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广告结束还有

【宣传典型】建设宜居、宜业、宜乐“湘鄂边界中心县”

阅读数:1061 文章字数:3277



建设宜居、宜业、宜乐“湘鄂边界中心县”


52日,全县城乡创建、环境保护、国土资源暨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美丽宜居、生态和谐、产业活跃的湘鄂西区域中心城市”。

711日,县委书记董岚在老干部“三新”课题调研座谈会上首次提出,要坚持实施城区带动,实现石门“城市梦”。

86日,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确定,将“实施主城区带动战略,把石门打造成为湘西北、湘鄂边界中心县”作为城镇化的重要目标。

821日,县政府第十六届一次全体会议将“强力推进城镇建设”列为政府六大工作重点之一进行部署。

……

这是一张石门实现“湘鄂边界中心县”目标的城镇化进度表,也是一张全县干部围绕城镇化建设,狠抓落实的时间表。在这个时间轴上,石门人通过规划引领、强化管理、加大投入、搞好经营等措施,谱写了一曲城镇化的豪迈乐章。

规划引领:绘制新型城镇化蓝图

大发展离不开大规划。把全县城乡当作一个有机整体编制规划,这是石门大手笔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序幕。

“城镇规划和建设,一定要高起点,着眼于长远,具有前瞻性,要放在历史长河中去衡量,不局限于一个暂时的时间点和经济发展点。”这是全县四大家领导班子的共识。

在这种共识下,“传承历史、操作现在、留白未来”的理念在规划领域得到落实。2007年,我县进行了第五次也是最近一次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当时将石门的定位为:湘西北地区主要的能源基地和铁路交通枢纽,物流配送中心及工业重镇、常德市域的次级中心城市,石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山水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

紧扣这一定位,石门提出打造“湘鄂边界中心县”这一宏伟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城市布局。如今,全县城镇化率为33.5%,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7年的11平方公里扩大到现在的16.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由10万增长到16.5万人。全县近50%的地区生产总值、50%以上的社会消费品零售、55%以上的公路铁路客货运输量、65%以上的工业总产值、70%以上的银行存贷款、75%以上的邮电业务量集中在县城区。城区渐成“一江两岸”、“一城三区”、“南工北居”的格局。

201211月月发布的《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将我县列为全省“一核五轴”空间布局的重要节点城镇,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20137月,石门火车北站正式开通运营,每天有17对旅客列车办理客运营业,直通国内14个省会城市。火车北站连通新建成的石门大道、澧水公路二桥、省道S304绕城线和S241线,为未来石门县城扩容提质铺垫了中轴线。

为了进一步适应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今年的620日,我县又邀请了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夏南凯、钟力等国内顶级城市规划专家进驻石门,按照“东进西延南跨北扩”的发展方向,启动县城东至新安、西至新关、南至安慈高速、北至S308延长线的总体规划修编,同时编制老城区、东城新区、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经开区要由6.1平方公里增扩至10.8平方公里 ,实现用一流规划引领一流建设。

截至目前,县城东方桥广场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已审批发放,完成方顶山公园、东城商贸物流新区、体育中心规划行政许可工作,完成东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二轮方案;近期可以完成武陵北街广场规划选址审批工作。明后两年,将结合总规、控规及时推动澧水南岸生态工业区、滨江精品小区和澧水北岸生态宜居高档小区相关建设工作。

加大投入:奠定新型城镇化基石

加快城镇化,让百姓生活得更美好。我县通过加大对百姓衣食住行等“微民生”的投入,让百姓幸福感不断提升。

近年来,全县先后投入6亿多元,不断加大县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了绕城线、三江路、黄金路等8条城市主次干道;整治了40余条小街小巷,建设了污水处理场、刘家湾垃圾场、管道燃气网、垃圾中转站等一批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了商业步行街、楚江大市场等10大城区专业市场;新建了石门一中、老干活动中心、图书馆、综合体育馆等服务设施。

