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纪委监察局2016年工作总结
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市纪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从严执纪要求,坚定不移地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禅城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纪律保障。
一、2016年主要工作情况
(一)层层传导压力,“两个责任”落实不断深入。牢牢抓住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建立健全早发现、早提醒、早查纠“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抓早抓小,压实“两个责任”。一是清单式定责。协助制定《中共佛山市禅城区委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制定主体责任清单14项,监督责任清单5项,厘清党委和纪委、集体和个人、主要负责人和班子其他成员的具体责任。建立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两台账”,实现履责有痕可显、尽责有迹可证。二是链条式传责。坚持点题、约谈、述廉三管齐下,督促各级党委履行好主体责任,做到压力传导“零衰减”,传导范围“全覆盖”。推行区、镇(街)党政主要领导点题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共点题8个。推动谈话提醒常态化、规范化,全区各级党组织开展谈话提醒1711人次,做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谈,换届纪律和关键岗位重点谈,党风廉政建设每年必谈。三是倒查式追责。建立交叉巡察工作机制,将16个派驻纪检组分成5个联组,开展交叉巡察,共巡察单位16个,发现各类问题84个,提出整改意见62条,完成整改任务56项。
(二)聚焦监督执纪问责,纪律审查力度进一步加大。一是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严肃查处了区汾治办原主任陈和平受贿案、城南派出所原副所长李穗强违反廉洁纪律案、南庄镇梧村原村委会主任谭锦松受贿案等典型案例,腐败存量进一步减少,腐败增量得到有效遏制。二是积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做到挺纪在前。三是深入开展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线索集中排查。
(三)坚持抓早抓小,作风建设不断深化。一是加强换届风气监督。组织集中观看换届选举警示教育片《镜鉴》《警钟》,开展换届风气明查暗访,对换届风气进行阶段性研判,严明“九个严禁,九个一律”的换届工作纪律要求,拧紧“总开关”,勒紧纪律“红线”。在四个镇(街)、区属各单位、54个村居设立92个廉情观察哨,聘请廉情观察员18名,收集换届风气问题反映4条。严格把好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二是持之以恒整治“四风”。坚持暗访、查处、追责、曝光“四管齐下”,全区“四风”投诉、效能投诉分别下降50%和23.7%,连续2年保持双减双降。三是深入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严格督查环保整治工作。制定《禅城区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强化基层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责任。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督查督办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环保问题。着力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对“两违”整治、直管公房、水务招投标管理等17个问题共督查督办91次,为区重点工作顺利推进提供纪律保障。
(四)突出“制度+平台”建设,源头防腐更加扎实。一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微制度”规范“微权力”。汇编近年来统筹制定的反腐倡廉监管制度492项,出版《禅城区反腐倡廉制度选编(2011-2016)》,成为干部常学、常用、常对照的工具书。紧抓节假日时间节点,发送实用规章制度短信1.1万条,提醒干部知规矩、明底线。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邀请省委第九巡视组组长王晓超同志为全区党员干部作专题辅导报告,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纪律意识。二是以廉洁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建设廉情预警和“熔断”机制。以“公开、透明、监督”为理念,确定3大领域16项任务,制定出台“一决策两清单”机制,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梳理利益冲突清单15项、腐败征兆清单34项,实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预警、早发现、早熔断。启动中介组织和招投标监管创新两大攻坚任务,探索建立诚信积分制度,解决工程领域资质挂靠、围标串标、分包转包等突出问题,构建“你不行贿、我不受贿”的新型政商关系。三是以廉政风险评估预警平台为载体,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搭建领导干部和单位廉政信息数据库,制定33个评估预警指标,制定《预警平台运行管理暂行办法》,运用大数据分析权力、资金、资源“三集中”领域廉政风险,实现廉情早预警、早处置。对全区33个部门(含镇街)和1444名区管干部进行廉政体检。四是以一门式在线监察系统为抓手,推动建立阳光审批生态链。区直15个行政审批职能部门、4个镇街、140个村居共816项自然人事项已全部纳入系统监管,实现办事节点留痕、过程可溯、差错可纠、责任可追。
