大限度减轻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根本宗旨,服务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及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建设大局。
(二)发展目标。
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不断健全和完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拓展公共服务领域,创建高起点防震减灾示范工程,进一步提升我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到2020年,我区基本具备抗御6级左右、相当于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全面提高我区抗御破坏性地震灾害的综合能力。
二、重点任务
(一)扎实开展震情监视跟踪。
区地震部门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震情监视跟踪和分析研判。科学制定并落实震情跟踪工作方案,做好特殊时段的震情保障。深化会商制度改革,加强显著地震事件的分析研判和异常现象的跟踪核实,加强地震监测台网、信息节点运行和管理。进一步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完善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管理办法和各项制度,推进群测群防信息上报系统建设和管理,完善地震宏观观测网络建设。努力捕捉临震信息,及时分析研判,力争做出有减灾实效的预测预报。加强地震信息公众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多平台发布系统,向社会及时提供地震速报等信息服务。继续完善烈度与预警系统建设,提高服务能力,为应急响应和社会避险提供及时有效的震情信息。加大地震监测预报科学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引进,提高地震预报科学水平。
(二)进一步夯实震害防御基础。
区地震、发改、建设、交通、规划、水务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做好新修订的《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宣传贯彻和实施工作,做好与相关抗震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等的衔接,按照有关抗震设防标准,依法依规加强抗震设防全过程监管,确保新建工程特别是重大工程严格按照新区划图进行设防,从源头上杜绝地震安全隐患。各街道、区级各有关部门要继续推进人员密集场所、城镇老旧房屋、学校、医院以及大中型水库、油气管网等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隐患排查和抗震加固,健全完善地震次生灾害防治体系,开展次生灾害风险调查、监测预警、防范治理和搬迁避让等工作。区地震、发改、建设、规划等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共同做好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和次生灾害源工程抗震设防工作。区地震、建设、国土、规划部门和各有关街道、各园区管委会,要继续加强我区地震活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等资料共享和成果应用。区地震、建设、科技、教育、卫计部门要大力推广减隔震技术,区财政投资的新建学校、医院、大型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建筑物等应优先采用减隔震技术。各街道、区地震局、区民政局、区教育局等要总结推广防震减灾工作示范创建经验,推动城区综合减灾社区、地震安全示范学校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三)大力加强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各街道、区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协同配合”的地震应急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地震应急准备工作。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抗震救灾工作职责,做好组织指挥、应急预案、应急队伍、物资储备等方面的准备工作。有条件的街道要开展地震应急物资储备示范工程建设。各街道、各有关部门、重点行业、危险部位的主管单位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强化地震安全隐患地段(区域)的应急工作和地震应急演练,切实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各街道要积极建设地震应急指挥技术平台,充分实现区街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数据共享,全面提升我区地震应急能力及水平。区应急办、区地震局、区民政局等部门要加强灾情快速评估和获取能力建设,做好应急指挥决策服务、指挥技术支撑等工作。区应急办、区地震局要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强化培训和演练,提高救援能力和实战能力。区地震局、各街道要继续推进两级地震现场工作队建设,完善工作装备,开展业务培训。区应急办、区地震局等部门指导有关单位建设符合国家标准的示范应急避难场所,各街道要按照《西安市城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要求,加快建设符合标准的应急避难场所,并不断完善现有应急避难场所设施。区地震、发改、应急、安监、民政等部门要加强对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的督促检查。区地震局、各街道及区级有关部门应配合市级地震部门完成“西安地区大震巨灾危险性分析及对策研究”工作,不断提高我区应对大震巨灾的能力。
(四)稳步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
各街道、区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2015年…1号文件提出的“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统筹搞好农房抗震改造”的要求,不断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要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纳入抗震设防管理范围。国土、建设、城改、民政等部门要负责移民搬迁、扶贫搬迁、危房改造、重点镇建设等涉农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落实,建设、地震部门联合推进地震安全农居示范点建设,扩大示范覆盖面。努力改变农村民居不设防的现状。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强化农村工匠培训,推广农居减隔震等抗震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为农居抗震建设提供选址、设计、施工等全方位服务。
(五)加强防震减灾文化体系建设。
各有关部门要开展防震减灾文化体系建设,制定《未央区防震减灾文化体系建设纲要》,提高民众防御地震灾害的意识和素质,提升我区防震减灾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宣传、地震、教育、文化等部门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并与应急疏散演练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技能;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纲要和领导干部培训教育计划。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活动,要在防灾减灾日和唐山大地震等重要纪念日,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等宣传优势开展有规模、有特色、有针对性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建立和完善地震新闻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提高新闻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主动引导舆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六)全面推进科技创新。
区科技局等要加大对地震基础研究和地震预警、减震隔震、应急救援等防震减灾实用技术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区地震局要继续深化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的交流合作,强化学术交流,合作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依托科技创新,使防震减灾工作向深层次领域发展。
三、组织领导
各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领导,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地抓好任务落实。各街道要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完成区政府下达的防震减灾考核责任工作,并把防震减灾工作任务纳入本级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要认真贯彻落实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加强政策研究,健全配套措施;要组织开展执法检查、行政检查等活动,促进工作任务得到落实;要健全完善经费投入机制,把防震减灾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要结合实际,做好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实施工作,把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健全完善机构,加强人员培训,保障工作条件,不断提高基层防震减灾工作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