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气象意见】宁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

阅读数:390 文章字数:1801



宁强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科普

宣传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市县双管单位:

为提高全社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能力,进一步提升公众气象防灾避灾水平,经县政府同意,现就推进我县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为重点,拓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平台,提高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基础能力,增强公众应用气象信息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提升公众气象防灾避灾、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二)目标任务。充分发挥全县各级、各部门科普优势和气象部门职能作用,强化多部门联系合作,动员组织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扩大气象宣传与科普影响力,使气象工作更好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努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工作新格局,促进气象防灾减灾科普业务化、常态化、社会化、品牌化发展,做到气象防灾减灾科普主题更加突出,科普产品更加丰富,工作机制更加健全,科普能力大幅提升,工作合力显著增强。

二、主要措施

(一)合力打造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品牌活动。以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为契机,深入开展“科学应对气象灾害”大型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努力扩大气象科普社会影响力。充分依托科普之冬(春、夏)、科教进社区(进农村)、气象系统科普等平台和载体,积极举办气象防灾减灾科普讲座、展览、竞赛和以防灾避险为重点的气象科技咨询、技能培训、应急演练等活动,努力扩大气象防灾减灾科普覆盖面和影响力。

(二)大力实施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示范项目。充分发挥大联合、大协作作用,结合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气象科普进农村示范项目,积极开展气象科普示范县和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示范镇创建。大力实施气象科普进社区示范项目,建设气象科普示范社区。大力推进气象科普进校园,建设校园科普示范气象站,不断提升中小学生气象科学素质和向社会开展“二次宣传”的能力。

(三)努力拓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传播渠道。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传播机制,拓展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信息、微博、微信等媒体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充分利用学校、社区、车站、旅游景区等人员密集区和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进行气象科普宣传。加强与社会传媒合作,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气象科普宣传。充分利用12121”自动答询系统、电视天气预报系统、天气预报预警手机短信等,开辟气象防灾减灾科普专区,开展气象防灾避险科普宣传。

(四)着力加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和设施建设。充分发挥现有科普场馆公共科普服务平台作用,推进在综合性科普展馆或者科普活动中设立气象展区。加大县气象台站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层气象台站公共科普服务功能。

(五)有效促进气象防灾减灾科普社会联动。县气象部门要加强与农业、科技、教育、广电等部门协调沟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充分发挥各类学会、协会等社会团体在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工作中的作用,努力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县气象局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制定全县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政策引导和工作落实,联合多部门组织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活动宣传。县气象局要积极发挥气象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资源开发,充分发挥气象台站作用,精心打造具有特色、实用性强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与服务平台。

(二)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建立和发展气象科普志愿者队伍,使其成为深入基层特别是农村和边远山区开展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科普宣传活动、将气象科普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的生力军。

(三)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工作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气象及相关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工作,积极推荐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示范社区、示范村和先进个人参与申报相关奖励和表彰项目。

(四)完善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投入机制,多渠道争取气象科普支持。积极创造条件,吸引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工作,鼓励和动员更多社会力量投入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工作。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