(五)坚持严教严管,队伍履职能力不断提升。一是深化派驻机构改革。以单独派驻、综合派驻模式实现44家区直机关、党群组织和事业单位及其直属单位、所属系统派驻监督全覆盖,深化派驻机构派驻、巡察、纪律审查“三位一体”改革,实施派驻机构交叉巡察、联组召集人、联组例会和联组通报等制度,实行派驻纪检组组长、副组长轮岗交流、述职报告制度,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发现、分析和处置问题能力。二是深化执纪监督能力建设。统筹推进基层党建重点任务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化纪检监察机关能力建设年活动,在复旦大学举办2期“从严执纪,忠诚履职”专题培训,分批选派干部参加省、市各类培训228人次。坚持重点工作带动与绩效测评相结合,完善派驻机构重点工作交办督办、绩效考评制度,推进镇(街)纪(工)委规范化建设工作,增强干部队伍履职能力。三是深化纪检监察干部自身建设。圆满完成区镇纪委换届工作。强化内部监督制约,制定《禅城区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实施办法(试行)》《禅城区纪委监察局机关考勤制度》,出台《派驻机构工作手册》《派驻机构履职细则》,建立尽职尽责、失职追责的责任追究制度,用制度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纪检干部,严防“灯下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在反腐高压态势下,仍有少数人存在侥幸心态,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行为仍有发生。今年以来,查处科级干部11人,另有2人被市纪委处分,主要违纪事实均发生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
二是在从严执纪新常态下,部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懒作为、怕出事的现象有易发增生苗头。一些领导干部抱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思想,为官不为。
三是纪检监察干部的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以法代纪的思维定式和方法措施尚未根本转变,纪律审查工作中轻处分偏少、重处分偏多。镇街纪委、派驻纪检组的执纪监督问责职能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纪律审查力度还需加大。
三、2017年工作计划
(一)深化廉洁试验区建设。创新中介组织监管制度。制定中介组织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中介组织选用、准入、监管及退出机制。依托一门式改革,搭建中介组织综合网络平台,开展互联网+中介监管创新,构建阳光交易和大数据监管体系,逐步破解中介组织“二政府”等四类问题。以工程造价和工程监理两类行业为切入点,发挥行业自律作用,制定行业自律公约,开展试点改革探索。
(二)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落实市委“三个区分”要求,协助制定《中共佛山市禅城区委员会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促进改革创业的实施意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着重解决党员干部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等“为官不为”问题,提升干部士气,促进主动干事。
(三)推动实施党委巡察制度。落实…、省、市巡视巡察工作方针和关于建立党委巡察制度要求,协助区委制定《中共佛山市禅城区委关于建立党委巡察制度的实施意见》,推动实施党委巡察工作。坚持政治巡察定位,坚持围绕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六项纪律”为尺子,发现并推动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发挥巡察的震慑、遏制、治本作用。
(四)加大纪律审查工作力度。发挥区委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作用,加强与公检法机关的协作配合,增强工作合力,扩大线索来源,加大对现有线索的分析研判,提高线索成案率。按照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要求,加大立案审查力度,逐步加大轻处分和组织处理的比重。
(五)开展廉洁村居建设。在南庄镇选择3个村,祖庙、张槎街道各选择1个村开展推广村规民约规范化建设,根据各自特点,采取差别化、错位性的打造,建立有针对性、有特色的示范点。加大农村两个平台建设,推动农办及镇街加大平台外交易的监管。通过村规民约管住基层微权力,规范基层微权力,防范村官权力大、随意性强产生的风险隐患。通过农村两个平台助推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通过廉政文化建设弘扬不贪不占的好村风、好家风。
(六)加强纪检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建设纪检监察系统监督执纪问责信息平台,建立情况明、数字准、可监控的数据库,完善拓展规范行为、提高效率的应用系统,为监督执纪插上科技的翅膀。深化“派驻、巡察、纪律审查”三位一体改革,完善派驻纪检组例会、述职、考核等制度,切实提高派驻机构履职成效。加强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建设,开设禅纪讲堂,举办专题培训,提高纪检监察干部发现违纪问题线索,准确适用党规党纪处理违纪问题等能力。实施交流轮岗制度,强化委局机关、派驻纪检组和镇(街)纪(工)委之间的干部交流力度,建设复合型人才。成立内务监督委员会,充分发挥干部监督机构作用,严肃处理乱作为、不作为、不善为问题,加强自身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