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民宗方案】防城区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实施方案

阅读数:1007 文章字数:4857


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市关于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部署,加强和改进防城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民族团结的浓厚氛围,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总体实施方案(2012-2016年)>的通知》(桂发〔201220号)、《防城港市民族工作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机关、企业、社区、乡镇、学校、宗教活动场所的通知》(防民工委发〔20161号)要求,以及市民族团结教育会议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使广大中小学生从小牢固树立“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的意识。

二、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我区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长:周     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区长

副组长:卢广东   区教育局局长

苏良文   区民宗局局长

    员:何春梅   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张仲品   区教育局副局长

黄世能   区民宗局副局长

骆炳新   区文体广新局党组书记、副局长

张述金   区妇联副主席

周天灵   团区委副书记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教育局,负责日常工作,由卢广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三、工作目标、任务、原则

(一)工作目标

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使全区各民族师生思想认识和行动要自觉地统一到党和国家的要求上来,增进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历史文化的了解,促进56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扬;增进各族师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具备正确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素质;自觉维护我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和祖国繁荣昌盛。

(二)工作任务

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活动,是贯彻落实好…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决策部署,推动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是使…民族观、“三个离不开”思想、“四个认同”和“五个维护”意识深深扎根于各族青少年心中,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优良传统代代相传的必然要求。

1.“进中学”主要的任务。

一是组织好教学活动。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印发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理论常识、民族政策常识和民族团结的教育,让各族学生了解多民族的国情,了解党和国家民族理论政策法规,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增强“四个认同”和“五个维护”的自觉性,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心。在开展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学校,做好双语教学保障和教育质量提升工作。

二是加强各民族师生间的交流交往。营造各族师生团结友爱氛围,促进各民族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并定期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班集体和个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动优秀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三是发挥好教育资源优势。承担支援民族地区教育任务的中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民族团结教育”主题活动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增强学生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自豪感,做到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2.“进小学”主要任务。

一是组织好教学活动。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民委办公厅印发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民族知识启蒙教育、民族知识常识教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让各族学生了解统一多民族的基本国情,了解各民族的基本特点,了解各民族之间应当平等相待以及各民族人民需要和谐相处的基本认识。因地制宜开展民族双语教学。

二是组织好课余活动。利用班会、少先队活动、团队活动、社会实践、墙报、板报等方式,营造各族师生团结友爱的氛围,促进各族学生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并定期表彰民族团结模范班集体和个人。

三是发挥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利用各种教育基地、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社会资源,组织开展好课外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同时家校配合,让学生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关心民族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

(三)工作原则

全区各中小校学校必须贯彻育人为本的原则,从各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情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活动。区宣传、教育、民宗等相关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密切配合做好民族团结进校园

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的具体措施

正确认识中华各民族的特征,普及民族知识,树立民族团结意识;基本掌握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了解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学习…和党的民族基本理论,树立…民族观;从历史的、世界的视野分析和探讨各种民族现象,进一步认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优越性,从思想和行为上培养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一)开展“六个结合”。

一是开展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二是专项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三是课堂教育与寓教于乐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四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与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相结合;五是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六是统一要求与体现各民族和乡镇的特点相结合。

(二)开展“十个一”工作。

一是校内举办一次讲座;二是读一本民族团结教育书籍;三是写一篇民族团结教育作文;四是讲一个民族团结教育故事;五是举办一次民族团结教育演讲比赛;六是看一部民族团结教育电影;七是会唱一首民族团结教育歌曲;八是举办一场民族团结教育文艺演出;九是开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十是出一期民族团结教育墙报。

(三)各学段课程及课时安排。

1.课程安排

小学开设《中华大家庭》课程。其中,三、四年级开设民族知识启蒙教育:1)了解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2)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的总称;(3)初步了解56个民族的基本特征;(4)了解自己所属民族的分布区域、人口数量,以及语言、文字及主要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习惯等;(5)形成民族团结的基本意识。五、六年级开设民族常识教育:(1)了解56个民族的地域分布及居住特点;(2)了解各民族的主要风俗习惯;(3)了解各民族语言文字特点;(4)知道各民族著名人物;(5)了解各民族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特色与成就;(6)知道中华各族人民凭借勤劳、勇敢和智慧,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土,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7)了解各民族之间应当平等相待以及各民族人民需要和谐相处,共同进步;(8)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必要性的基本认识。

初中阶段开设《民族政策常识》教育:(1)了解党和国家制定的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和科教文卫事业、各民族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各民族有保持和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2)知道党和国家制定上述政策的历史背景和取得的巨大成就;(3)正确认识与对待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在日常生活中,能遵循并运用民族政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树立和巩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的意识。

2.课时安排

小学和初中阶段每学年要保证6-12个学时的教学活动时间。

(四)实施途径

按照教育部关于“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的部署,从各个层面整体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1.各中小学要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学校是对各民族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场所,应将民族团结进校园的各项活动规范有序安排,保证活动质量。要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到小学至初中教育阶段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确保教学时间和教学质量。要因地制宜组织好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形式的选择要符合各族学生的年龄特征,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增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民族自豪感。

2.充分利用活动载体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各校要结合自身实际,利用多种方式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可利用班会、团队活动、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和板报等,组织开展“民族知识、绘画与手工、演讲和民族歌舞”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竞赛活动;组织师生参观互访,相互学习,积极开展各民族学生之间结对帮学等活动,使民族团结意识深入人心。

3.学校、家庭和社会要密切配合,协同教育。 各校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从学生所在地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通过我区地域性民族特点的介绍,使学生知道家乡的民族特色和风俗文化,关心本地区民族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不断增强不同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家长学校、社区活动进行拓展性民族团结教育,广泛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做到家校同步,协同教育。

4.挖掘和利用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有效配置文本资源(如图书、报纸、杂志、图片等)和音像资源(如电影、电视节目、录像、各类教育软件),还可聘请各民族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人物为顾问或校外辅导员。充分发挥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的作用,保证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顺利和有效实施。

5.进一步提高民族学校的办学水平。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加强民族学校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管理能力和办学质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充分发挥民族学校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核心作用,推动我区民族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教进校园活动,我区成立了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实施方案。区教育部门要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并取得实效。各中小学校也要相应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在区教育部门的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并及时将活动相关材料上报教育局和区民宗局。

(二)因地制宜,创新方法。区教育部门及各中小学校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校园活动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

(三)加强培训,严格考核。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各中小学校要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政教主任、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团队干部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民族团结教师队伍,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培训民族团结教育骨干教师,切实保障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区教育部门要会同区民宗、宣传等相关部门加强对各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指导和考核,并适时与相关部门开展督查,确保民族团结教育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区教育部门要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与学校评优评先、校长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