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学校总结】永年区第一中学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阅读数:580 文章字数:2870


永年区第一中学2017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7年以来,我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1368”工作计划和“2826”重点工程,以“抓重点、破难点、创特点”为工作思路,务实求新,真抓实干,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圆满完成了上半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抓实四项重点,大力优化营商环境

1、对标赶超,深化改革,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4月中旬,赴江苏省如皋市,对如皋中学、白蒲中学进行了为期2周的对标学习,对现行教学管理机制进行大胆改革:一是进一步完善了“一课一研”教研管理制度,主管校长亲自参与指导教研活动,做到了定时间、地点、人数、内容、议程。以学校“一一四四一”为评价指标,对教研内容进行严格把关,确保了教研活动的高效开展。二是形成了以教务处、教科研、年级部联合协作的常规检查机制,突出了对“核心素养”要求,要求所有的教学活动制定出“核心素养”细目表,让教学内容与高考改革无缝隙对接。三是实行了每周一次班组教研模式,由班主任主持,全体任课教师参与,将问题细化到每一个学生,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改进措施,突出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层次性和实效性。

2、严抓纪律,整顿作风,深入推进两学一做

一是结合区“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了学校行政值班制度,对全体中层正职及以上干部严格实行一日三碰头、挂账督办、首办问责等办法,以严格的管理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格按照区委组织部要求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集中学习、党员自学、专题研讨、专题党课等活动扎实开展,促进了党员干部的作风转变。三是“十项严查”常态化,成立了专项督导小组,对教师工作纪律、有偿家教、乱收费、常规管理等每周一查、每周一通报、每周一处理。

3、高度重视,多方联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成立了由一把手任组长、主管校长任副组长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多渠道争取资金,先后与中庆投资控股集团、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电动车辆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投资协会(国家发改委)、中国再生资源集团等单位协商合作意向。目前,与中庆投资控股集团就智能制造标准件特色小镇项目,已初步达到合作协议,集团董事会正在研究投资方案。

4、明确目标,全力备考,再创优异成绩

围绕“上总数、促重本、出名校”的高考目标,持续推进“三项战略”,为2017年高考再提升奠定基础:

一是总数战略。以全面落实“一一四四一”顶层设计为根本,畅通十三项升学渠道,扎实抓好特优生、特长生、边缘生、偏科生、认亲生、学困生“六生”培养工作,完善“六生”培养方案,细化培养措施,确保2017年二本上线人数再有较大提升。

二是总分战略。2017高考“一体、四层、四翼”命题方向为指导,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各个环节落实学科素养,与高考无缝隙对接,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

三是优秀生培养战略。学生承包到人,做到“一生一名师、一生一计划”。

四是实行“开影不离”式跟踪管理。主管校长、年级主任、班主任在高考前两个月里与学生形影不离。从早5点半到晚上11点全方位跟踪式管理,确保学生考前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环境。

2017年高考中,二本上线首次突破1500人大关,达到1541人,较去年增长171人,创建校以来最好水平。

二、攻克两大难点,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1、聚焦高考改革,全面落实“一一四四一”学校顶层设计

一是年级部、教务处每周落实十项教学检查:备课、上课、多媒体使用、听课、作业批改、辅导、六生培养、学情调查、周测、一课一研,十项检查以落实“一一四四一”要求做为重点指标,检查结果汇总后上传微信群,并于每周一上午将上周检查结果报校长室。

二是健全了教学综合评价机制。以落实学科素养为主要指标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

三是强化教学实践。通过单元教案设计、“专项+小组合”、大型考试(含期中、期末、月考、联考、高三二轮复习试题)、高三一、二、三轮复习等体现“一一四四一”。各项教学任务制定了知识、能力、素养、价值细目表,各科备考方案与“一一四四一”无缝隙对接。为深化高考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2、强化师德建设,努力打造“四有教师”队伍

一是以师生认亲、亲情助餐、电话家访、家长会、学情调查等举措落实情况为依据,各年级部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最受学生、家长欢迎的教师”评选活动。

二是以“孝父母、敬公婆、承家训、传家风”为主题,结合春节大拜年活动情况,于母亲节前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了“孝老爱亲楷模评选”活动。

三是以“四有教师”为标准,从师德表现、尽责情况、工作成绩、与人为善四个方面综合评价,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了“最美一中教师”评选活动。

三、突出一个特点,推进学校特色发展

围绕省级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学校创建目标,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是建立健全了感恩励志一日常规,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二是引进了礼乐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净化心灵,长养智慧。三是实行了全员反思制度,对师生进行由内而外的道德教育,达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效果。四是探索了感恩励志圆梦八部曲。依据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规律,把立志承诺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增强内驱动力,逐步塑造孩子们的健康人格。五是把“笃行”做为道德教育的落脚点。让《修身笃行九则》、《二十一节幸福人生奠基课》成为了孩子们修身立德的行为规范,引导孩子们知行合一。

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全国传统文化课程区域实践永年研讨会,“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总课题组领导及各地来宾200余人到我校参观考察学习,对永年一中传统文化教育特色经验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为弘扬永年历史文化、展示永年教育成果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四、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1.优秀生培养欠缺,清华、北大没有突破

在优秀生培养方面形式单一、力度不够,名校对接、自主招生、学科竞赛等方面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培养模式。同时,也反映了教师在高考研究方面的层次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有待进一步拓展,突破传统高考命题的局限,研究探索新的高考形式下高校对学生考察的多元因素,一方面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要侧重于“一点四面”命题改革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学校文化底蕴不深,特色品牌不够硬

在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办学方面虽然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经验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挖掘不够,学校文化的底蕴不深,其对师生思想行为的教育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还依赖于学校制度管理的约束,还没有完全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效果。真正的特色品牌还没树起来。

3.办学条件相对落后,办学水平有待提升

一方面生源数量增多与学校现在的办学规模矛盾日趋突出,教室、宿舍、餐厅、活动场地紧张等问题给学校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制约了学校发展;另一方面,师资力量不足,特别是英语、地理和艺术类学科、通用技术专任教师匮乏,教师工作负担重、专业不对口等因素制约了课程的正常实施,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