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依靠方针 促进企业发展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党委
(2008年6月26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长期以来,武钢党委认真落实党的“依靠”方针,把职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的主体和动力,全方位地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促进了武钢持续、健康、和谐发展。近三年来,武钢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925.75亿元,完成利润225.17亿元,上缴税费245.33亿元,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6.7%。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引导职工的价值取向
一是用科学理论武装职工头脑。用科学发展观牢固占领职工的思想阵地,坚定职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二是用厚重历史传承现实使命。“汉冶萍”是中国近代工业发端的标志,其中的“汉冶”就是武钢汉阳钢厂和大冶铁矿的前身。我们充分挖掘这一珍贵历史资源,建立了“大冶铁矿博物馆”和“汉阳铁厂博物馆”,使其成为武钢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武钢是新中国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企业,武钢职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加牢记…、…、…、…等党和…对武钢寄予的殷切期望,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积极推进武钢中西南发展战略。三是用钢铁品质陶冶职业品格。我们引导职工在钢铁生产中,去体会“炉火纯青”、“百炼成钢”的深刻内涵,启发职工“向钢铁学习”,用钢铁的品质陶冶情操,用“铁的纪律”打造过硬的“钢队伍”,追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从严要求、奉献武钢的职业价值。“一人做到,人人做到;一班做到,班班做到;一炉做到,炉炉做到;一天做到,天天做到”,成为武钢职工基本的职业品格。四是用务实表现塑造朴实形象。大力普及“九要九不要”职业守则和“十要十不要”行为规范,“严格、认真、忠诚、奉献”成为武钢人形象的显著特征。
二、尊重职工的政治诉求
始终突出制度的保障作用。先后制订20多项制度,构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民主管理制度体系。
始终坚持职代会这一基本形式。坚持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职代会。职代会上无小事,职权到位最关键。我们重点落实职代会的四大职权,即对重大生产经营决策的审议建议权、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重大事宜的审议决定权、对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权和对领导干部廉洁从业情况的民主监督权。坚持做到未经职代会审议的方案不出台、不实施,未经职代会讨论的大事不拍板、不定夺。近五年来,提交职代会审议讨论的议题议案近40项。
始终注重闭会期间的民主管理。开会两三天,闭会大半年。我们一直探索职代会闭会期间民主管理的有效实现形式。一是全面推行“值班厂长”制度。普通一线的职工代表以“值班厂长”的身份进入企业领导班子工作,赋予参政决策的“实权”,委以管理监督的“重任”。自1999年以来,共有1000多名职工代表担任了“值班厂长”。二是积极推行职工代表监督员制度。每年选聘一批职工代表担任监督员,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敏感部位,把加强企业管理与深化民主监督有机地统一起来。三是全面推行职工代表视察制度。每年定期组织职工代表就企业生产经营、劳动保护、生活后勤等方面开展巡视督察活动。
三、顺应职工的利益表达
深化厂务公开,让职工知根知底。厂务公开的实质是监督,只有知情权落实了,监督权才不会落空。我们建立了局域网和电子触摸查询系统,运用ISO9000原理建立了厂务公开控制程序,建立厂情通报制度,将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等重要问题定期向职工公布。
搭建沟通平台,让职工实话实说。我们投资60万元专门建立了职工民主议事厅,作为职工代表表达利益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每季度举行一次总经理与职工代表对话会,每月举行1-2次工会与行政部门对话会。自2002年以来,仅集团公司层面就举行对话会达65次。我们实行了工会主席接待日制度,直接倾听职工的呼声。近七年来,共接待来访职工4000多人,解决了一大批职工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
突出平等协商,与职工有商有量。我们坚持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重点协商,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反复协商,有争议的问题及时协商,僵持不下的问题换位协商,做到平等协商不掉线、不断档、不留死角。重点抓好劳动关系这一维权源头,实现集体合同的平等协商;抓好履约兑现这一关键环节,推动职工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抓好工资收入这个核心内容,维护职工的经济权益,让职工分享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
四、满足职工的发展要求
彰显职工的劳动价值。我们十分注重在职工中挖掘各类先进典型。武钢投产以来,有36人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583人获得省市级劳动模范称号,1500人次获得武钢劳模称号。近年来,共推广各层次各方面先进典型1000多个。大张旗鼓地表彰先进,理直气壮地论功行赏。2007年,首次评选出10位“武钢特级劳模”,每人奖励一辆“奇瑞”牌小轿车,让职工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劳动最光荣!
提高职工的发展能力。着力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推进职工队伍的知识化进程。先后举办了11届职工技运会,培养了近千名技术状元和5000多名技术能手。坚持开展职工自学成才和“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学习型职工”活动。岗位练兵、技术表演、操作比武、现场教学、拜师学艺等活动,已成为武钢职工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基本模式。
拓展职工的创业天地。以生产经营为主战场,持续开展声势浩大的劳动竞赛。以班组职工为主攻手,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合理化建议活动。以蓝领阶层为主力军,广泛开展职工自主创新活动。2005年,我们依托1400多名工人技师,在全国大型国有企业首家创立了武钢工人科技园。三年来,共申报技术创新成果608项,有2项成果获第十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
完善职工的保障机制。我们郑重承诺:“不让一名贫困职工生活过不下去,不让一名贫困职工看不起病,不让一名贫困职工子女上不起学”。武钢拨2亿元专款建立了职工扶贫救助基金,每年有1000万元经费用于职工扶贫帮困。广泛开展“关爱职工每一天”阳光大行动,实施生活帮扶、金秋助学、医疗救助。认真落实干部结对帮扶制度,所有处级干部都签订了帮助脱贫责任书。
总之,职工是企业改革发展的主体,职工当家作主的积极性是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遵照国资委党委的指示精神,毫不动摇地坚持“依靠”方针,努力开创武钢“三个文明”建设新局面,为促进国有企业不断改革创新与和谐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