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监督范围不够清晰。
二是监督主体不够明确。
三是接受监督态度不够端正。
四是监督措施不够有力。
二、对策与建议
一是突出重点对象。
二是抓住关键环节。
三是增强监督合力。
四是建立长效机制。
一、年轻干部违纪违法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是违反工作纪律、廉洁纪律问题居多。
二是分管财务、财务人员占比较大。
三是违纪违法行为多发于基层一线。
二、年轻干部违纪违法的原因分析
一是思想观念不正确。
二是党性观念淡薄。
三是工作经验不足。
四是工作压力和诱惑。
三、预防年轻干部违纪违法的对策和建议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二是加强组织纪律教育。
三是加强工作经验和技能培训。
四是加强监督管理。
一、清廉国企建设的重要性
二、清廉国企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够深入。
2.方法不够科学。
3.结合不够紧密。
三、清廉国企高质量建设的对策
1.传导压力深化清廉教育。
2.挖掘潜力管控廉洁风险。
3.激发活力释放清廉动能。
四、结束语
一、基本情况
二、发现的问题
三、意见建议
一是加强村级党风廉政建设。
二是进一步细化贫困户包户帮扶情况。
三是加强村级监督体系建设,定期培训村纪检委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
四是加强扶贫领域问题的处罚力度。
五是常咬耳朵。
六是常查看项目。
七是常杀傲气。
八是常明规矩。
九是落实主体责任。
十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十一是加大村务公开力度。
十二是严格落实项目资金管理制度。
十三是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一、农村基层“四风”和腐败问题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农村基层干部易发腐败的特点。
1、贪污挪用公款。
2、编造事由,虚报开支。
3、利用职权,收受贿赂。
5、腐败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农村基层易发腐败的制度因素。
1、对村干部选配把关不严。
2、监管不力纵容迁就。
3、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重视不够。
4、制度落实仍存在薄弱环节。
5、农村党员思想政治和法纪教育缺乏。
二、农村基层“四风”和腐败问题存在薄弱环节的成因分析
(一)认识不到位,思想存在误区。
(二)廉洁自律和民主管理意识薄弱。
(三)工作责任感淡化。
(四)宣传教育入脑入心不够。
(五)制度不够完善,执行落实不到位。
三、加强整治农村“四风”和腐败问题的建议
(一)从源头上,找准干群关系和谐的支点,营造有利于农村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1、找准干群关系和谐的支点,是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建设的认知前提。
2、提高农村干部群众政治参与意识,促进农村基层反腐倡廉建设进程。
(二)从教育上,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农村廉政文化氛围。
1、抓好三个结合,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2、注重案例教育,充分发挥查处案件的效应。
(三)从具体环节上,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确保农村“四风”和腐败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一、深化思想认识,切实把主体责任“放在心上”
(一)落实主体责任是党的性质的内在要求。
(二)落实主体责任是党委的职责所系。
(三)落实主体责任是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迫切需要。
(四)落实主体责任是关心爱护干部的具体体现。
二、认真分析形势,切实把主体责任“抓在手上”
(一)认识不足。
(二)落实不力。
(三)追责不严。
三、敢于担当负责,切实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
(一)担组织领导之责。
(二)担教育管理之责。
(三)担检查考核之责。
(四)要担责任追究之责。
(五)担以上率下之责。
(六)担支持保障之责。
一、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廉政教育,使党员干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引领者
(一)规范教育内容,把握重点方向。
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党员干部做到“为民”。
二是加强行政道德教育,使党员干部做到“务实”。
三是坚持党纪国法教育,使党员干部做到“清廉”。
(二)创新载体形式,增强教育效果。
一是要活跃教育形式。
二是要创新教育载体。
三是要突出教育对象“针对性”。
四是要突出教育内容“实效性”。
(三)完善教育机制,增强教育合力。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受传统观念影响,思想认识上有误区。
(二)法纪观念淡薄,自律意识不强。
(三)“人亲扳本”“借机敛财”思想作怪。
二、对策措施
(一)切实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法纪意识。
(二)整合社会力量,共同抵制大操大办。
(三)提高自律意识,倡导勤俭节约的节俭新风。
(四)建立和完善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
一、基层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重教学业务轻党风廉政建设。
(二)学校领导领导体制决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被弱化。
(三)领导机制决定了学校领导难以监督。
(四)学校纪检队伍力量不足。
二、加强基层学校党风廉政的对策和建议
(一)认真落实学校党组织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
(二)有效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
(三)完善学校党风廉政建设机制。
(四)强化监督检查和执纪审查。
一、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具体表现形式
(一)推诿扯皮。
(二)以权谋私。
