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与2014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4年1月16日在第九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区经济和发展改革局局长 ***
各位代表:
受红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全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计划(草案)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预计实现2.4亿元,预计同比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预计实现103.1亿元,预计同比增长14%;第三产业增加值预计实现24.5亿元,预计同比增长7%。地方财政收入实现3.86亿元,同比增长2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7755元,同比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12683元,同比增长10%。
——工业经济稳中有升。全区工业增加值预计实现102.5亿元,预计同比增长14%,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2家,全年新建续建工业项目1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个,完成投资9.24亿元。华伦燃气等14个项目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兴隆产业园一期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完成,盛祥机械、锦源弘钢管已经投产达效。
——现代农业形成特色。现代农业已初具雏形,北极花谷二期4栋15.8万平方米智能温室全部完工,大型花卉交易市场运转良好,已经成为全市人民选花赏花的首选之地。“三进三退”顺利开展,建成规模化养殖小区6个,畜禽存栏量突破54万头。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庆南休闲购物中心建成开业,人民消费环境得到改善。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7亿元,同比增长7.5%。
——城乡建设全面提速。塞纳新村一期住宅主体建设完成,红城国际、红岗新城、银浪温馨家园三期等大型住宅小区交付使用,着力推进道路、医院、学校等市政项目建设,中心城区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
——社会事业协调进步。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909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600人,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3107人。推进标准化社区建设,建设晨曦、银河等6处社区服务综合体,建成平价超市2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推进,杏树岗、先锋、民吉三所村级卫生所投入使用。发放城乡低保和各类社会救济资金880万元。投资469万元对农村中小学进行全面维修改造。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虽然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但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城乡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
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2%、15%。为实现上述预期目标,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壮大工业优势。高质高效推进兴隆产业园二期开发建设,全面完成兴隆产业园4.5平方公里水电气讯基础配套,全力争创省级园区。围绕装备制造和新型建材主导产业,着力引进大型优质项目入驻,打造红岗工业经济核心。抓好图强、创业产业园存量优化,引导、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扶持推动骨干企业扩规模、上水平。
(二)夯实农业基础。加快北极花谷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创意棚室小区、鲜切花冷藏库等配套功能设施,全力争创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花卉产品深加工能力,着力引入玫瑰精油等花卉深加工企业,延伸花卉产业链条。成立专业合作社,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扩大棚室花卉、食用菌、灵芝等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种植。加快奶牛、生猪、水产、特禽养殖基地建设,努力拓展富民增收渠道。
(三)繁荣三产经济。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九环机械、蒙西水泥等龙头企业,着力发展物流业。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围绕庆南休闲购物中心和红城国际商贸体,拓展服务业链条,满足居民消费需求。依托“北极花谷”、“百草园”、萨大路沿线棚室,开展果蔬采摘,打造城市近郊休闲旅游区。
(四)统筹城乡发展。按照大庆市域村镇体系规划(2013-2030)提出的发展定位,结合新型城镇化要求,统筹产业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全力推进第七医院、红岗学校、公交车站等市政功能项目建设,完善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体系,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推进红岗市场、四区三排、区医院周边土地收储整理和项目开发策划,加快中心城区改造开发。加快标准化卫生所、农民文化场所、安全饮水工程等公益项目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五)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改进公务用车管理、财政预算管理、政府投资工程审计制度。推进强镇扩权改革,扩大杏树岗镇为油服务、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加快“走出去”步伐,扶优扶强一批外贸骨干企业,提高对外贸易的规模和效益。
(六)发展社会事业。均衡发展优质教育,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完成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建设文体活动中心等城市文化综合体,打造一批特色文化社区。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强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服务。推进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和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增保扩面,提升社会养老服务水平,完善城乡济困救助保障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信访工作机制,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