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红军长征的那个年代,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境地,社会危机四伏,日寇野蛮侵略,国民党反动派置民族危亡于不顾,……
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
我提议,全体起立,为在长征途中和在各地革命斗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默哀!
同志们!
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回望80年前那段苦难和辉煌,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永远是…人的政治灵魂。…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
——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凶恶残暴的追兵阻敌,……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的胜利,充分展示了…性质和宗旨的力量,充分说明了…必须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是方向和道路的胜利。长征的过程,不仅是战胜敌人、赢得胜利、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而且是联系实际、……
同志们!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
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不论我们的事业发展到哪一步,不论我们取得了多大成就,我们都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
——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前进道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发愤图强、奋发有为,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长征路上续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1934年7月7日为摆脱…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困境,在政治上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影响和推动抗日运动的发展;……
7月1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
7月23日为了结…机关和…红军主力探索战略转移的路线,中共…和…电令红六军团“离开现在的湘赣苏区,转移到湖南中部发展广大游击战争及创立新的苏区”。
…………
10月7日…命令红二十四师及地方部队接替主力红军防务,主力红军第一、三、五、八、九各军团,先后向兴国、于都、会昌地区集中,准备突围转移。
…………
10月上旬中共…和…对主力红军长征后。…根据地的斗争,作了如下布置:(一)成立了中共…分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办事处。…………,以项英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负责领导…根据地和闽浙赣边区的斗争。(来源:《长征史稿》)
1934年10月中旬…红军主力从于都以南地区突围,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10月中旬蒋介石在华北视察,突接“南昌行营”情报,得知…红军主力有突围模样,……
10月21日至23日…红军自21日撤离…革命根据地,向敌军第一道封锁线发起总攻,实施突围,……
…………
11月1日至8日…红军占领汝城以东的连珠岩、土桥、东冈岭、苏仙镇等地,进到汝城、城口、沙田一线,突破了由湖南军阀何键部防守的第二道封锁线(广东仁化至湖南汝城间),沿赣粤湘边向湖南前进。
…………
1月9日,…纵队进入遵义城,以纵队司令员…兼任遵义警备司令。
1月10日,军委主席朱德在遵义发出关于红军进入桐梓城主要任务的命令。(来源:《长征史稿》)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委员和…候补委员:…、朱德、陈云、…、张闻天(洛甫)、秦邦宪(博古)、王稼祥、邓发、…、何克全(凯丰);……
1月19日…红军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北上,预计从宜宾至沪洲间北渡长江,转入川西地区。
1月20日红军总司令部下达《渡江的作战计划》。
…………
2月28日是日凌晨…红军乘胜再占遵义城。红军又在遵义城南的老鸦山、忠庄铺地区痛击援敌吴奇伟率领之第五十九师和第九十三师,……
2月28日中共…书记处发布《中共…关于冲破五次“围剿”的总结》大纲。
…………
5月21日红九军团通过大凉山彝族地区后,于是日至西昌城北的礼州〔距西昌城五十华里)与红三军团留守部队会合,并接替三军团防务,担任全军后卫,以掩护主力抢渡大渡河。至此、红九军团在离开主力,单独活动,转战千里之后,与主力会合了。
…………
5月下旬红四方面军总部命令红三十军政委李先念率领该军第八十八师和红九军第二十五师、二十七师各一部,由岷江地区兼程西进,策应…红军北上。
6月2日…红军全部渡过天险大渡河,从泸定城出发。继续北上。接着在天全河击溃川军杨森部的堵截,占领天全、芦山、宝兴等城。
6月12日…红军先头部队红二师四团自硗碛村出发,翻越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山——夹金山,在达维镇附近的木城沟土桥上与红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师第七十四团胜利会师。
6月14日中共…和…到达达维镇,当晚两个方面军举行了会师的庆祝大会。(来源:《长征史稿》)
1935年6月16日朱德、…、…、张闻天为建立川陕甘三省苏维埃政权电红四方面军,指出:“今后我一、四方面军总的方针应是占领川陕甘三省,建立三省苏维埃政权。”
6月17日张国焘、陈昌浩不同意向东向北发展的川陕甘方针,复电中共…,认为“北川一带地形给养均不利大部队行动”,“敌已有准备”、
…………
7月2日…红军翻越第三座大雷山——长板山。
7月2日红二十五军在定家沟口全歼杨虎城警一旅。毙伤敌军三百余人,俘敌旅长唐嗣桐以下一千四百余人,缴枪千余枝。
7月6日…红军翻越第四座大雪山——打鼓山。
7月7日…红军翻越第五座大雪山——拖罗岗(又名仓德山)。
…………
8月15日沙窝会议后,…为贯彻《夏洮战役计划》,北出夏河、洮河流域,决定一、四方面军混合编组,组成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
8月20日中共……和…在毛儿盖召开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张闻天、王稼祥、博古、陈昌浩、徐向前、凯丰、邓发、李富春、聂荣臻、…、李先念等。会议听取了…关于夏洮战役计划的报告。会议通过了这个报告,并决定立即组织实施夏洮战役计划。
…………
9月15日张国焘在阿坝召开“川康省委扩大会议”,并作出决议,行指中共…北上抗日的方针为“机会主义”和“右倾逃跑”,……
是日,张国焘发布《大举南进政治保障计划》,提出“目前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大举向南进攻,消灭川敌残部”,“首先赤化四川”。17日,又发布南下命令。