(三)虚报冒领。
(四)巧立名目。
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法纪意识淡薄。
(二)监督管理松懈。
(三)惩罚不严不重。
三、整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压实责任,狠抓基层正风反腐任务落实。
(二)严查重处,强化严惩“微腐败”的高压态势。
(三)强化教育监督,用纪律管住基层党员干部。
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意识不强。
(二)制度建设落实不到位。
(三)农村集体财务监管不到位。
(四)议事程序不规范,村务财务公开质量不高。
(五)少数基层干部为政不廉。
(六)监督部门履职整体作用难发挥。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学习教育培训,不断增强主体责任意识。
(二)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严格“三资”管理。
(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权力相互制约的有效监督机制。
(四)深入推进“三公开”工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五)强化对各项惠农政策落实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腐败的惩处力度。
(六)严格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切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一、主要表现及特点
(一)非法占用补助。
(二)手段多种多样。
(三)呈现集体作案。
二、产生的问题根源
(一)公仆意识淡化。
(二)权力缺乏监督。
(三)缺乏制度约束。
三、解决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教育,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坝堤”。
(二)健全制度,扎紧不能腐的“制度篱笆”。
(三)强化惩处,构建不敢腐的“政治生态”。
一、基础薄,力量弱,大外宣格局尚未形成
(一)思想认识还未到位。
(二)新闻宣传人才困乏。
(三)新闻宣传业务素养不高。
(四)机制制度有待健全完善。
二、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努力开创新闻宣传的新局面
(一)提高认识,奠定思想基础。
(二)加强管理培训,锻造人才队伍。
(三)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开通新闻宣传直通车。
一、当前基层侵害群众利益问题易发多发的原因
一是基层组织管理薄弱,村级民主监督难。
二是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惠民资金监管乏力。
三是法纪衔接之间还存在模糊地带。
二、基层解决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不到位的根源
一是担当不够,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没有落到实处。
二是能力不强,党风廉政建设监督责任履行不到位。
三是责任追究不力,倒逼担责尽责效果不明显。
三、发挥县乡党委作用进一步解决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对策建议
一是深化党委主体责任落实,切实承担起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政治使命。
二是各级纪委要把监督责任做细做实。
三是强化对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反腐倡廉教育。
四是深入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五是用好责任追究这个“撒手锏”,把落实“两个责任”的压力层层传导下去。
六是进一步运用好巡察手段,发挥巡察“利剑”作用。
一、主要特点
(一)从违纪违规性质上看,
(二)从被处分人员所在部门看,
(三)从被处分人员职务上看,
二、原因分析
(一)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履行不到位。
(二)全面从严治党监督责任履行不到位。
(三)少数领导干部自身理想信念不够牢固。
(四)民主集中制度贯彻执行不到位。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党委主体责任认识,追究主体责任到位。
(二)强化监督合力,将权力置于监督之下。
(三)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
(四)加大对违纪违规领导干部的打击力度,增强执纪审查工作的威慑力。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以上率下促进主体责任落实
一是层层压实责任。
二是完善制度机制。
三是从严管理干部。
四是支持执纪审查。
五是严格责任追究。
(二)深化“三转”全面履行监督责任
一是严肃问责促责任落实。
二是强化党内监督重在抓早抓小。
三是坚决纠正“四风”不放松。
四是严格纪律审查见实效。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是上头“热”,下头“冷”。
二是纪委“热”,党委“冷”。
三是教育“热”,追责“冷”。
四是口号“热”,落实“冷”。
三、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落实“两个责任”的行动自觉。
(二)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
(三)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四)进一步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一、充分认识民族文化对助推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一)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内部约束作用。
(二)运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
(三)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利用民族文化艺术作品传递和弘扬正能量。
二、发挥各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极因素推动廉政文化建设
