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安市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专项规划
按照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制定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专项规划的通知》(吉教办字〔2016〕148号)要求,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问题,推动我市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和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1.集安地处吉林省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03.5公里,总面积3217平方公里。全市辖1个省级开发区、15个乡镇(街道)、126个村。截止2015年末,全市总人口21.56万人,城镇在岗职工年末平均工资38963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12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25元。
2.截止2015年末,本地区义务教育总体情况。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教学点)总数45所。其中:城区6所、镇区12所、乡村27所;小学30所、初中6所、一贯制学校9所;小学中心校8所、村小22所。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学生总数13244人。其中:小学6693人、初中3834人、一贯制学校2717人;城区6238人、镇区5006人、乡村2000人。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总数1628人。其中:小学962人、初中666人;城区小学351人、初中302人;镇区小学278人、初中299人;乡村小学333人、初中65人;专任教师总数,其中:小学601人、初中515人;城区小学273人、初中280人;镇区小学147人、初中195人;乡村小学181人、初中40人。
——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14所,寄宿生2143人、宿舍面积19086平方米,生均9.68平方米,床位数2850个。
3.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额情况。
——教学班总数466个。其中:小学262个、初中91个、一贯制学校113个;城区151个、镇区155个、乡村160个。
——按全口径统计的小学平均班额25人。其中:45人及以下班级数城区95个、镇区93个、乡村148个;46-55人班级数城区0个、镇区0个、乡村0个;56-65人班级数城区0个、镇区0个、乡村0个;66人以上班级数城区0个、镇区0个、乡村0个。按班额标准计算超出的学生数0个,需要新增的班级数0个。
——按全口径统计的初中平均班额38人。其中:50人及以下班级数城区56个、镇区62个、乡村12个;51-55人班级数城区0个、镇区0个、乡村0个;56-65人班级数城区0个、镇区0个、乡村0个;66人以上班级数城区0个、镇区0个、乡村0个。按班额标准计算超出的学生数0个,需要新增的班级数0个。
(二)现状分析
1.我市经济发展稳定,人口总量同上年末相比减少2232人,近年新出生人口情况:2011年1321人、2012年1593人、2013年1692人、2014年1666人、2015年1401人,据统计2015年我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人口流动相对稳定、城镇化进程稳步发展,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新出生人口有缓慢回升,但幅度不大,到2020年,中小学适龄人口总数还不能回升到2015年标准,综合分析本地区义务教育总体发展趋于均衡,预计到2020年我市不会出现大班额问题。
2.对照国家要求和省定办学标准,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基本合理,城区小学因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部分乡镇居民进入市区,导致城区学校校舍生均面积不足,图书、设备出现缺口,全市教师因年龄老化导致缺口问题的产生,需要逐年补充,以保均衡。
3.对照国家要求和省定办学标准,目前,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存在大班额问题。
二、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和任务
——到2017年,规划改扩建学校4所,建筑面积16828平方米,投资4976万元。其中城区初中学校1所,城区小学校1所,镇区小学校2所,改善部分学校的办学条件;同时对改扩建学校及其他中小学投资944万元,其中购置计算机830台,投入353万元;购置图书3.7万册,投入57万元;使中小学教学设备达到省定标准;计划招聘教师213人,满足教学需求。
——到2020年,56人以上大班额不存在,学校建设已经达标,设备配置符合省定标准,继续改善办学条件,计划2018年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投入444万元。其中购置计算机395台,投资192万元,购置图书1.1万册,投资16.4万元。计划继续招聘专任教师313人,补充因老龄化导致的师资缺口,以满足教学需求。
(二)分阶段工作任务
2016-2017年主要任务。
——学校建设。2016年规划改扩建学校2所,新建校舍2栋,城区初中1所,镇区小学1所,建筑面积8084平方米,投入资金2376万元。新增教学班2个。具体为:1、新建集安市第二中学综合楼,建筑面积4392平方米,投资1200万元。项目建成后第二中学办学规模可达到教学班18个,新增教学班2个,学生人数900人。2、新建集安市头道镇中心小学教学楼,建筑面积3692平方米,投资1176万元。项目建成后头道镇中心小学办学规模可达到12个班,可以容纳540人。2017年规划改扩建学校2所,新建校舍2栋,城区小学1所,镇区小学1所,建筑面积8744平方米,投资2600万元。具体为:1、新建集安市第一小学教学楼,建筑面积4775平方米,投资1400万元。项目建成后第一小学办学规模可达30个班1350人。2、新建集安市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教学楼,建筑面积3869平方米,投资1200万元。项目建成后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办学规模可达24个班1080人。
——2016年购置教学仪器设备504万元。其中购置计算机495台,投资198万元,购置图书2.2万册,投资34万元。2017年购置教学仪器设备440万元。其中购置计算机335台,投资155万元,购置图书1.5万册,投资23万元。仪器设备购置完成后可满足全市中小学校基本教学需求。
——师资配备。2016-2017年计划招聘教职工213人,其中:专任教师213人,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2018-2020年主要任务
——学校建设。学校规模基本满足学生就学需求。
——图书和设备购置。按照学校需求科学合理地进行更新。2018年计划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投入444万元,其中购置计算机395台,投资192万元,购置图书1.1万册,投资16.4万元。
——师资配备。利用3年时间计划招聘教职工300人,其中:专任教师300人,以补充教师老龄化的缺口。
三、规划实施和预期效益
(一)2016-2017 年