目前,城区垃圾实行了密闭化收集、储运,垃圾清运率达到100%,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覆盖率和检测率分别达到95%90%以上,城区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9.77%,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0%、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均达100%;县城绿化覆盖总面积达到150公顷,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3.6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6%,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02平方米。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县也因此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县城、全国文明县城称号。但是,石门决策层并没有躺在历史功绩的被窝上。

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在城区建成区实施以“改水、改路、改棚和绿化、亮化、美化、数字化”为内容的“三改四化”三年行动计划。目前,“三改四化”正在全力推进当中。

水改现已完成城市取水口上移主体工程建设;今年计划投资1.95亿元改扩建杨岭岗水厂及配套管网改扩建工程;计划投资2700万元完成东城区2号污水泵站建设和东城雨污管网建设。路改重点是打造澧水一桥至澧水二桥城市环形圈;年内完成14条市政道路和4条小街小巷硬化改造;完成武陵北街临河绿化广场、S907绕城线城区道路改造配套、黄金路绿化等项目建设;完成澧阳路绿化、亮化、人行道改造及非机动道的维修;完成宝峰南路配套工程建设、夹山路绿化、亮化和隔离带等配套建设。棚改将加快磷肥厂、航运公司、三星花园、商贸城等棚户的开发建设,完成棚改200户。

在“四化”建设中,计划融资1.1亿元启动方顶山公园建设、融资1.5亿元启动体育公园建设、融资1.5亿元进行澧水北岸风光带建设;计划投资600万元建设县城东方广场和武陵北街广场,投资900万元抓好重点路段、窗口行业、重点建筑的灯光设施建设。

围绕上述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开发项目和城市综合体工程项目,我县于712日举行了盛大的城建项目招商推介会,“端出”了20个招商项目的“大餐”。湖南弘达房产、湖南华中产权等23家企业及意向投资者拟于近期来石门深入考察,县住建局、文广新局、体育局已抽调专门力量组建招商小分队,专门负责落实对口项目的招商工作。相信三年后,我县城乡面貌又是另外一番别致风景。

狠抓产业:助力新型城镇化远航

城市需要项目和产业作支撑,不然就是一座“空”城。要实现从“要素的城镇化”转向“人的城镇化”,从“空间城镇化”转向“人口城镇化”,就必须走产城融合之路。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我县紧扣“湘鄂边界中心县”这一目标,全力以赴抓项目、抓产业。1-7月全县共争取落实国家和上级投资项目235个,实际到位……和上级投资14.9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亿元,开工在建项目243个。重大项目储备成绩突出,已开发重大项目57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3个、过亿元项目18个。

投资12亿元的正菱项目是我县最近成功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之一。根据县政府与广西柳州正菱集团签订的《首期投资挖掘机及城市综合体项目投资协议》,首期启动投资12亿元、年产1万台挖掘机生产线项目和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其中,挖掘机项目需征地1000亩,建设期为三年。投产达效后,可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创税1.25亿元。目前,我县正全力推进该项目各项前期工作。

同时,我县也充分发挥经开区园区政策、资源优势,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今年来新引进重大项目5个;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家,达到58家;基础设施投入1.25亿元,拉开了园区“三纵(夹山路、兰香路、新月路)四横(石门大道、长沙路、跃进路、幸福路)”的路网框架。目前,总投资5亿元的赛奥水晶产业园、投资1亿元的博阳物联网、投资5000万元的成功高分子二期等14个重大项目正加速推进,玻璃幕墙构件项目、鞋材生产项目项目等11个重点项目在谈。

在产业建设带动下,石门县规模以上企业已达122家。这些规模企业提供了几万个就业岗位,大量农民洗脚上岸成为城镇居民。

如今,伴随新型城镇化的脚步,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进城镇。新型城镇化,作为一个强劲引擎,正引领石门经济社会的巨轮向着“湘鄂边界中心县”的目标疾驰。

本文注册登录后可收藏复制