9月17日红军陕甘支队攻占天险腊子口,击溃国民党新编第十四师鲁大昌部三个团。
…………
9月底陕甘边和陕北苏区加紧“肃反”、逮捕刘志丹等一大批创造红军和苏区的干部,造成陕北竞与苏区约严重危机。
10月5日张国焘在川康边境的卓木碉(今四川马尔康县境)另立伪…,成立所谓“…委员会”、“……”、“…书记处”、“…革命军事委员会”。并自封“主席”。作出所谓组织决议,要求取消以…、…。张闻天…的中共…。
…………
中共……在吴起镇举行会议,再次讨论…在榜罗镇提出的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的问题,正式作出保卫与扩大陕北根据地(包括陕甘边根据地)和在这个根据地领导全国革命斗争的决定。陕甘支队在吴起镇休整七日,进行政治教育和军事整顿。(来源:《长征史稿》)
1935年10月20日张国焘以“军委主席”名义发布《天芦名雅邛大战役计划》,提出。……
10月29日陕甘支队经保安进至甘泉以西地区,与红十五军团会师。
11月初中共…决定组成新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西北军委),…任主席,…、彭德怀任副主席;……
11月1日红四方面军攻占宝兴。10日,攻占天全,包围芦山。12日,芦山守敌弃城逃跑,红军占领芦由县城。……
…………
11月30日红一方面军召开营以上干部大会。…作《直罗镇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的报告。报告分斩了直罗镇战役胜利的原因,阐述了战役胜利的重大意义,提出了今后的任务。
…………
1936年1月16日中共…秘书处将12月25日瓦窑堡会议政治决议案内容摘要电告红四方面军和张国焘,并责成其转达红二、六军团。
…………
3月初红二、六军团击安顺受阻,遂改向滇东地区行动,并始了历时二十余天,转战千余里的乌蒙山大回族战。突破了敌军包围,于3月28日进占盘县、亦资孔地区,进到南北盘江之间。红二、六军团领导机关决定在南北盘江和牛栏江以东广大地区开辟游击根据地。
…………
6月6日张国焘被这宣布取消他的伪…,准备按照中共…意见组成西北局。
…………
6月底中共…由瓦窑堡移驻保安。中共…迁保安后,与共产国际恢复电台联络。
7月1日红二、六军团领导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到甘孜,会见朱德、张国焘等。(来源:《长征史稿》)
1936年7月2日红二、六军团全部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是时,中共…命令红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将红四方面军之第三十二军编入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肖克任副总指挥。
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即召开了二、四方面车领导人参加纳甘孜会议,由于……
7月上旬红二、四方面军分左、中、右三路纵队向甘南开进,开始北上。
7月22日中共…相…电告红二、四方面军“我们正动员全部红军并苏区人民粉碎敌之进攻。……
7月22日至26日红二方面军备部先后到达阿坝。
7月27日中共…正式批准成立中共西北局,由张国焘任书记,任弼时任副书记。
7月28日…再次电询红二、四方面军行动情况,并告知“西北统一战线有了进步。三个方面军会合之后,即能引起西北局面大变化。”
8月1日至3日红四方面军各部通过草地,于8月初先后到达斑佑、包座地区。
………………
9月8日中共…电示二、四方面军,指出“中国最大的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抗日反蒋并提是错误的。”……
9月上旬…拟定了一个战略计划:红一方面军西出并南下,占领西(安)兰(州)大道以北海原、固原地区,策应红二、四方面军作战;……
9月上旬蒋介石震惊于红军即将大会合的形势,最后解决了“两广事变”。之后,蒋介石急调第一军胡宗南部由湖南兼程北进,……
9月13日鉴于胡宗南部西调,…为掌握先机,争取主动,提出《静(宁)会(宁)战役计划》,计划要点是:红一方面军以一部分兵力向西兰大道静会段挺进;……
………………
10月28日蒋介石在临潼对记者发表谈话说,…“不论其标榜若何”,“政府决贯彻‘戡乱’方针”。……
………………
12月2日朱德、张国焘率红军总部到达陕北保安,与中共…会合。6日,在保安县城召开联欢大会,…、朱德、博古、张国焘等出席并讲话。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三十年代前期有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那个错误导致我们多数革命根据地受挫折,使三十万革命军队减少到三万。我们为什么要长征?长征是被迫进行的。……
——邓小平《改革开放使中国真正活跃起来》
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在红军长征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转移中,我们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
——…在宁夏考察时…
我们要铭记红军丰功伟绩,弘扬伟大长征精神,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参观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并…
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革命根据地(亦称…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
10月上旬,…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集结陆续出发,中共…和红军总部及直属纵队离开江西瑞金就途。10月21日,…红军从赣县王母渡至信丰县新田间突破国民党军第一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后,鉴于川敌布防严密,…红军确定撤离遵义后,在川黔滇边和贵州省内迂回穿插。特别是在四渡赤水的过程中,…红军灵活机动地创造战机,运动作战,各个歼敌,……
红四方面军原在川陕根据地,为向川甘边发展,1935年3月28日至4月28日取得强渡嘉陵江战役的重大胜利。……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红军以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为战略方针,中共…决定将两个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过草地北上。中共…随右路军跨过草地,抵达班佑、巴西地区。8月底,……
在国民党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围攻的情况下,红二十五军和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共…指示,于1934年11月从河南罗山县开始西移,……
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军二、六军团,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转战湖南、贵州、云南三省,击溃国民党军的拦截,渡过金沙江,……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