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送2016年度应急
管理工作总结的报告
区应急办:
根据区应急办《关于报送2016年度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及突发事件总结评估的通知》要求,我局对2016年度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现简要报送如下: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市政园林管理系统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城市攻坚年”工作主题,以风险管理为抓手,以预案和演练为重点,扎实推进队伍建设,促规范,强机制,重落实,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建设幸福涪陵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2016年度应急管理工作完成情况
(一)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健全了工作机制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区两级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及时调整充实了应急管理领导小组成员,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局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局安全督查科,具体负责应急管理日常工作。我局还结合市政园林系统实际印发了《应急管理一岗双责责任制》(涪市政发〔2013〕43号)、《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实施意见》(涪市政党委发〔2015〕1号)文件,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应急管理、管业务必须管应急管理,管生产必须管应急管理”的要求,明确了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局属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局(处长或主任)为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承担应急管理“一岗双责”责任。
(二)开展了化粪池和桥梁事故趋势分析会商
今年3月,我局召集区市政处、环卫处召开了环卫安全事故趋势分析和城市桥梁安全事故趋势分析会商。分析了化粪池有可能发生燃烧,甚至发生爆炸的可能,通过利用科技技术手段,在重点区域建立了远程对化粪池在线监测管理系统,大大降低了化粪池因气体浓度超标而发生爆炸事故的可能,同时,也提出了积极采取监测、清掏等措施预防事故发生的建议,并逐项进行了贯彻落实。分析了城区个别桥梁年久,有可能发生裂缝,甚至发生结构变形出现安全事故的可能,提出加强巡查、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开展定期安全检测、加强维护保养等建议,并逐项进行了贯彻落实。今年,我局投入30余万元对城区4座(沙溪沟大桥、通江路桥、磨盘沟大桥、希望小学地通)桥梁、地通进行了定期安全检测。
(三)切实开展了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工作
一是我局完成了涪陵区政府下达的《涪陵区市政公共设施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涪市政发〔2012〕77号)修编工作,并于6月印发了《市政园林设施突发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涪市政发〔2016〕34号)。在道路、桥梁、隧道、高切坡、高挡墙等市政园林设施方面作好了应急准备。二是制定了《白鹤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应急疏散预案》,于11月24开展了白鹤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应急疏散演练,通过演练提高了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并将演练方案、照片、总结及脚本及时报送了区应急办。三是针对除夕夜燃放烟花爆竹易引发火灾的实际,我局制定了隐患源“一对一”应急预案,即“除夕夜燃放烟花爆竹消防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做好了快速处置除夕夜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准备工作。
(四)完成了突发事件风险登记、录入和审核工作
首先,我局对局属各单位分管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科长和风险录入工作人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培训。通过培训学习,掌握了风险管理信息录入的实际操作步骤,增强了识别风险的能力,确保了风险信息录入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按照应急管理“一岗双责”的原则,明确了风险管理责任人,落实了具体工作人员。最后,组织局属各单位认真组织开展了风险识别和录入工作。采用矩正分析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制定完善了相关应急预案。截至目前,进入我局风险管理信息平台的共有50条。包括:一是我局直管突发事件风险管理信息共录入31条,上报31条。二是行业监管风险信息录入共16条,纸质件报区市政园林局已审核通过的有16条,其中风险信息电脑录入审核已通过的有13条,另外3条,我局多次电话催促敦仁街道对照已审核的纸质件抓紧修改完善后电脑录入提交我局审核,但至目前敦仁街道仍未提交我局审核。三是隐患已经消除的有1条。四是属于其他部门审核,我局已退回的有2条。