(一)用民族语言文字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章党规党纪。
(二)坚持从云南本土的实际出发,讲好云南故事。
(三)善于运用民间社团推动民族地方的廉政教育工作。
(四)利用少数民族节庆文化推动廉政文化建设。
(五)积极开展民族文化廉政文化进课堂活动。
(六)把民族地方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工作列入考核机制。
一、当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基本做法及存在问题
(一)基本做法。
(二)存在问题。
二、建立第三方考核评价机制的现实意义
有利于拓宽评价渠道,增加评价主体。
有利于倾听民声、反映民意。
有利于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监督公权执行。
三、如何建立第三方考核评价机制
第一,评谁。
第三,评什么。
第四,怎么评。
四、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应注意把握好几个问题
一、问题表现
(一)落实不力,监督缺位。
(二)作风不实,敷衍应付。
(三)以权谋私,雁过拔毛。
(四)优亲厚友,暗箱操作。
(五)虚报套取,截留挪用。
二、原因分析
(一)宗旨意识淡薄。
(二)责任意识弱化。
(三)法纪意识不强。
(四)“四风”问题滋生。
(五)监管措施不实。
三、意见建议
一是压实政治责任。
二是筑牢思想防线。
三是深化作风建设。
四是突出监督重点。
五是畅通诉求渠道。
一、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的必要性
(一)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是怒江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是干部作风建设的现实需要。
(三)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是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需要。
二、关于容错纠错的界限把握和应当遵循的原则
(一)容错纠错的定义。
(二)容错纠错的适用范围。
(三)容错纠错的实施主体。
(四)容错纠错的政策界限。
(五)容错纠错应遵循的原则。
三、应纳入容错的情形和容错运行程序
(一)应纳入容错的情形。
(二)容错运行程序。
四、纠错机制应解决的问题
(一)应解决及时纠错的问题。
(二)应解决澄清保护的问题。
(三)应解决纠错反弹的问题。
五、容错纠错机制应突出结果运用
六、容错纠错机制应考虑的配套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三)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四)加强监督检查。
一、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特点
(一)腐败案件逐年递增。
(二)问题涉及各类惠农资金。
(三)做案手段花样百出。
二、扶贫领域发生腐败问题的原因
一是观念错位。
二是管理薄弱。
三是监管乏力。
四是宣传不力。
三、有效治理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二)突出重点,加大打击力度。
(三)打牢根基,筑牢思想防线。
(四)创新方式,整合监督力量。
一、当前机关“微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漠视群众“高高在上”。
(二)打擦边球发放津补贴。
(三)手段翻新,消费隐蔽。
(四)公私不分,以权谋私。
二、产生机关“微腐败”的原因及特点
(一)宗旨意识和纪律观念淡薄。
(二)内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三)一些传统保障措施模棱两可。
(四)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意识不强。
(五)治理“微腐败”社会氛围尚未真正形成。
三、防治机关“微腐败”的对策措施
(一)加强党规党纪教育。
(二)建立健全约束机制。
(三)加大监督力度。
(四)加大惩处力度。
一、系统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的表现形式
二、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的产生的原因
(一)滥用权力,存在侥幸心理。
(二)党性不纯,宗旨观念有所淡化。
(三)恶习难改,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
(四)制度不健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五)监督不到位,无法面面俱到。
(六)人情文化影响,无法一下子杜绝。
三、治理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主体责任落实。
(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三)创新执纪监督方式。
(四)深入整治不正之风。
(六)坚持持之以恒抓“四风”。
(七)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八)健全和完善监督制度。
一、领导干部家风存在问题
二、领导干部家风不正产生的危害后果
三、对策建议
(一)坚定理想信念是领导干部树立好家风之根本。
(二)严谨工作作风是领导干部树立好家风之内在要求。
(三)强化党性修养、廉洁自律是领导干部树立好家风之法宝。
(四)树立群众观念是领导干部树立好家风的思想基础。
一、原因分析
(一)部分党组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力。
(二)廉政教育档案资料可查可看性不强。
(三)目前开展的廉政教育方式方法老套,效果不佳。
(四)纪检监察机关宣传部工作机制对廉政教育工作不重视。
二、对策建议
(一)压实各级党组织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的主体责任。
(二)要建立相应的廉政教育检查考核机制。
(三)创新廉政教育方式方法。
(四)调整纪检监察机关宣传部工作机制。
一、当下的“四风”表现
(一)在脱贫攻坚方面。
(二)在理论学习方面。
(三)在带头移风易俗方面。
二、隐形“四风”问题存在的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二)配套制度不完善。
(三)管党治党落实不到位。
三、破解隐形“四风”问题的建议
一是坚持常抓常管,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
二是坚持全面从严,层层压实作风建设主体责任。
三是坚持对症下药,创新监督执纪问责的方式方法。
一、现状分析
二、表现形式
(一)作案时间长。
