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规划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办好学前教育”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我区学前教育整体水平,根据省、市相关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一期行动计划完成情况
2011—2013年,新建1所即新抚区公办幼儿园,投入资金600万进行校舍改造和设备添置。全区学前儿童总入园率达93%,普及学前一年教育率达93%,普及学前二年教育率达93%,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率93%,达到省定标准。
(二)发展现状
三年来,全区学前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到2013年底,全区有各类幼儿园52所。其中:公办园3所,学校附属幼儿园6所,民办幼儿园43所。3—5周岁学龄儿童总数3885人,入园儿童总数3880人,其中:公办幼儿园入园儿童数1460人,占总入园数的38%;民办幼儿园入园儿童数2420人,占总入园数的 62%。全区共有幼儿园园长和教师288人,其中:园长52人,专任教师236人,有园长资格证的12人、公办108人,民办180人。专科以上学历教师206人,占教师总数72%。
(三)存在问题
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及有关数据显示,全区适龄儿童数可能会上升,将给园所带来新的需求与问题。学前教育的质量、布局、结构与家长们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多样化的学前教育需求还不相适应,表现在:
一是我区没有乡镇中心幼儿园,农村幼儿园设备陈旧老化,幼儿园缺少专项活动室、户外活动场地面积不够、缺少大型玩具等。
二是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农村幼儿园没有定编的专任教师,城市小规模幼儿园部分教师没有资历,幼儿园的园舍、设备设施较差,教育不规范。
三是城乡差距大,园所发展不平衡,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办园正规,教育教学等管理规范,师资力量及玩教具等设施配置都能达到要求。小规模园设备老化,师资不规范,教育器材陈旧。
四是个别教师钻研业务不够、态度不积极等问题,没真正从幼儿实际年龄和接收能力出发,尤其是针对大班幼儿小学化倾向严重。
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着我区学前教育工作更加科学、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
进一步加强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力度,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提高学前三年入园率,打造具有新抚特色的幼儿园;进一步打造园长教师队伍,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园的规范管理,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二)年度目标
2014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4%;园长、教师专业水平明显提高;幼儿园管理趋向规范化。
2015年改建1所即南花园小学教学楼为南花园小学幼儿园,区级投资175万;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4%;全区幼师学历达标率逐渐提高;严格查处“小学化”现象。
2016年新建1所即千金乡中心幼儿园,区级投资381万;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5%;采取多种渠道补足配齐教职工,全区幼师学历达标率明显提高;全面实现无“小学化”现象。
三、重点任务
(一)各公办、民办园要继续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力度,对现有的幼儿园进行升级改造,使各园基础设施设备得以完善。
(二)力争到2016年全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推进幼儿园信息化建设,全区幼儿园电脑台数达到标准,使各园与家长建立网络平台,有计划有组织为家长和幼儿提供交流互动平台,提供学前教育信息,有效利用资源。
(三)逐年增加专业教师数量,逐步推行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提高我区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到2016年,全区幼师学历达标率达到85%以上,公办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率100%,继续教育培训率达到100%。全区幼儿教师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四)坚持公益普惠,开展好普惠制幼儿园认定工作。
(五)建立幼儿园评估机制,引导民办幼儿园规范、健康发展,逐步达到公、民办协调发展的目标。
四、主要举措
(一)提升园所质量,发展公办园、开展普惠性园认定工作
1、充分考虑城镇化发展、老城区改造和人口流动的实际,解决好城镇及城乡结合部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问题,重点解决好九中榆林地区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积极筹措资金或结成区域内对子进行帮扶。
2、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努力提高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新增资源重点向困难群体倾斜。着力扩大乡镇学前教育资源,在千金乡建一所公办性幼儿园,让乡镇孩子接受到与城市同等的教育。
3、开展普惠性幼儿园认定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对普惠性幼儿园予以认定,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公益普惠幼儿园。
4、显著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拓宽经费投入渠道,创新用人机制,建立健全标准,破解发展难题,使学前工作惠及幼儿,服务于社会。
(二)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幼儿园保教人员素质
1、严格执行幼儿园园长、教师、医务人员从业资格准入规定。积极开展好教师、园长队伍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新抚学前教育质量。
2、加大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力度。严格制定幼儿园教师培养规划,规范幼儿园骨干教师、全员教师的培训和保育员培训工作,使骨干教师、全员教师的培养一体化、系统化,培养一批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带动全区师资力量。教师和保育员要做到持证上岗,均达到合格学历标准。
3、建立幼儿园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公办性质幼儿园的聘任教师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工资待遇及保险与公办教师平均水平持平。
4、全面开展去“小学化”展示活动。开展教师练兵活动,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三)加大学前教研深度,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1、加快提升学前教育先进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强学前教育先进方法研究与实践,积极探索与学前教育发达地区幼儿园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学前教育发展进程。提升学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推动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管理、保教工作、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2、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加强对幼儿园保育教育的实践研究和指导,注重内涵发展。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深入研究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幼儿园保教内容,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健全完善幼儿园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落实幼儿园一日活动规范,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3、开展学《指南》、研《指南》、考《指南》、用《指南》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开展去“小学化”展示活动,结合一日常规等等活动形式,来提高教师教研学习质量。
4、提升办园质量,深入贯彻落实《指南》。提高幼儿园教师、卫生保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升办园水平,各类幼儿园的师资、班额、玩教具、园舍等逐步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标准。
(四)各部门共同履职,健全幼儿园监管体系
1、坚持实行政府主导,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动态监管机制。教育督导部门加强督导,向社会发布督导报告。教育行政部门充实管理力量,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加强对办园资质、教师资格、办园行为、收费公示等的监管,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卫计部门将卫生保健工作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加强监督和指导,落实儿童保健、疾病防控、监督执法等工作的监督指导。幼儿园建立健全定期自查自纠制度和家长委员会制度,对卫生、消防、园舍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消除,对事关幼儿和家长切身利益的事项充分征求家长委员会的意见。
2、完善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定期协调解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统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工作。
3、科学规划,整体推进。把第二期三年计划的目标要求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各级各类园所将落实《新抚区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列入本园三年发展规划之中。
(五)增加资金投入,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顺利实施
1、加大对学前教育发展财政经费的投入力度,完善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政策。区政府制订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每年从财政经费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幼儿园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企事业、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每年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贫困家庭幼儿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资助力度,给予相关扶持。
2、争取…、省、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地方改扩建和新建公办幼儿园、利用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不断完善地方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3、鼓励民办园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投入相应的资金,满足家长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