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教海远行德作桨 研修方舟勤为帆 ——记……溪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阅读数:891 文章字数:4107

教海远行德作桨 研修方舟勤为帆

——记……溪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

 

……,女,汉族,1975年出生,大学本科文化,中共党员,一级教师,19988月参加工作,先后从事初中化学教师、区教师进修校讲师等工作,先后获得********等荣誉在她25年的教学生涯中,无论是穿梭在毕业班级的早读和夜课,还是忙碌在学科教研的线上和线下,她都牢牢坚守着自己炽热的教育情怀,默默书写着为人师者的初心与使命。

她是永守毕业班教学一线的“尖兵”

——灌注千木繁茂,浸润万花盛开

参加工作以来,她仅在基层学校任教就达22年,一直从事初三化学教学工作和实验室管理工作,担任11年教研组长,6年教务处主任。初中化学只开设初三一年,她连年执教毕业班,几乎每天连轴转的上早晚课,天天备战升学,日日冲刺中考,已经成了她22年的工作常态。在她的日记里,每年都是毕业季,没有令人艳羡的双休日和各种小长假,很少晚饭后和节日里陪伴家人的好时光,她不是在教室里挥汗如雨,就是在烈日寒风中去学校辅导的路上。用她自己的话讲:她必须全力以赴,因为她的每一年,都是学生最重要的365天,可能关系他们的一生。”

多年的教学经历,多次承担公开课,她和她的学生们形成了独特的默契和轻松的课堂氛围。教学中,她负责提高扎实广博的专业水准,学生们负责提升好奇求知的学习动机;她时刻保持清晰透彻的教学思路,学生们不断形成科学严谨的核心素养;她不厌其烦耐人寻味的启发诱导,学生们深入浅出善于合作的探究创新。在课堂上,她总是幽默风趣妙语连珠,课堂外和学生们建立了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每年寒假辅导,她的教室后边总有几个已经毕业的学生来重温初中化学课堂;每年高考后的学生填报志愿,总有选择师范的学生会告诉她——选的是化学学科,将来想做她的同行。为人师者,最珍贵的价值、最温暖的时光,她都得到了!她和她的团队多年来,一边幸福着,一边收获着,在市区级统一考试中,任课的班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她本人也曾三次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每年都被评为区级中考先进个人,获得中考贡献奖,多次获得年度考核嘉奖。

参加工作的第三年,她有幸教到一名天赋异禀的张同学。这个农村孩子父母离异,初中是在别人资助的条件下完成的。自卑的心理使这个孩子平日里内向拘谨,不爱沟通和表达。但在她的化学课堂上,经过半年的学习,听课专注,乐于表达。讨论起中考典型试题,经常抑制不住的兴奋,分析得透彻清晰,并能准确地说出试题的年份和出处。一个学期她精心设计对他的各种鼓励,让他在同学们刮目相看中找回了自信。她深知这样的孩子往往更敏感,常常是绞尽脑汁、小心翼翼,对他关注太多怕他不自在,就拿捏着合适的尺度,寻找恰当的时机,以考试奖品的名义送给他文具、练习册;跟他的班主任设好局,送他衣物,给他一些小惊喜。如今这名学生已经走上了国家机关的重要岗位。但那年的中考,他的化学成绩虽然在当年是全区最高分,且因为一分之差没有满分,一直是她心里最大的遗憾,这一分一直被她认为是自己职业生涯中最亏欠的一分!此后,她更加专注于中考试题的研究,全年无休地钻研中考复习策略,积累了大量辅导经验,中考满分高分的学生越来越多,创下了所教班级平均分87分、优秀率接近60%的全区最高纪录。多年的深入探索和潜心研究,使她对考试命题和评估分析越来越爱不释手,几次大型教研培训的发言和观点获得了省、市教研员的充分肯定与认同。2016年,被聘为……市实验教学专家组成员,参与起草并修订现行实验教学管理标准与实验室账目检查规范。多次迎接省市级中学实验室管理的各项检查,获得省级专家和市级领导的好评。2017年,被市教育局选为“齐黑大”三地市中考联合命题组成员,为期20天参与化学中考试题的命制与审核。2017-2019年连续被抽调参加全市中考阅卷工作。在2017年全区“相信教育”中考命题阅卷交流专题大会上作经验交流。2020年,通过层层推荐与选拔,被……省教师发展学院聘为首批……省中考命题评估专家14人团队。由于承担的任务完成较好,受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领导的肯定,2021年继续荣幸地再次被聘为第二批……省中考命题评估专家。同年,……省教师发展学院筹建省级教研共同体,她很荣幸地被选为省级学科研究专家。2022年暑假,受……省教师发展学院化学学科教研员委托,承担全省化学教师国培的专家讲座。回首二十余载风雨兼程,她感悟很多,感谢当年的张同学中考被扣掉的那一分,她今天的成长和收获都源于当年对他无法释怀的愧疚!

