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地震局重大行政
决策风险评估制度
为防范决策风险,减少决策失误,防止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发生,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充分发挥风险评估的重要作用,根据…《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及上级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局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工作要求
对重大事项可能出现的稳定风险先期预测、先期评估、先期化解,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稳重大问题的发生,确保防震减灾管理工作稳定、有序进行。
二、重大事项范围及风险评估主要内容
(一)本制度所称的重大事项
1、制定防震减灾重要的规范性文件;
2、制定防震减灾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措施;
3、制定或者调整防震减灾总体规划、重要的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
4编制防震减灾部门财政预决算方案、审定大额资金使用安排事项;
5制定或者调整重大突发地震灾害事件应急预案;
6、其他由本局负责决策的重大事项。
(二)重大事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大事项涉及生态环境、经济的,还应当进行生态环境风险评估、经济风险评估
1、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重点评估决策是否有引发较大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事件的可能。
2、生态环境风险评估重点评估决策是否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可能产生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的项目,是否有科学的治污、环保配套措施;是否已依法办理环保鉴定或者审批手续等。
3、经济风险评估重点评估决策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否与财政承受能力相适应。
风险评估可以采取舆情跟踪、抽样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专家咨询或者专业机构评测、召开座谈会或者论证会等多种方法进行,并对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后形成调查研究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
重大事项的调查研究、风险评估可以委托有关专家、专业机构进行。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报告应当根据评估情况相应确定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提出对存在风险的防范、减缓或者化解措施,作为是否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风险评估认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存在高风险的,不得作出决策。风险评估认为存在中低风险的,应当在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前采取有效的防范、化解措施。
风险评估认为重大行政决策存在需要进行多方案比较研究的事项,决策起草部门应当拟订两个以上重大行政决策备选方案,并分析各备选方案的利弊。
(三)重大事项风险评估一般步骤
1、确定评估对象,全面掌握情况。对拟实施的每个重大事项,要求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查阅、收集相关文件、资料,召开有关方面座谈会,开展走访听取意见、问卷调查、民意测评等方式,了解掌握所评估的对象的有关基本情况,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掌握社情民意,为预测评估提供准确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2、缜密分析预测,准确评估风险。根据了解掌握的有关重大事项的第一手资料,对重大事项确定之后,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进行逐项分析预测,科学、客观地作出评估。必要时,可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召开稳定风险评估会和听证会。
3、制定维稳预案,落实维稳措施。针对预测评估出来的涉稳较大隐患,研究预防和处置工作预案。预案应充分体现周密、具体、可靠的原则。主要内容:1、组织领导、职责分工及其联络方式;2、预防和处置工作的具体措施;3、维稳工作考评细则和对因重视不够、工作不力而发生影响稳定重大问题的责任查究办法。
4、编制评估报告,主动化解矛盾。根据前1、2、3的工作结果,编制重大事项风险评估报告,内容包括:1、该重大事项涉及到的相关情况;2、预测评估情况;3、预防和化解涉稳较大问题的工作预案;4、对该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的综合评价或建议、意见及其主动化解的情况。
5、审查评估报告,严格报告审定。重大事项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人员对该事项的社会稳定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并报分管该事项的领导初审。分管领导对报告中预测评估出的涉稳重大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提出对策建议后形成书面意见,提交局领导集体研究审定后方可组织实施该重大事项,并按规定及时准确报送,确保信息渠道灵敏、快捷、畅通,一旦出现重要情况能迅速得到有效防范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