(五)开展了市政设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我局结合“两防”、“打非治违”、“行业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四不两直”等专项行动,对环卫设施、园林设施、照明设施、游乐设施、公园、桥梁、隧道、地通等设施开展了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共组织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5次,发现安全隐患142个,共投入隐患整改资金113.8万元组织及时整改142个,隐患整治率达100%。重大隐患限期整治率达100%,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统计按期上报率达100%,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安全隐患。
(六)加强了值班值守工作
1、值班制度健全,人员到位,信息报送及时。进一步规范了政务值班应急值守工作,制定了《政务应急值班制度》,坚持实行24小时值班工作机制,制定了值班工作人员值班表,把工作任务落实到了具体人员,值班期间保证24小时通讯畅通。2、完善了值班台账。按要求做好了值班记录,建立健全了值班台帐,对上级交办的事项和市民投诉的事项一一建档,并跟踪督办,直至办结完毕。3、通过利用党政内网、电话、手机短信、微信等形式将预警预防信息及时发送,确保信息畅通,落实了相关的防范措施。
二、主要的工作措施
(一)完成了物资装备配备任务
我局已于2013年底全面完成了区政府下达的应急物资储备和装备配备“三年计划”任务。对物资的种类、数量,管理方式及责任人员情况进行登记造册,加强了装备物资的保养,按照1:2的比例落实了操作人员,确保能够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调拨到位,为抢险救灾争取了时间。
(二)加强了市政应急保障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1、我局组建了市政应急救援保障队伍,成立了8支应急救援保障分队,即:市政处应急救援保障分队、环卫处应急救援保障分队、园林处应急救援保障分队、照明处应急救援保障分队、新城区管理中心应急救援保障分队、水域处应急救援保障分队、重庆坤源水务公司应急救援保障分队、重庆市三峡水务涪陵排水公司应急救援保障分队。各保障分队下设行动小组,共计26个,具体负责城市市政设施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抢险工作,各保障分队职责分工明确,调度制度健全。2、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相应的应急救援演练。今年,我局开展了市政消防应急救援、望州路公厕化粪池爆炸事故应急救援、石大雷隧道路段高切坡滑坡应急救援、清漂船舶火灾应急救援、配电室透水着火应急救援等演练工作,做好了事故应对措施,提高了应急队员处置救援能力。3、调整充实了市政设施应急救援专家队伍,建立了应急专家联席会议制度和应急决策咨询制度。
(三)加强了宣传培训工作
一是将应急管理业务培训纳入干部培训计划,开展了《新安全生产法》、应急管理工作知识培训工作。我局将应急管理业务培训纳入了全年应急管理工作要点,并组织干部职工通过观看影片、聘请专业人员授课等方式,开展了防火、园林机械安全操作、工程项目开工前安全教育等安全应急知识培训。二是开展了“5.12”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推进应急知识“五进”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保证了宣传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市政应急保障队积极开展了应急知识进工地、进社区等活动,12月9日在泽胜广场开展了“12319”城管应急安全知识宣传活动,还通过宣传专栏、发放宣传单等形式进行了应急防灾知识宣传。共制作展板12张、悬挂横幅2条、受理市民咨询300余次、发放宣传单3000多张,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三、取得的工作成效及典型案例
一是建立了户外显示屏预警信息发布联动机制。我局根据《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实施重庆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的通知》(涪府办发〔2011〕112号)和《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涪陵区自然灾害预警预防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涪府办发〔2012〕190号)要求,制定印发了《关于建立LED显示屏发布预警信息联动机制的通知》(涪市政发〔2016〕32号),并于4月20日组织户外LED显示屏商家10户在区应急办召开联席会议,建立了自然灾害应急联动预警体系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7月22日成功发布了高温橙色预警信息。二是规范了突发事件内部处置流程,及时有效控制事态。5月31日晚,一场强暴雨天气,造成涪陵区迎宾大道加气站对面山体滑坡,滑落土方约300立方米,几棵行道树被大风刮倒,造成车辆只能半幅通行。险情发生后,我局所属单位市政处相关负责人及工程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集机械设备,组织施工人员清理现场、修复道路。从上午9时一直持续到下午16时47分,历时约8小时排危抢险,消除了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