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经验交流材料汇编(12篇)
目 录
1.夯实基本盘,坚决做到“经济要稳住”
2.奋勇争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县域示范
3.努力当好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前沿阵地
4.全力攻坚重大产业项目,导入高质量发展动能
5.聚力产业转型促进动能转换
6.加快量质齐升,夯实经济根基
7.提升产业竞争力,在产城融合中增实力、强根基
8.以项目建设“加速快跑”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9.推进新兴化现代化建设
10.奋力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营商环境新提升
11.着力推进产业强链,构筑现代化建设硬核支撑
12.聚焦做大经济规模,发展壮大实体经济
夯实基本盘,坚决做到“经济要稳住”
聚焦重点企业,以最优服务提升产出效能。持续擦亮“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打好“拓市场、争订单、优服务”组合拳,紧盯重点企业用电量、达产率强化服务指导,重点保障前xxx家规上工业企业满产满销,推动友达、三一等超百亿新项目早投产早达效。深化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扩大进口规模、优化外贸结构。高水平办好“宝岛又一村”慧聚夜市、海峡两岸(xx)中秋灯会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加快消费回补,推动批零住餐迅速恢复。
聚焦重大项目,以最实举措积蓄发展后劲。加快总投资xxxx亿元的xxx个三级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教育、交通等总投资xxx亿元的xxx个重点实事项目建设,努力形成更多投资量、实物量、价值量,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实现双xx%增长。在项目储备量、支撑度上狠下功夫,全力以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重点推动总投资xxx亿元的xx个新签约项目加快落户、总投资xxx.x亿的xx个新开工项目加速建设,加快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好项目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
聚焦重要产业,以最大力度锻造硬核实力。构建“x+x+x”新兴产业布局,瞄准新型显示、智能终端、先进计算、汽车产业等领域持续发力,高水平打造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加快建设先进计算产业园、生命健康产业园等产业创新载体,前瞻谋划布局元宇宙等前沿产业。深化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高水平运作工业和信息化赋能中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机器换人”,促进产业联动、跨界融合,推动智能化升级、数字化产品、智能装备产业整体发力。
奋勇争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县域示范
打造科技与产业融合新典范。按照“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的重要要求,以“科创xx”建设为统领,聚力打造“一湾一谷一区一港”四大科创高地,加快构建“xxx”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实施“霞客之光”创新攻关计划、暨阳英才计划、“千企万才”三年行动,到xxxx年,新增科创载体超xxx万平方米,有效高企达xxxx家,高层次人才达x万名、领军型人才达xxx名。
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牢牢把握“坚持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原则,向营商环境要发展、向工改要空间、向开发开放要效益,全面打响“xx”营商环境品牌,到2024年,力争xx区跻身“全国xx强”、xx开发区创成“国家级经开区”、靖江园区迈上“千亿园区”新台阶。
打造现代化县域治理新模式。按照“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要求,全面推进“暨阳红—盟红xx”基层党建三年行动,持续建强市镇村三级网格,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打造全域覆盖的公共安全体系,到2025年,县域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初步建成高水平平安xx、法治xx。
全力攻坚重大产业项目,导入高质量发展动能
要突出产业链招商。聚焦“x+x”先进制造业体系,瞄准产业链中高端项目,加速项目落地,形成企业集聚、产业集群的良好态势,进一步推动优势产业链式布局、专业化配套、集群化发展,实现从加工制造到智能制造、精密制造、极端制造的跃升和蝶变。要画好招商“热力图”,瞄准重点区域的产业链链主和上下游配套关联企业,坚持链上攻坚,加速产业集聚,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要强化招商质量。各镇(街道)要集中打造x-x个特色优势产业,聚焦本地有基础、区域能关联的产业,精准招商、优化路径、完善机制,不断提升产业层次、项目质态、集聚程度,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要结合新沂产业发展实际和需求,摒弃“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思想,严把项目入口关,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
要狠抓大项目招引。紧盯装备高端、竞争力强的龙头型、链主型、旗舰型项目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集中优势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引进一批投资大、带动强、生态优的项目落地新沂,以“大块头”项目引来产业“大集聚”,为建设“徐州工业第一县”积蓄新动能。
提升产业竞争力,在产城融合中增实力、强根基
找准定位、提升地位:深入研究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后的路径转型,更坚定地把发展重心放在制造业转型提质上、放在投资结构优化上、放在科技创新引领上、放在开放开发和招才引智上,推动总量上跃升、效益上提升、速度上超越。
