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的概念提出于1989年,历经几次凝炼,终于在1997年,中共临沂市委、市政府广泛吸纳各界关于沂蒙精神的研究成果,认真总结临沂人民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新创造、新经验,进一步把沂蒙精神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爱党爱军——沂蒙精神的灵魂
开拓奋进——沂蒙精神的主题
艰苦创业——沂蒙精神的品格
无私奉献——沂蒙精神的核心
新中国成立以来,沂蒙精神与时俱进、锤炼升华,成为沂蒙人民密切党群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
沂蒙精神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光辉典范
在遭受日寇铁蹄蹂躏的危难时刻,党和人民军队来到蒙山沂水,用生命和鲜血守护人民的家园;……
沂蒙精神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在我们党和人民军队伟大精神的感召下,沂蒙人民与党、人民军队生死与共的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
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沂蒙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元素,赋予新的内容,思想内涵会丰富多彩,……
革命战争年代
党的中心任务是武装夺取政权、建设新中国,沂蒙精神主要表现为接受党的领导,对党无比忠诚、……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党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改造自然,沂蒙精神主要表现为战天斗地、艰苦创业;
改革开放以来
沂蒙精神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新的发展,主要特点是开拓创新、敢为人先。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沂蒙人民无怨无悔的奉献付出、敢为人先拼搏意志、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展现于社会各个角落。
沂蒙母亲——王换于
在山东沂蒙山革命老区的腹地,坐落着一个三面环水一面连山的村子——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抗日战争初期,山东根据地领导人罗荣桓、徐向前等经常住在这儿,……
“支前拥军样样好”——沂蒙六姐妹
在革命战争年代,蒙阴县烟庄村有6位十八九、二十刚出头的姑娘或媳妇,她们出身苦寒,有的是童养媳,有的是逃荒户的女儿,她们是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
据统计,在整个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中,烟庄村的乡亲们在她们的组织下,……
沂蒙红嫂——明德英
明德英被公认为沂蒙红嫂的生活原型,她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两岁时因病致哑。全国抗战爆发后,她在家乡目睹了…八路军坚持抗战、一切为了民众的实际行动,……
撑起“火线桥”的山东红嫂——李桂芳
为了活命,她11岁替母亲去给地主家看孩子;为了革命,她天不怕,地不怕,成为出了名的“李大胆”。1947年5月中旬,孟良崮战役即将打响,……
“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好例”——厉家寨
厉家寨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共有5个自然村,714户。村子位于莒南县东北部的大山脚下三山五岭两河之间,自然条件恶劣。1955年,厉家寨由13个初级社合并成大山农业社,……
“干山顶”变“幸福村”——九间棚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的威信也是干出来的。”平邑县九间棚村,原本是沂蒙山区无数个普通山村中的一个,但在上世纪90年代,这个仅有176人,……
沂蒙是革命老区,也是一片奉献的热土。在抗日战争和…时期,沂蒙根据地始终是我们党和军队重要的根据地之一。八路军山东纵队、115师司令部、新四军军部、华东野战军总部、山东省党政机关,曾长期驻扎在这里。
从1938年到1949年,在长达12年的革命斗争岁月里,沂蒙人民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模范人物蓬勃涌现。当时沂蒙根据地420万人口,有120多万人拥军支前,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万多革命先烈牺牲在这片土地上。
在硝烟弥漫的蒙山沂水,党和人民军队为了人民利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舍生忘死、奋勇支前,共同锻造了“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
八路军一一五师挺进沂蒙
沂蒙山区地处鲁东南,它北接华北,南联华中,与晋察冀和晋冀鲁豫根据地成鼎足之势,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渊子崖村保卫战
渊子崖村位于临沂市莒南县板泉镇,沭河之东。八路军一一五师挺进沂蒙后,许多青年参加了八路军,……
孟良崮战役
孟良崮,位于蒙阴县城东南28公里的蒙阴、沂南两县交界处,垛庄镇泉桥村北侧。孟良崮战役是…期间,……
鲁南战役
1947年1月进行的鲁南战役(主战场位于费县境内)是全国…时期山东战场上著名的战役之一。……
弘扬沂蒙精神 振兴临沂经济
——1992年7月28日,…同志视察临沂时题词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临沂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创立了光辉的业绩,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9年1月,…同志到临沂视察时的讲话
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
——2013年11月,…同志在山东考察时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