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扩大会议,对于…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来说,……
在这个极其危险的历史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挽救了中国革命,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遵义会议首先着重解决了当时最为急迫的军事路线问题,使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长征走向胜利的关键一步。遵义会议前的“左”倾错误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上的盲动主义、军事上的冒险主义,又有组织上的宗派主义、思想上的教条主义。由于当时处于战争环境,……
第二,遵义会议对……领导机构进行了调整,确立了…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为夺取长征胜利提供了根本的组织保证。遵义会议推举…同志为………常委,同时决定取消长征前组成的“三人团”,改由…、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不久,又成立了由…、…、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第三,遵义会议后我们党更加自觉地从实际出发选择战略转移的方向,这对于各路红军会师西北、促进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具有重大意义。遵义会议后,…和红一方面军在战略转移过程中,先后有一个到川西北、到川滇黔,又到川西、到川陕甘发展的战略方向变化过程,直到最后决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从遵义会议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重要启示。
遵义会议启示我们,必须坚持把…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与时俱进地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
遵义会议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不断增强党的蓬勃活力和团结统一
…………
遵义会议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崇高理想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始终不渝地为实现党的基本纲领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
遵义会议启示我们,必须建设一支始终听党的话、跟党走,忠实执行党的政治任务、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人民军队
…………
遵义会议启示我们,必须在实践中形成坚强的……领导集体,必须坚决维护……的权威,以确保党的决策正确、有效地实施
…………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领导集体,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和国内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情况下,…………,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193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中共………扩大会议在遵义老城子尹路黔军师长柏辉章公馆二楼会客室召开,参加会议的………委员有…、张闻天(洛甫)、…、陈云、朱德、秦邦宪(博古);……
会议围绕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而展开。
会上,首先由秦邦宪(博古)代表……作《关于反对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即主报告。……
…………
张闻天报告之后,…作长篇发言。…认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军事指挥上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造成的。指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
王稼祥在会上旗帜鲜明地支持张闻天的“反报告”和…的发言。明确提意由…出来指挥红军。
朱德在会上支持…的正确意见,他说:“如果继续这样错误的领导,我们就不能再跟着走下去!”
会议开了三天,作出四条决定:(一)增选…为…常委;(二)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
遵义会议后,1935年2月5日,……红军转战到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叫鸡鸣三省的地方,………常委分工,决定由张闻天接替博古在……负总的责任……
1935年3月12日,中共………在遵义的苟坝,成立由…、…、王稼祥组成的新“三人团”,(亦称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遵义会议在……大多数领导人觉悟的基础上,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是…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以后,在…同志领导下,我们党建立了一套健全的党的生活制度。比如民主集中制;……
——邓小平《在扩大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
“一九三五年一月……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同志在红军和…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
——邓小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
“遵义会议的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使我们的党,首先是实行正确路线的核心领导人员,开始认识到:中国的革命,……
——杨尚昆在纪念遵义会议五十周年会上的讲话(1985年1月)
“长征途中,我们党举行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遵义会议,……我们党首先是……领导集体开始自觉地认识到,只有把…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在纪念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6年10月)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革命前辈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进行的艰苦卓绝斗争和建立的丰功伟绩。……
——…瞻仰遵义会议会址(2012年12月)
黔北重镇遵义,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一栋民国风格、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坐北朝南,临街而立。
85年前,一群从绝地险境千里奔袭的…人,终于在这里歇住脚,思考并讨论仗要怎么打、路往何方走,这就是我们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重大转折点——遵义会议。
历史的长河波涛汹涌,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遵义会议,写下了红军长征途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1.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
遵义会议前夕,党和红军陷入极度危难之中: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根据地丢了,一路上被动挨打,红军从长征初期的8.6万人经过湘江战役后锐减到3万人,前有重兵堵截,后有敌军围追,物质条件极端困难,生存环境十分险恶,随时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
2.…人靠实事求是吃饭,靠科学吃饭
遵义会议纪念馆内的展陈史料铭记了这样一刻:遵义会议精神传达到各军团、师、连队时,……
此前,党内曾一度出现把…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党和红军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遵义会议批判了教条主义,……
……
3.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
夏日的苍翠从乌江谷缘延伸到大娄山脉,赤水与习水在遵义交汇。
85年前,…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也在这里交汇,它们汇入的,是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历史表明,“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事情要由党根据中国的实际自己来作决定。
…………
4.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保证
突破!攻克!飞夺!