打造高层次产业矩阵:实施产业强市特色发展“xxx”工程,塑造产业特色,打造地标产业,争创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推动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向“战新”领域进军,促进精细化率和关联度再提升;推动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做大规模,培植更多链主、链核、链源企业,提升产业辨识度。
培育高品质标杆企业:坚持培大育强与招大引强相结合,分类分档精准引育,着力形成“百亿领衔、十亿领班、亿元领队”的企业军团。数字化引致经济重构,信息化引致产业重塑,智能化引致生产重组,重点用好“智改数转”关键抓手,强化装备、工艺、管理升级,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行业“领头羊”和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加快上市梯队建设,打造资本市场的“泰兴板块”。高效运作产业创新母基金,深化科技创新积分制管理,构建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创体系。
以项目建设“加速快跑”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要用活xx岸线资源“金疙瘩”:充分挖掘地缘区位的先导优势,将xx物流打造成为招商引资最亮眼的“卖点”,打造港口码头的升级版,激发深水良港的辐射效应、焕发白金岸线的真正价值。
要对外加大“抢”的力度:敏锐捕捉“xxxx”产业转移商机,用好招商引才分局、乡贤人脉资源等各种渠道,牢固树立“葡萄串”链式思维,加快落地一批规模大、支撑强、潜力足的关联项目。
要对内深挖“转”的空间:以“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为牵引,创成一批省级标杆平台、智能车间,深入开展“亩均论英雄”“米均论英雄”改革,更大力度鼓励企业家在本行业本领域深耕细作。
聚力转型增强发展动能:紧盯航空、大健康、新材料等领域,实质推进“产业基金+资本招商”等新型模式,精心策划系列招商活动。加快青山新材料、凯飞航空制造、南钢特殊型钢、深国际智慧物流等xx个项目建设。以“靖候英才”品牌为统揽,深入推进“xxx”集聚行动,用足用好“马洲英才”十条新政,切实抓好产才融合工作。
推进新兴化现代化建设
聚力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锚定“全国有影响力的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更大力度落实“再造一个新戴南”战略部署,加快实现“七个集中”,推动不锈钢产业集群化发展、向高端迈进。以调味品产业集聚区为牵引,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叫响“世界鲜、兴化造”品牌。推动机械配件、基础件生产企业从半成品到成品、零件到组件、配件到总成拓展,加快装备制造产业高效发展。抢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重培育拳头产品和单打冠军。发挥现代服务业增长带动作用,提高服务业贡献份额。建设中国(戴南)不锈钢城、戴窑省级粮食物流产业园,支持开发区申报“两业深度融合”试点。
扩大有效投入,强化重大项目牵引力:围绕强链、补链、延链,精准招引一批支撑带动力强的链主、链核、链源企业,注重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项目。建成兴化招商主题客厅,举办xx旅游节投资环境说明会、xx经贸科技洽谈会等招商活动。完善跟踪服务重大项目体制机制,加快xx二期、xx扩建二期、xx食品三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深化园区改革,推动产业项目、资源要素、金融政策向“两区三园”集聚,提升园区产业集聚水平、产业链发展水平、特色产业占比。扎实开展“三比一提升”行动,开发区、xx区着力突破头部企业,实现省级开发园区位次继续前移。
加速动能转换,激发开放创新引领力: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兴舒畅”工作品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不见面审批”和“全省通办”“跨省联办”,规范涉企检查。继续落实好各类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支持力度。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推动国企公司化、实体化转型。深化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机制,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发挥高性能金属材料制品、健康食品、精密铸锻造等研究院作用,深化产学研对接,探索建立离岸创新中心。主动接轨沿海、对接长三角,加快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支持兴达公司全球产能布局,鼓励本土龙头企业更大力度“走出去”。招引落户一批重大外资项目,引导助推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做大做强。
着力推进产业强链,构筑现代化建设硬核支撑
点燃项目“主引擎”。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每年两次集中开工为抓手,着力引进一批能够建链强链的旗舰型项目,落地一批促进补链扩链的配套型项目,确保每年实施亿元以上产业项目xx个,夯实“百亿引领、十亿带动、亿元支撑”的项目链条。紧盯开工、建设、投产等关键环节,实行全周期管理、节点化推进,力促上汽大众新车型技改、仪化xxx万吨高端绿色新材料、中化新材料产业园、中圣新能源等项目快建设、早投产,为发展源源不断注入动力。
夯实产业“主支撑”。聚焦“x+x+x”产业,全力推动汽车和新材料两大主导产业,大数据和文旅文创两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高端纺织、临江重工、绿色食品四大特色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汽车产业在稳定现有整车和零部件产能的基础上,积极抢占新能源汽车赛道,培大育强汽车电子,打造新的增长极;新材料产业聚焦高性能合成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高效新能源“三高”业态,做大做强xx六大基地;大数据产业放大腾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数据中心集聚效应,深入参与“东数西算”工程长三角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拉长增粗制造端、应用端链条;文旅文创产业发挥山水资源优势,精心做好“后世园”文章,集聚人气商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