她是深研细悟教学理论的“专家”

——情借东风化雨,终得硕果累累

多年的思考与实践,使她不断将体会和经验撰写成文,2010年主持的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规划课题《“探究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评审,顺利结题。2014年主持的市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利用教法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验研究》验收合格,顺利结题。2017年参与的“十三五”小课题《理科实验教学研究》、《少教多学模式研究》顺利通过结题。《拉钩的故事》一文发表在……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心育工作探索与实践》;《改进化学实验 培养创新思维》一文发表于哈尔滨出版社《新时代基础教育科研成果荟萃》。此外还有多篇论文在省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2014年开始,她兼职昂区化学教研员工作,并于2019年调入……市……溪区教师进修学校,担任专职化学教研员工作。新岗位需要及时转变工作思路,她坚持奉行“为教学服务、为教师铺路”的观念,换角度钻研学科教学方法,指导一线教师不仅要埋头教学辅导,更要关注学科前沿发展情况,做智慧型教师,教全能型学生。力争做到教与学深度融合,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指导最多的教师李文超凭借同样扎实的工作作风,靠苦干、拼实力,被选为执教全市“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示范课,代表昂区在市级展示课上崭露头角,并作经验交流,得到了市教研院领导的认可和全市同学科教师的好评。农村学校支教的那一年,不走形式不走过场,一对一指导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把手传授中考复习的经验策略,盘活教学资源,精准使用独特方法,拓展学生解题思维,将中考试卷中最难突破的两道难题做成专项训练,以历届中考试题为切入点,使困扰支教学校任课教师的瓶颈问题得到一一突破。2022年在全市初中教师能力素质提升计划系列活动中,她指导的几位教师在作业设计、教学设计、现场赛课等活动中表现优秀,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她还带领评委团队承担了现场直播赛课活动。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的不仅是生活,更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她利用从线下到线上教学的转型契机,带领全区化学教师加强云端教研,从技术和方法上加强指导,总结线上教学得失,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坚持每天跟听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发现了大量的问题,也解决了大量的问题。光听课笔记,就写满了整整六本。阶段总结时,她将评课细化到每一个知识点,具体到每一道习题。只有教法学法点评到位,教师们才能心悦诚服。模拟考试后她组织教师进行线上质量分析,找出问题,找准办法,形成详实的数据分析报告供教师们精准分析,会上每人发言汇报交流。通过线上跟听,她和她敬业的化学教师团队都在快速的成长着,教研群里的学术氛围越来越浓,探讨的问题层次越来越高。从一个知识点到一道中考题;从教材的一个插图到试卷中的一个图像;从课堂上的一段师生对话到教参上的一篇资源拓展;四所初中学校的化学教师们较起真儿来,真不含糊!线上的教研平台作用,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真理越辩越明,知识越辩越清。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模拟考试到2020年中考,全区化学学科成绩有了很大幅度的飞跃,她和全体化学教师也获得了全区中考贡献奖。近几年市区级的各类赛课及能力展示活动,她所在区的化学教师们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综合素质及教研能力大幅度提升。

她是守徳垂范勇挑重担的“先锋”

——桃李争艳堂前,柘桑荫蔽后檐

2020年,她开始承担校德育部工作,一年里组建工作团队五个:隶属教师进修学校、汇聚全区德育校长和德育主任的德育工作团队;全区班主任工作室团队;文明礼仪研修团队;全区各校心理健康教师工作团队;全区研学实践教师工作团队。组织大型活动四项:与教育局德育部联合举办了大型文明礼仪团队研修活动,起草了全区文明礼仪考评细则;组织开展了全市第八届班徽设计评选区级初赛活动;组织开展了2020年和谐班集体展示初赛活动;假期开展了市教研院布置的班主任工作室团队大型专题研讨活动。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各种专题研讨讲座六场。整理心得体会上万字,图片视频积累近百个。开展基层调研十余次,形成长篇调研报告七份。教师进修学校德育部为教育局德育部各项主题活动起草方案、计划、总结、美篇近十万字。为全区新上岗教师做了三个小时的《文明礼仪专题培训》。

三年的抗疫,三个冬季的坚守,作为共产党员的她都主动请缨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上岗值守养老院。她和她无私的同事们忙碌在养老院的值守岗位上,全力以赴共同守护老人们的生命健康。车辆不允许上路,街区筑起隔离带,每天早上她们要踏着积雪绕道半个小时才能到岗,天黑透了才交班,再顶着寒风走半个小时回到家里。值岗期间随时对养老院的封条进行检查,填好各项工作记录,做好防控情况日报;如果有家属前来探访,进行耐心地劝回;将指定部门送来的药品、物资一一消毒登记,再分批送入养老院;每天负责将养老院的垃圾送到垃圾回收点,一百米的距离不远,但独自一个人拖着几十斤的大垃圾袋却举步维艰;发现问题,及时与负责人沟通整改完善等。没有轰轰烈烈的举动,没有感人涕下的事迹,但她和她无畏的同事们有一颗维护安宁的凡人之心!她和众多同事们一起勇挑重担,恪尽职守,用自身行动彰显了教师们在非常时期的师德风范。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年近半百的她深爱着毕生奉献的教育事业,积淀了浓浓的教育情怀,深刻感悟到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做教育。无论未来的道路有多少荆棘坎坷,都只是她教育生涯中的一个驿站,不管结果如何,她和同事们都站在教研第一线,在三尺讲台上,在黑夜灯光下,为成为旗帜不断努力,为成为大树奉献终生!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