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的爱
——追忆全国先进离休干部葛长江(中)
“老干部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只要始终想着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发挥作用,还是有很大的做事空间的,问题是你想不想做。如果想做,有许多事情等着你做。如资助贫困学生、教育下一代、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参加社区活动、帮助社区办公益事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等,这对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都有好处。”
——摘自葛长江日记
春雨冬雪,花开花落。多少个日日夜夜,葛长江始终坚守着一名…的执着与信仰,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甘于奉献作为乐趣和追求。葛长江赢得的不仅是口碑,更在群众心中树立起闪光的丰碑。
“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干部、老革命伤残军人,为党分忧、为群众解难,是我的责任。我要做一名永不退休、永不褪色的…”
1979年,…提出干部年轻化。这年葛长江56岁,按说还轮不到他退下来。但他在长春市朝阳区机关街道干部中第一个提出了申请,要求退出领导岗位。不过,退出领导岗位的葛长江没有忘记自己还是公家人,还想着力所能及地为党为国为民做点儿什么。
葛长江没进过学堂,但爱动笔。在他的学习笔记上有这样两句话:“离岗不能离休,离休不能离党。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一名…人。”
那时,长春市孟家屯附近的“一汽”职工吃水难问题长期没有解决,他跟区上主动请缨,要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领导考虑他年岁也不小了,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他有点儿不忍心。葛长江没多说,只是撂下一句:你们瞧好吧!就像当年上战场一样扑上去了。他与工人们吃住在工地上,每天造得像泥猴儿似的。按“一汽”房产和水务部门预计,这项工程怎么也得一年半能完工。葛长江带领技术人员和工人日夜奋战,结果8个月就完成了上水改造任务,经验收完全合格。这一年,他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上级奖励他点儿钱,还给他买了一套衣料。给他颁奖的领导说,你一年到头也没个干净样儿,整天灰头土脸、泥头拐杖的,做套衣服穿吧!那年过年时,葛长江穿着一套新衣服跟人见面。儿女说:“头一回发现,我爸好好打扮打扮,也挺像样儿的!”
吃水不忘挖井人。那些吃上水的“一汽”职工家属,一直对他感激不尽。
“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是一名…人。要时刻想着人民,造福人民”
1982年,59岁的葛长江向组织提出申请,提前正式离休。
工作毕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离休、退休有如战歌嘹亮时戛然而止,个中滋味不言而喻。葛长江也不例外,离休后他一度也挺失落。老朋友问,你这冷不丁呆下来了,能好受吗?葛长江说,不好受就找活干。
葛长江家门前有块公共绿地。说是绿地,其实过去根本就没人管,年年岁岁杂草丛生。过去因为忙,他也没在意,这会儿闲下来了,他就要管管了。买来农具深翻细耙,买来花子儿精播细作。每天又是铲,又是浇。鲜花盛开时节,院子里绚丽缤纷,招来前后楼的邻居到此观看、品味、感叹……
葛长江家房后也有一小片空地没人照管。葛长江从此就盯住了这片地,春天种茄子辣椒,秋天种白菜萝卜,既美化了环境,又有菜吃。碧绿的菜畦,如同他那不老的心田,一派生机盎然。青菜下来时,他挨家挨户送。有些刚会说话的孩子不知咋称呼他,就叫他“菜爷爷”。除了做义务园丁种花、种菜,他把自家居住的楼道和整个大院儿的卫生也包了,“葛书记”一转身又成了义务清洁工。
屋地大的花圃和巴掌大的菜园,不足以满足他发挥余热的愿望。有一次,在马路边蹓跶的葛长江遇到一个讨饭的人,伸手冲他要钱。“你吃饭了吗?”听说人家还没吃饭,葛长江就把他领到家里,端出饭菜。等人吃饱了,他问道:“你是想继续讨要呢,还是想回家?”“想回家。”“好,想回家我给你拿路费。”葛长江自己要过饭,饱尝流浪之艰辛,所以遇到乞讨者,总是很热情,把那些山南海北、飘流八方的流浪者感动得热泪盈眶。
“帮助生活困难的人,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是一名…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行乞者给了葛长江启示。我为啥不能先从扶助穷人开始呢?由于离休金有限,在他的“扶贫计划”开始阶段,付出的主要不是钱,而是力量,更是精神。金钱有数,力量有限,而精神无价,真情动人。
一对儿农民夫妇进城卖秋菜,一大早守在那儿等生意,冻得够呛,葛长江看着心疼。他张罗帮人家推销,还帮人家牵马、搬菜、过秤。人家没吃饭,他连饭带菜给每人装一大饭盒。
新立屯任家日子过得穷,窗户都是用塑料布对付的。冬日里寒风凛冽,孩子趴在炕上冻得哇哇直哭。他给任家买来玻璃、钉子,又帮着安装。接着,还帮着买来种子、肥料,又给参谋种点儿啥。在他的帮助下,四五年的工夫,老任家便成了万元户。
新立屯的老陆家无住房、无户口、无生计,一家五口长年只有一个“菜单”:早晨苞米面大饼子;晚上苞米面大饼子。葛长江便把老陆家“包”了。先是扛来米面,又帮着借钱拴车,后来又帮着盖房子、落户口。在他的帮助下,老陆家“翻身”了,成了村里有名的富户。
从小历尽苦难的葛长江古道热肠,见不得别人吃苦遭罪,“只要你过得比我好”,他就非常高兴;只要是帮助别人,他就竭尽全力。
帮着山东来的张氏一家三口站摊儿、看孩子;帮着社区里的张义东、王春华夫妇推菜、卖菜……接受他帮助的人多了,管他们老两口叫爸、叫妈、叫爷、叫奶的也多了。这些在葛长江看来,“只是尽了一个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刘春光 冯立中 本报记者 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