(二)案件类型多。
(三)“小官”犯罪现象突出。
(四)作案手段相似。
三、原因分析
(一)法律意识、道德观念淡薄。
(二)权力的监督机制存在漏洞。
(三)对资金的使用缺乏有效监管。
(四)财务制度不够规范。
四、对策建议
(一)切实履行党委主体责任。
(二)落实基层纪委监督责任。
(三)加强基层干部思想道德修养。
(四)加强基层单位党风廉政建设。
(五)规范权力运行管理机制。
一、当前“四风”的几个特点
(一)以“贯彻落实”之名行“形式主义”之实,这样的形式主义难避免
(二)以“上级安排”之名行“官僚主义”之实,这样的官僚主义难拒绝
(三)以“勤俭节约”之名行“享乐主义”之实,这样的享乐主义最隐蔽
(四)以“民生工程”之名行“奢靡之风”之实,这样的奢靡之风最反感
二、整治隐形变异“四风”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主体责任落实。
(二)坚持实际调查研究。
(三)释放体制改革红利。
(四)灵活运用“四种形态”。
(五)扶贫领域专项治理。
(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七)创新执纪监督方式。
(八)持之以恒抓“四风”。
(九)持续保持高压态势。
(十)健全和完善监督制度。
一、民生资金管理使用现状
(一)民生资金收支实行专户管理。
(二)民生资金拨付实行封闭运行,发放实行社会化发放。
(三)民生资金使用基本公开透明。
(四)建立健全机制,强化监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生资金监管存在薄弱环节。
(二)监管存在多种困难。
(三)民生资金监管平台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五)部分惠民资金落实困难。
三、对策和建议
(一)抓好宣传教育,树牢廉洁行政意识和民主监督意识。
(二)健全完善管理机制,铲除滋生腐败土壤。
(三)加强信息公开,强化社会监督。
(四)强化职能作用,加大监督力度。
(五)履行监督责任,强化纪律审查震慑作用。
(六)运用大数据平台开辟监管新模式。
一、开展同级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二)同级监督开展的难点。
(三)基层乡镇“三转”难。
(四)“四风”问题变相存在。
二、改进和加强纪委开展同级监督的建议及措施
(一)进一步完善纪委全会工作制度。
(二)实施纪委派驻纪检机构改革。
(三)加大纪委监督参与同级党委决策机制。
(四)积极探索落实“两个责任”的新举措。
一、违纪违法行为的主要特点
(一)从人员类别看。
(二)从发案的单位看。
(三)从涉法行为看。
二、违纪违法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原因。
一是享乐心理。
二是侥幸心理。
三是补偿心理。
四是迷茫心理。
五是攀附心里。
(二)客观原因。
一是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
二是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三是教育管理缺失。
四是有效监督乏力。
五是制度执行不力。
三、对策与思考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一是抓好理想信念教育。
二是抓好党纪国法教育。
三是抓好警示教育。
四是营造良好氛围。
(二)加强制度建设,从源头防治腐败。
一是完善干部选任。
二是规范权力运行。
三是加大执行力建设。
(三)发挥监督权威,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强化监督网络。
二要引导群众监督。
三要完善监督制度。
四要拓宽监督范围。
五要严格责任追究。
(四)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一要强化专项纪律检查。
二要强化案件查办工作。
三要强化问责工作。
四要创新工作机制。
(五)强化主体责任,促进干部履职担当。
一、主要表现形式
(一)贪污贿赂型。
(二)侵占集体钱物型。
(三)虚套国家资金型。
(四)巧立名目乱收费型。
(五)吃拿卡要型。
(六)滥用职权型。
(七)妨害社会管理秩序型。
二、特点及规律
(一)违纪违法形式多样化。
(二)“窝案”和“串案”比例较高。
(三)作案手段较为隐蔽。
(四)涉案金额不断增大。
(五)换届前后问题突出。
(六)涉案人员对抗调查意识增强。
三、主要后果和影响
(一)严重破坏党群干群关系。
(二)引发事关稳定的信访问题。
(三)给集体造成重大损失。
(四)影响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四、原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
(二)综合素质不高。
(三)自律能力不强。
(四)制度落实不到位。
一是村务公开不规范。
二是村级财务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混乱。
三是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五)激励约束制度不健全。
一是激励机制不健全。
二是监督约束制度建设滞后。
(六)案件查处难度大,违纪成本低。
五、对策建议
(一)强化思想建设,着力解决思想认识的问题。
(二)强化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村组干部的综合素质。
一是把好村组干部选任关。
二是加强教育培训。
(三)强化制度建设,着力推进村级组织的规范化管理。
一是完善村组干部激励机制。
二是完善村组干部监督约束制度。
三是完善其他工作制度。
(四)强化监督执纪,着力增强制度的监督约束力。
(五)强化惩防并举,着力建立健全廉政预警监督机制。
一、主要表现形式及特点
(一)套取骗取民生资金。
(二)侵吞贪污集体资金。
(三)截留侵占群众财物。
(四)失职渎职造成群众损失。
(五)乱收费、乱请客。
(六)作风不正。
二、原因分析
(一)认识不够,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淡薄。
(二)素质不高,法纪意识和自我约束不强。
(三)制度不严,规范权力和监督检查不够。
三、治理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教育引导,筑牢思想防线,使基层干部“不想腐”。
一要加强思想教育,增强责任意识。
二要加强法纪教育,增强法纪意识。
三是要加强廉政教育,增强廉洁意识。
(二)强化制度落实,规范权力运行,使基层干部“不易腐”。
(三)强化监督管理,严格监督检查,使基层干部“不能腐”。
一是整合监督力量。
二是强化监督检查。
三是创新监督检查的方式。
四是引导好民主监督。
(四)强化纪律审查,严肃查处整治,使基层干部“不敢腐”。
一是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二是加大惩治力度。
三是提高腐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