1.预计规划实施后,到2017年末本地区义务教育总体情况。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教学点)总数45所。其中:城区6所、镇区12所、乡村27所;小学30所、初中6所、一贯制学校9所;小学中心校8所、村小22所。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学生总数12244人。其中:小学6193人、初中3634人、一贯制学校2417人;城区5938人、镇区4706人、乡村1600人。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总数1628人,其中:小学962人、初中666人;城区小学351人、初中302人;镇区小学278人、初中299人;乡村小学333人、初中65人;专任教师总数1116人,其中:小学601人、初中515人;城区小学273人、初中280人;镇区小学147人、初中195人;乡村小学181人、初中40人。
——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14所、寄宿生数1943人、宿舍面积19086平方米、生均9.82平方米;床位数2850个,能满足住宿生需求。
2.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额情况。
——教学班总数468个。其中:小学262个、初中93个、一贯制学校113个;城区153个、镇区155个、乡村160个。
——按全口径统计的小学平均班额23人。其中:45人及以下班级数城区95个、镇区93个、乡村148个;46-55人班级数城区0个、镇区0个、乡村0个;56-65人班级数城区0个、镇区0个、乡村0个;66人以上班级数城区0个、镇区0个、乡村0个。按班额标准计算超出的学生数0个,需要新增的班级数0个。
——按全口径统计的初中平均班额36人。其中:50人及以下班级数城区58个、镇区62个、乡村12个;51-55人班级数城区0个、镇区0个、乡村0个;56-65人班级数城区0个、镇区0个、乡村0个;66人以上班级数城区0个、镇区0个、乡村0个。按班额标准计算超出的学生数0个,需要新增的班级数0个。
(二)2018-2020 年
1.预计规划实施后,到2020年末本地区义务教育总体情况。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教学点)总数45所。其中:城区6所、镇区12所、乡村27所;小学30所、初中6所、一贯制学校9所;小学中心校8所、村小22所。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学生总数12044人。其中:小学6193人、初中3534人、一贯制学校2317人;城区5938人、镇区4606人、乡村1500人。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总数1628人。其中:小学962人、初中666人;城区小学351人、初中302人;镇区小学278人、初中299人;乡村小学333人、初中65人;专任教师总数1116人,其中:小学601人、初中515人;城区小学273人、初中280人;镇区小学147人、初中195人;乡村小学181人、初中40人。
——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14所、寄宿生数1843人、宿舍面积19086平方米、生均10.35平方米;床位数2850个,完全满足学生需求。
2.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班额情况。
——教学班总数468个。其中:小学262个、初中93个、一贯制学校113个;分城区153个、镇区155个、乡村160个。
——按全口径统计的小学平均班额23人。其中:45人及以下班级数城区95个、镇区93个、乡村148个;46-55人班级数城区0个、镇区0个、乡村0个;56-65人班级数城区0个、镇区0个、乡村0个;66人以上班级数城区0个、镇区0个、乡村0个。按班额标准计算超出的学生数0个,需要新增的班级数0个。
——按全口径统计的初中平均班额35人。其中:50人及以下班级数城区58个、镇区62个、乡村12个;51-55人班级数城区0个、镇区0个、乡村0个;56-65人班级数城区0个、镇区0个、乡村0个;66人以上班级数城区0个、镇区0个、乡村0个。按班额标准计算超出的学生数0个,需要新增的班级数0个。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严格执行《吉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等有关文件,明确目标,严格把控,确保达到起始年级学生小学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的目标。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把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工作作为当前教育突出问题,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落实责任部门和人员、经费,实行工作分级负责、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集安市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教育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市教育局、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编办组成,领导小组设在市教育局。
3.健全制度,明确分工。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实施、督导检查、总结验收等工作;市编办负责教师编制管理和使用,促进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市发改局负责中小学校建设项目的指导;市财政局负责资金使用的监管;市人社局负责支持教育部门开展教师招聘、选拔和任用。
(二)保障项目资金
加大投入,促进均衡。统筹“全面改薄”和十三五教育建设规划相关资金,根据当地实际,科学测算建设项目资金需求,优先安排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相关项目。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等措施,逐步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努力为农村学校学生接受教育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三)严格监督检查
执行政策,严格管理。执行国家、省、市相关政策,落实改善办学条件相关项目,教育督导部门要将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工作纳入推进义务教育高度均衡发展督导检查中。
(四)促进资源共享
实施大学区建设,科学合理地利用学校设施,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充分发挥优质教师资源的辐射作用,定期交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五)加强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是教学质量得以保障的有效前提,加强日常管理,保证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发展。严格学籍管理,严格执行学生变动政策,严格执行招生政策,适龄少年儿童按照居住地划分学区就近入学,保证起始年级班额不超标。在城区学校实施“阳光分班”政策,保证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