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绿化美化乾安县大地规划
为了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按照国家六大生态工程建设和省十年绿化美化乾安大地规划要求,结合乾安实际,特制定《“十一五”期间绿化美化乾安大地规划》。
一、全县造林绿化现状
建国以来,特别是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以来,我县的林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到2005年年底,全县有林地面积5.233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22%。林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改善了全县生态环境,对促进农牧业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保障作用。但是,我县林业建设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低,生态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局部生态环境还很脆弱,一些地方沙化、碱化、水土流失还较为严重。二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还不尽完善。林分质量差,结构单一,防护功能较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风害、沙害、水害还时有发生。三是森林资源遭受破坏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乱砍盗伐,滥占林地,毁林毁草开垦,超载放牧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巩固造林绿化成果,努力扩大林地绿地面积,完善体系,强化功能,全面提高全县绿化美化水平,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和自然景观,是今后造林绿化工作面临的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二、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2006-2010年造林绿化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生态县建设发展规划,以扩大林草总量………,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防护功能为目标,以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为重点,深化林业体制改革,加大科技投入,强化保护措施,加快植树造林步伐,努力实现林业生态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二)规划原则
1、坚持生态优先、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兼顾的原则。
2、坚持政府负全责,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原则。
3、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
4、坚持依靠科技、质量为先、注重实效的原则。
5、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的原则。
6、坚持分类经营、分类指导、生态公益林以政府投入为主、吸收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商品林以市场调控为主、政府适当扶持建设的原则。
(三)奋斗目标
总体奋斗目标是:经过五年的努力,把我县林业建设成以城乡环境绿化美化为点,以“三林”和“绿色通道”为线,以生态草、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养林为面,点、线、面相结合的林业生态体系,使我县沙地披上绿装,盐碱地得到有效治理,风蚀、水蚀地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山水田林路草综合治理,林茂粮丰,草肥水清,大地秀美,效益显著的平原绿化新格局。
具体目标是:造林1000公顷;退耕还林9000公顷;营建生态草18500公顷;建设绿色通道25公里;县城新增绿地6.7万平方米,村屯绿化达标10个。
三、规划布局和建设重点
(一)规划布局
根据全县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森林资源现状以及各地造林绿化侧重点的不同,本着区分差异性,归纳共同性的原则,将全县划分为四个治理建设区域,实行分类指导,分区突破,从而实现全县造林绿化的整体推进。
1、沙地综合治理建设区。县内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是荒漠化治理的重点区域。造林绿化方向是人工促进林草植被的恢复,全面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提高林地利用率和防护效能,大力营造固沙林和水土保持林,治沙于本源;提高沙区治理标准,积极营造旱作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提高沙地产出效益。
2、退耕还林还草建设工程
退耕还林还草是解决在坡地、沙地、轻碱地、低湿地等生态脆弱区、保护区开荒种地问题,尽快恢复这一地区林草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风沙危害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按照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建设工程的要求,该退耕的地块,都要规划退耕还林还草,2006-2010年全县规划退耕还林9000公顷,生态草工程18500公顷。采取封育结合、林草结合等措施,保护和修复湿地生态环境,使其起到维护一方生态平衡的作用。
3、生态草建设工程
生态草建设是国土绿化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生态市,搞好荒漠化治理的主战场。由于不合理开荒种地、过载放牧和自然灾害等原因,使草原盐碱化、沙化和退化日益严重。在“三化”草场治理上,按照轻度盐碱土、中度盐碱土、重度盐碱土、碱化草甸土、沙化草甸土等立地类型,依据植被盖度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理模式和措施。具体要把握好五个技术环节。一是保护。二是改良土壤。三是建设栅栏。四是全面播种、补种适宜牧草。五是在生态草建设区域营造建牧场防护林。
