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7-2020年)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开发园区,县政府有关部门、县直有关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当涂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7-2020年)》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全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健康生活的基础保障,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过去5年,经过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全民健身工作以贯彻落实《当涂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年)》为主线,全县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今后5年是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更加广泛地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进一步提高全县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建设全民健身运动基础设施,积极兴办群众性体育赛事,大力发展群众性体育组织,促进全民健康与全民健身深度融合,为全力实施“1234”发展战略,建设“活力当涂、创新当涂、绿色当涂、法治当涂、幸福当涂”,实现“全省争第一,全国争一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稳步增加,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蔚然成风,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21万以上,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32万。
——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县城建有“10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体育社会组织建设保持较快发展,体育社会组织总量达到40个,会员人数达到2万。
二、主要任务
(一)加强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建设,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1.健全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县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完善例会制度,明确部门责任,落实任务分工,部署重点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2.加强各级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到2020年,县、乡镇(园区)和有条件的行政村(社区)建立体育总会和体育分会。健全行业体育协会和老年人、农民、职工、妇女、残疾人等枢纽型人群体育组织,县级单项体育协会达到22个以上。
3.推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向基层延伸。加强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完善体育服务功能。大力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站点、健身俱乐部和健身指导站等,逐步实现基层健身站点网络化,全县全民健身站点达到每万人5个以上。
(二)加强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建设,着力打造特色品牌活动。
1.积极举办各类运动会。县政府每四年举办一次以全民健身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年举办中小学运动会,有关部门和组织要定期举办职工、农民等不同人群参加的各类运动会,设置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比赛项目,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发展。
2.深入开展健身活动。大力推广健身跑、健步走、拔河、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击剑、健美健身、瑜伽、钓鱼、轮滑、跆拳道、体育舞蹈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健身气功、棋类等民间传统运动项目。围绕每年的龙舟赛、8月8日全民健身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策划组织主题健身活动。
3.打造更多品牌赛事。县级重点打造龙舟、登山等品牌赛事。乡镇(园区)培育骑行、定向越野、钓鱼、棋类、球类等一批品牌赛事,努力形成“一县多品,一乡一品”的全民健身活动格局。
4.强化全民健身活动重点。广泛开展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名学生掌握2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养成锻炼习惯。支持社区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场所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身活动,为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学指导。实施健身助残工程,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开展农民、职工、妇女儿童健身活动项目。积极开展校园足球,支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民间足球活动。全县注册健身气功站点数量不少于23个,习练人员不少于2100人,充分发挥其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体系建设,健全公共体育设施网络。
1.有效扩大增量资源。重点建设步道、绿道、健身广场等亲民、便民、利民的中小型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到2020年,县级建成“五个一”,即1个小型体育馆、1个小型体育场、1个游泳设施、1个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体育公园。50%以上乡镇(园区)建成“三个一”,即 1个小型室内健身中心、1个全民健身广场、1个多功能球类运动场。100%行政村(社区)建有公共体育设施,50%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升级换代,50%以上行政村建有室内体育活动室;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2.落实设施建设标准。严格落实新建居住区和社区公共体育设施配套建设标准,公共体育设施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支持利用公园、广场、公共绿地及空置场地,统筹推进多功能公共运动场项目建设。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和空闲地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健身场地设施,合理做好城市空间的二次利用,增加群众健身的设施。重点扶持建设公共运动场、多功能运动场、足球场、拼装式游泳池等室外健身设施。
3.提高设施利用效率。进一步盘活现有的体育设施存量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鼓励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对公共室外健身器材进行定期巡检维修,确保群众健身安全。
(四)加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科学健身水平。
完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持续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建立居民体质档案,定期发布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定期举办科学健身讲座和各类健身知识培训班,普及运动健身科学知识,营造体育健身生活化的个人发展理念和社会舆论氛围。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全员网上注册,总人数达到12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万分之二十五以上。
(五)加强全民健身融合发展体系建设,促进大健康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全民健身与养老服务、运动康复、旅游休闲、教育培训、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等融合发展,着力推进体育传媒、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文学创作等新型业态发展,为社会提供专业化体育服务。围绕运动体验、运动休闲度假和重大赛事,加快当涂大青山、甑山生态园等体育旅游基地建设,丰富体育旅游线路和休闲健身产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健身俱乐部,开展第三方健身俱乐部星级评定工作,促进俱乐部规范发展。探索设立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棋类等项目联赛,鼓励社会力量创建职业体育俱乐部。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通过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组织架构,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各有关部门和行业要依照本计划,制定本部门、本行业的具体落实方案。以健康为主题,整合基层宣传、卫生计生、文化、教育、民政、养老、残联等部门相关工作,在乡镇层面探索建设健康促进服务中心。落实普法责任制,宣传普及体育法规,营造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全民健身工作的社会氛围。
(二)加大资金投入与土地保障。县财政和乡镇(园区)财政应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体育场地设施、提供体育服务、参与场馆运营。全面落实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方面政策。完善规划与土地政策,将体育场地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体育用地。
(三)建立全民健身评价激励体系。把全民健身评价指标纳入健康当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单位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内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特定人群发放体育健身消费券。探索实施医保健身一卡通试点,培养主动健身意识。
(四)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工作者的培训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大对社会化体育健身培训机构和民间健身领军示范人物的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大学生、退役运动员等从事全民健身、体育产业和体育教学工作,并将其纳入政府创业扶持范围,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优惠和补助。
(五)加强绩效评估。县政府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时制定实施计划评估标准、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案,每两年对实施计划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在2020年对实施计划实施成效进行全面评估,评估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