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薄弱学校改造经验材料
薄弱学校,一般是指那些条件差、学生少、师资弱、质量低的学校。其形成,既有“乡学乡办、村学村办”差异化的历史原因,也有位置偏僻、投入不够等客观原因,当然也与学校办学思想落后、管理松弛等主观因素有关。但无论怎样,薄弱学校是我县推动教育均衡全面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最大的“拦路虎”。
勇于直面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推进事业发展,是宁乡教育人的优良传统。从2013年以来,我县共计提质改造薄弱学校100多所,回眸我县薄弱学校“蝶变”的历程,可谓“一路汗水、一路欢歌”。
一、科学铺排,全面规划薄改项目
为了让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现“高大上”的华丽转身, 2013年,我县结合城区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启动实施了《薄弱学校改造三年行动计划》。2014年根据三部委印发的“全面改薄”20条底线要求,制定了《XX县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2014-2018年规划》。
根据规划,逐步实施,其中2013年我县提质改造薄弱学校38所,计划投资4111.3万元,实际完成投资4928万元,完成投资119.8%;2014年提质改造薄弱学校33所,计划投资5296万元,实际完成投资6438万元,完成投资121.6%;2015年提质改造42所薄弱学校,总投资6394.23万元,目前所有项目已动工建设,部分项目已完工;2016年规划提质改造薄弱学校42所学校、2017年规划提质改造薄弱学校22所学校、2018年规划提质改造薄弱学校19所学校。
二、行动迅速,积极推进薄改进程
1、成立薄改领导小组。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的通知》(财教〔2011〕590号)以及《XX市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提质改造三年行动方案》文件精神,成立了XX县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薄弱学校改造规划统筹、资金落实、实施指导、检查验收等具体工作。
2、迅速启动项目建设。每年3月份,县人民政府召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制定并下发了当年度薄改建设项目计划的文件通知,并根据文件通知迅速办理项目前期手续,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启动建设项目。
3、强力推进薄改进程。我县非常重视“薄改工程”,县长周辉、分管副县长钟利仁多次深入到全县各乡镇,对薄弱学校具体指导项目落实,主管项目建设的刘亮副县长每周三为学校建设接待日,专门协调解决项目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局长黎爱莲同志和分管副局长万志强同志还多次逐乡、逐校调研指导,确保每一个项目顺利推进。
4、履职尽责,形成合力。相关部门全面落实县人民政府《关于对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行优惠政策的通知》(宁政办发[2011]56号)和《关于学校建设工作的县长办公会议纪要》文件精神,建立“绿色通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乡镇人民政府为薄改建设主体,主要职责是做好征地拆迁、土地平整、资金差额追补等。县政府办主要负责建设项目相关协调工作,牵头组织督查组,开展项目督查。县监察局、县审计局主要负责监管金使用情况,确保工程建设依法依规推进。县规划局要指导做好学校规划,开通快速通道审定项目规划。县发改局组织实施项目立项和招投标;县财政局主要负责统筹学校建设资金,及时筹措资金,严格按规定拨付资金,同时协助做好项目投资评审、资金管理及政府采购工作。县教育局主要负责项目设计审定,指导、督促,确保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县住建局负责做好有关项目审批,对工程进行监理,把好工程质量关。县国土局要启动简易程序,协助乡镇、学校做好项目有关用地报批工作。县公安局要严厉打击项目建设中各类违法事件,为项目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县消防大队负责指导学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各乡镇、各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分工合作、协力推进薄弱学校建设的工作局面。
三、硕果累累,薄改亮点精彩纷呈
宁乡“薄改工程” 亮点纷呈,让全县教育工作者深切得感受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来了美好的春天,步入了教育发展的快车道。
亮点一:科学规划,统筹推进。着眼当前现状,立足长远发展,做好薄弱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根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保障重点、确保达标”原则确定,根据“结合实际、适当超前、突出地域特色”的原则做好项目实施规划。
亮点二:明确任务,行动迅速。每年2月份,召开各部门联席会议,3月份,县人民政府召开全县建设工作会议,会上下发当年度薄弱学校提质改造任务,让各单位及早准备,及早动手。
亮点三:领导重视、督查经常。黎爱莲局长担任薄弱学校改造领导小组组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责任,落实学校建设的各项工作。专题讨论薄弱学校改造建设。多次深入实际调研薄弱学校项目建设,现场调度解决学校建设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分管副局长万志强同志还多次逐乡逐校考察,多次具体指导安排落实薄改项目,促使项目得到实质性进展。
亮点四:严格程序,规范制度。本着“建成一所、建好一所”的思路,严格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建设高质高效。一是从准入方面进行管理。坚决执行“五个必须”,即必须先有布局调整规划才能立项;必须先有学校规划才能进入申报程序;必须先有明确属于学校的建设场地才能启动项目;必须先有符合资质的工程队和学校监工员才能进场;必须先有安全防范设施才能开工。二是从制度方面进行管理。坚决执行“五项制度”,即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以及建设责任捆绑制,10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必须统一进行招投标,办理报建报批手续;100万以下的进行简易招投标。
亮点五:多方支持,部门联动。在薄弱学校提质改造建设方面,我们的做法是由载体单位主动抓,业主单位积极抓,部门联动抓。针对个别村小征地难、前期手续办理难、进度与程序协同难等难点问题,提请县政府召开联席会议,组织业主单位乡镇人民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县政府的统一指挥下,破解了难题,限时如期完成各阶段工作任务。
亮点六:严督质量,保证进度。薄改工程的质量是生命线,各级各相关部门严格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建设高质高效。要求所有薄改项目必须进行图纸设计,报县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后方可进行施工。对全县学校建设项目实行“三个一”:一周一上报、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积极协调政府督查室、发改、财政、住建、审计等部门组成学校建设督查小组,多次开展专项督查,既促进了建设进度,又保证了建设质量,有序地推进了薄改建设工作。
亮点七:浓厚氛围,全民推进。对于薄改工程大力加强宣传引导,宣讲学校建设的重要意义,取得当地群众理解支持,为学校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建设环境。在薄弱学校改造中涌现了很多优秀感人的事迹:如东湖塘镇许家坝村支部书记谢海清,身患重病从建校起一直到项目竣工坚守学校建设工地;偕乐桥镇金农村支部书记周忠明,在村经济极其贫困的情况下筹措资金征地6亩用于学校建设等。我们通过今日宁乡、政府门网站等重点宣传,让“学校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这一理念深入人心,动员他们参与到学校建设的大潮中来,在全县上下形成户户关心教育、个个支持教育的良好重教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