4、绿色通道工程
绿色通道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框架,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绿化要坚持防护功能与经济效益相结合,防风固土与美化环境相结合,乔灌花草相结合,全面提高公路绿化标准和整体水平。根据不同公路级别,不同地段立地条件,确定适宜树种配置,国、省道边沟内侧要乔灌花相结合,突出景观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2006-2010年完成公路绿化25公里、绿化面积25公顷。
5、高标准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
为进一步完善和增强防护林的防护功能,对标准不高、质量较差、防护功能较低的防护林,要进行完善、提高和补造。坚持依法实施的原则;坚实生态优先的原则;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科学规划的原则;坚持效益兼顾的原则。2006-2010年规划新植农防林200公顷,更新农防林800公顷。
6、城乡绿化美化建设工程
县城绿化要突出抓好街路拓宽、中心广场扩建、居民小区改建的绿化美化以及公园、环城绿化带建设,增加绿地面积,提高绿化标准档次,改善人居环境。到2010年,县城绿化覆盖率达到22.7%,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平方米。
村屯绿化要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为中心,加快园林式村屯建设步伐,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一是搞好围屯林建设,在村屯周围营造3-5行树。二是村屯街路造林,主街路两侧要栽1-2行街道树,副街路一侧或两侧各栽1行树。三是房前屋后造林,要结合庭院经济的发展,营造小果园或小片商品经济林。四是较大集镇所在地和有条件的村屯,要结合山、水、荒地等环境治理,建设小型农民公园及街心广场,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
四、投资概算
(一)投资估算依据
以吉林省林业厅颁发的《林业生产劳动定额》为依据,结合全县近年营林、绿化、种草等生产的平均劳动定额和技术经济指标综合进行概算。
(二)投资标准
1、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1800元/公顷。
2、退耕还林建设工程:1500元/公顷。
3、生态草建设工程:2200元/公顷。
4、绿色通道建设工程:10000元/公顷。
5、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新建4500元/公顷,改建10000元/公顷。
6、城乡绿化美化建设工程:30000元/公顷。
7、商品林建设工程:4000元/公顷。
8、林木种苗建设工程:采种基地建设600元/公顷,苗圃建设30000元/公顷,良种基地建设50000元/公顷。
(三)投资概算
“十一五期间”绿化美化乾安大地规划总投资0.6955亿元。其中: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投资0.018亿元,退耕还林建设工程投资0.135亿元,生态草建设工程投资0.407亿元,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投资25万元,农田防护林建设工程投资890万元,城乡环境绿化建设工程投资20万元,商品经济林工程投资200万元,林木种苗建设工程投资220万元。
五、综合效益评价
“十一五”绿化美化松原大地规划实施后,将使我县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城镇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乾安大地更加秀美,有力地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是造林绿化事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各级部门的领导要把造林绿化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对一级负责,增强领导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精心组织,认真搞好规划。
要按照“十一五”规划的奋斗目标和任务,坚持生态和经济、发展和保护、长远和近期相结合的原则,做到项目落实,任务落实,地块落实和组织领导落实。
(三)搞好宣传,大力推进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
要采取多种形式,利用一切宣传工具和手段,大力宣传造林绿化的重要意义,宣传党和国家关于造林绿化、生态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宣传造林绿化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提高全民社会的绿化意识、生态意识,是积极参与植树造林、绿化家乡的活动变为自觉行动。通过办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植纪念树、造纪念林、交绿化费等灵活多样的实现形式,提高全民义务植树的尽责率。
(四)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措建设资金,要抓住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吉林省进行生态省建设的有利机遇,尽可能解决项目资金问题。
(五)实行依法兴林,依法治林。
要依法兴林,贯彻执行《森林法》、《…关于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的决议》、《…关于开展义务植树运动实施办法》、《防沙治沙法》、《吉林省绿化条例》和造林、抚育、采伐规程等法律法规,把林业建设纳入法制管理轨道,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加强林地绿地管理严格限制采伐限额制度,严格履行征占用林地审批手续,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不失时机地开展打击毁林犯罪专项斗争,巩固造林绿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