85年前,胜利的序曲在遵义奏响,有了坚强领导、有了正确路线,红军从遵义出发,突破乌江天险、攻克娄山关、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恰如朱德同志的诗句:“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
“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邓小平同志说,“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核心,没有核心的领导是靠不住的。”
…………
从历史走向未来,从胜利走向胜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征途上,遵义会议精神在时空的深处历久弥新,永放光芒!
来源:光明日报
核心要点:
■ 遵义会议奠定了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开创了…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先河,开启了…中国化的新征程,开始形成………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
■ 党的红色基因是不能抛弃的传统、不能丢掉的根本。遵义会议深化了…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形成了宝贵的革命文化成果,它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肉相连,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革命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作用。
…………
一、遵义会议的伟大历史意义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历尽千辛万苦、艰难险阻,转战进入贵州。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
奠定了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
开创了…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先河。……
开启了…中国化的新征程。……
开始形成………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二、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遵义会议是在历史洪流中应运而生的伟大事件,体现了我党我军在真理面前敢于坚定信念、坚持真理,在错误面前敢于承认失败、修正错误,……
实现…的精神滋养。……
树立“四个意识”的有力支撑。……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精神动力。……
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现实需要。……
三、谱写伟大事业新篇章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
坚持以遵义会议精神构筑精神高地。……
坚持以遵义会议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坚持以遵义会议精神深化党的建设。……
坚持以遵义会议精神推动红色文化传承。……
在长征途中,伍修权、郭化若、林伯渠等一批红军将帅,面对遵义会议使中国革命转败为胜、转危为安的喜人局面,挥毫泼墨,临阵赋诗,歌颂遵义会议精神,展现了坚定无畏的革命信念和敢于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伍修权:《七律·历史转折》(1935年1月)
伍修权任共产国际派驻中共…军事顾问李德的翻译,李德作风粗暴,动辄训人,伍修权的翻译工作实属不易。遵义会议撤销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确立了以……的…的正确领导。为此,伍修权在会议期间特作《七律·历史转折》一诗,表达他当时兴奋激动的心情: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
娄山关前鏖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
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
郭化若:《七绝·遵义会后》(1935年1月)
郭化若历任第二纵队参谋长、纵队队长、红四军参谋处任处长、红一方面军代理参谋长等职,一直在…、朱德身边工作,后被被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排挤,解除了职务,开除了党籍。红军中他咬牙跛行8000里,于1935年1月到达遵义,听到遵义会议精神的传达,感慨万端,提笔写下《七绝·遵义会后》一诗:
千钧重担一丝悬,有术回天事亦艰。
十日长征停遵义,单纯防御责谁肩?
欧阳文:《长征》组诗之二(1935年3月)
欧阳文历任红三军团第三师政治部宣传员,一团宣传队队长,二团俱乐部主任,红一军团第四师十二团连政治指导员、团总支书记、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等职。遵义会后,红军把敌军远远抛在后面,在战斗胜利的行军间隙,欧阳文在小小的笔记本上兴奋地挥笔写道:
遵义会议挽艰危,全军将士喜上眉。
重占遵义施计巧,再夺娄山显神威。
四渡赤水歼顽敌,三路白军化烟灰。
夜过乌江迫贵市,军威浩荡震蒋魁。
林伯渠:《初抵吴起镇》(1935年10月)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林伯渠随军开始长征。1935年10月,…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林伯渠回顾一年来的长征征程,充分认识到了遵义会议的极端重要性,认为只要坚持遵义会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能获得无穷的力量,就能踏上“无歧”的坦荡阳关,就会“迈步前进”,绘出中国革命的“绝妙”诗篇:
一年胜利达吴起,陕北风光慰所思。
大好河山耐实践,不倦鞍马证心期。
坚持遵义无穷力,鼓励同仁绝妙诗。
迈步前进爱日永,阳关坦荡已无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